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区县新闻

2022年彭山区民生事业发展成果综述 | 幸福生活比蜜甜

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3-01-11 08:13:21      

责任编辑:雷尧



农村公路修到家门口,小康生活在招手;座座新学校拔地起,孩子上学不用愁;医疗服务深入社区,看病拿药更便利……2022年,看得见的变化和摸得着的温暖,化作欢声笑语,一点一滴刻进了彭山人民的记忆里。


一年来,彭山区下大力气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奏响了构建幸福彭山的和谐乐章。如今,在寿乡大地上,一项项民生工程回应了群众心声,一幅幅美丽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的一年,面对多重压力与挑战,彭山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莅眉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眼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小事做起,从实处出发,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幸福的生活比蜜甜。


品质提升 让城乡更加宜居


“几个月前,小区新装的路灯亮起来了,我们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1月3日晚,记者在凤鸣街道城东社区寿苑小区遇上了正在散步的刘女士,她向记者讲述了小区的变化。


寿苑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部分居民楼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小区基础设施陈旧,路灯设施老化、损坏严重,夜间光线不足,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为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着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城东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回应居民诉求,经实地走访踏勘后确定了提升改造方案。“除了道路亮化,还包括小区地面黑化、花园绿化,新增了充电车棚、标准车位、门卫室等。”城东社区党委负责人介绍。


上下楼梯,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后一步”,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平时我都不想出门!”1月5日,在位于凤鸣街道的地税局家属区,刚从电梯中出来的70岁的陈大妈感慨道,她住在5楼,自从加装了电梯后,出门方便多了,“这真是为我们老年人办了一件大好事啊!”


“一开始,有些住户担心加装电梯后是否会对进出通道、房屋采光等产生影响。为此,我们第一时间组织设计施工团队进行实地勘察,让居民更清楚地了解相关情况,以打消大家的顾虑。”凤鸣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电梯落地,街道与各社区积极搭建沟通平台,针对居民不同的反对理由,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随时解答疑惑。最终,越来越多的居民同意加装电梯。


居民的需求在哪里,工作的方向就在哪里。2022年,彭山区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小区也在“微改造”中彰显出“大民生”。目前,已完成地税局家属区、老凤鸣镇小区、昌承花园、检察院家属区、农发行家属区、港华燃气家属区等30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总面积16万多平方米。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改善了小区人居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形成了共建共管共享的社区管理模式。


2.jpg

随处可见的公园广场方便群众休闲锻炼。


城市有质感,农村同样有美感。2022年以来,彭山区以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不断补齐短板、完善设施,让农村环境从“一处美”变成“处处美”、“一时美”成为“时时美”。目前,该区已为凤鸣街道金烛村、易埝社区,观音街道毛店社区等6个镇(街道)11个村6个社区安装太阳能路灯共800组,惠及3万余名群众;已完成金烛村、毛店社区、五湖社区、岐山村、大塘村、泥湾村、公义场社区、五马村共8个村(社区)的2855余户厕所改造。


……


如今的彭山区各乡镇,村村都有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道路两旁有排列有序的绿化树木;蓝天下的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有孩童嬉戏奔跑的身影,健身器材旁有精神矍铄的老年人在锻炼身体;一块块新时代文化展板引人注目,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已进行绿化美化……干净的村庄、漂亮的房屋、整洁的小院,目之所及,一派清新美丽的景象。


交通提质 让群众期盼成为现实


“终于盼到岷江大桥通车啦,现在我上班方便多了!”2022年12月9日,彭山区岷江大桥建成通车,在有效缓解了岷江二桥交通压力的同时,实现了岷江东西两岸、彭山城区与省级风景区彭祖山、黄龙溪及周边城市的有效连接,对推动构建成德眉资1小时通勤圈具有重大意义。


4.jpg

跨市公交可直达成都。


成眉同城,交通先行。近年来,彭山区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把推动成眉同城交通同网率先突破作为引领带动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建成运营剑南大道南延线、工业大道等成眉同城大通道,开通彭山到成都同城跨市公交,打通融入成都“驱动器”,在同城化发展进程中实现新的突破。


2022年,彭山区开启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全面提升城市配套功能,大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出行的道路交通问题,积极推进城市休闲空间建设。


如果说交通“大动脉”是发展壮大、内畅外联的命脉所在,那农村公路就如毛细血管延伸至大小村落。只有打通农村交通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振兴才不会“卡”在路上。


