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7-09 10:45:34
责任编辑:陈敏
张敏红 眉山网记者 郭侨 文/图
大化镇水利社区一览。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摄
特色农业发展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兴起。
枇杷饮料生产流水线。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标着这样的蓝图,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光点汇聚就会成为璀璨星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直以来,仁寿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该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建农业强县示范县。
重塑城乡形态 打破农村版格局
在文宫镇品尝优质枇杷,在景贤乡体验滑翔快感,在藕塘乡观看浪漫玫瑰,在禾加镇感受农家民宿……一年四季,走进仁寿县各大特色乡镇,都能让人流连忘返,沉浸在乡村风光与舒适的田园生活中。
仁寿县把“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批富有特色、具有潜力的幸福美丽新村,逐渐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小城镇,整体改善全县农村面貌。深入推进产镇融合发展,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培育和创建省级特色小镇。
为了进一步重塑城乡形态,仁寿县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大会战,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域安全饮水质量。继续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深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强化工业思维 打造升级版农业
“之前,在文林园区A区的厂房生产线上,平均1分钟能生产160瓶饮料。今后科技含量更高的新生产线,将大大增加产量。”7月5日,仁寿县国家级农村枇杷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不仅有二产,还有一产和三产,将建成母本繁育基地200亩、世界枇杷品种资源库800亩、枇杷产业核心示范基地1万亩。
这是仁寿县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样板的一个典型。该县推行县属国有企业参与农业开发模式,公司化运作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工商资本提供“拎包入住”式的便捷化服务,规划集中打造5个标准化、融合性示范引领特色园,建成集产业培育、技术研发、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乡村旅游、会展经济、体育赛事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重点推进云南恒冠泰达褚橙等重大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全县柑橘产业提质增效。
构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推进一二产链接,加快文林园区B区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和食品加工孵化园建设,吸引县内外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百亿食品加工产业。加快鲜果采后处理中心建设,提高农产品研发、存储、物流、销售能力。强化一三产联动,推进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充分发挥各产业园优势,举办重大会议和体育赛事,利用各类节会发展旅游经济。
大力发展品牌农产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在满足量的需要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多层次、多样化、优质性、安全性。走质量兴农之路,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严格质量执法监管。走科技强农之路,加强与院所合作,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技术,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走品牌靓农之路,打造县域公用品牌,深化“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向品牌战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四川老字号。
深化农村改革 建设活力版农村
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仁寿县多措并举,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活动。
创新投融资机制。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完善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运行机制,形成“种植户—龙头企业—京东”农产品和资金流动闭环。积极实施“普惠金融支农融资”项目,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完善农村产权制度,落实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权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并行,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工作,加强流转土地经营权颁证工作力度。发挥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作用,促进土地规范有序、适度规模流转。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深化经营服务体系改革。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服务队等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龙头企业、专合社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机构合作成立农业服务超市,业主可“点单”享受农业技术咨询等“一站式”全程农业生产服务。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依托本地农产品展销平台,借助网上节会,大力推广仁寿农业品牌。
改善乡村生活 建设幸福版新村
“平日里空闲时可以到文化室看书,到广场健身和跳坝坝舞。每到暑假,还有志愿者们来带孩子们学习。”提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大化镇水利社区不少群众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有歌唱,有舞跳,有书看……传统乡村生活正在逐步改善,幸福美丽乡村也一点一滴揭开面纱。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百姓从各个方面尽享“红利”,得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推进乡村环境美。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绿海明珠”“千湖之城”建设,全力推进“创森”工作。
推进百姓生活富。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决胜脱贫攻坚。构建创业就业多元增收机制,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大力扶持小农户发展,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引导小农户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小农户分享产业融合发展收益。
推进农村乡风淳。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两馆一站”、村(社区)文化室提档升级工程,积极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