1.jpg

建好乡村产业路,铺就群众“致富路”。


近年来,彭山区以建设“通联通畅、管理智能、路域优美、服务优质”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为目标,持续优化健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体系,逐步提质升级农村公路,不断改善群众出行环境,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截至2022年底,该区已完成6.204公里乡村振兴产业道路建设。其中,经开区至友丰农业连接线全长1.891公里、华兴家庭农场至农业观光大道连接线全长0.613公里、种子中心至蓉兴路全长3.7公里。通过实施该项目,有效连通村(社区)道路,满足群众出行及经济作物运输,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四好农村路”带来的不仅是乡村产业的振兴,也方便了群众出行。


2022年,彭山区积极推进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确保全部建制村(社区)通客车。截至目前,共开通公交线路30余条。其中包括跨市公交3条,可直达成都地铁10号线和黄龙溪镇;城市公交5条、城乡公交23条,覆盖全区65个村(社区),让全区人民享受“寿乡公交两元畅通”,实现乡镇客运站全域换乘。


“通过构建布局合理、方便快捷、安全舒适、服务优质、城乡一体的公交网络,发展低碳绿色交通,完善公共交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城乡居民出行问题。”彭山区交通运输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遍布全区各乡村道路上的公交招呼站,穿行于绿林之间的公交车,早已成为寿乡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民生保障 让发展更有温度


“一老一幼”系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直以来,彭山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养老育幼需求,扎实做好“一老一幼”工作,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托起老幼“幸福梦”,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什么是“一老一小”满满的幸福?对于彭山百姓来说,“一老一小”的幸福就是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父母能在社区里老有所乐。


“饭菜味道真不错,我顿顿都在这儿吃,省得回去做饭了。”1月5日中午11点半,凤鸣街道城西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助老餐厅,迎来了当天第一批用餐居民,大家对助餐点的餐食赞不绝口。


王秦华今年75岁,家里还有多病的老伴需要他照顾,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做饭。自去年10月社区助老餐厅建成运营以来,他每天都来这里用餐,每次还帮老伴儿打包一份。


3.jpg

医疗服务深入村(社区)。


在居家养老中,养老助餐服务越来越受到社区居民关注,“吃得饱”“吃得好”逐渐成为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此,凤鸣街道积极设立养老助餐点,开设暖心餐桌,构筑助餐服务网,用饭菜的温度,温暖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养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近年来,彭山区努力补齐民生短板,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稳步推进城乡养老服务改革,通过实行“1+N”城乡养老服务模式,广泛发挥普惠养老服务,积极打造社区养老服务新平台。


在推进养老服务项目建设中,彭山区大力发展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不断优化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落实养老机构执业备案,促进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发展。


据统计,2022年,全区完成新建养老服务综合体1个,新建城市配套养老设施2个,新建农村养老服务分中心1个、农村养老服务点4个,有效推进城市和社区居家养老改革试点工作,健全完善当地养老服务体系。


“出门几分钟就到了儿子就读的幼儿园,这里的环境特别好,老师认真负责,我们特别满意。”陈丽敏所说的幼儿园,是彭山区2022年新建成投用的锦绣路幼儿园。


提到儿子就读的幼儿园,陈丽敏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这份发自心底的“美”,与几年前其大女儿入园时的“难”,形成了对比。“当年,公办园不好进,民办园上不起,真是愁啊。”这是她曾经遇到的难题,也是当时不少家庭面临的共性问题。


5.jpg

彭山区小学生学习传统活字印刷。


为从根本上解决学校远、学生多、报名难等问题,近年来,彭山区通过开展新优质学校创建、老校区扩建等工程,着力推进义务教育朝着优质均衡方向发展。同时,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使“城市挤”“农村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记者手记


“民生”体现在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一个安定的居所,一份谋生的工作,一条通畅的乡间小路……它具体而生动,琐碎又无声,事事连着千家万户,件件关乎百姓冷暖。


普通人的生活,是社会进步的影子。在多彩的民生行动背后,折射出彭山区委、区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情怀。多年来,当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小事难事愁事入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教育到医疗、从就业到社保、从住房到养老,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一股股暖流,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彭山区将继续坚持不懈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把向群众承诺的事办到、办实、办好,让人民群众想要的“小确幸”、希望的“更便利”、盼望的“高品质”,在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得以实现。


彭山,正以厚积薄发的姿态阔步向前,以民生为底色,书写美好生活的时代答卷。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诗雨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