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回访记∣眉山市三苏祠: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 传承发扬东坡文化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6-11 15:57:46

责任编辑:雷尧


333.jpg

三苏祠

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了三苏祠,了解当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情况。

的点点滴滴多.jpg

三苏祠博物馆讲解员徐丽

“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特别有亲和力。”三苏祠博物馆讲解员徐丽难掩激动地告诉记者,自己在三苏祠讲解快40年了,能为总书记进行讲解,她感到十分光荣。

444.jpg

苏宅古井

红墙环抱,绿水萦绕……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段,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元代改宅为祠。祠内保存有16处古建筑及古井、洗砚池、荔枝古根等苏家遗迹,收藏有数千件有关三苏的文物文献,陈列有三苏家训家风、生平成就、东坡书法碑林,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

柔柔弱弱.jpg

古榕树

踏入园中,两棵高大的银杏毅然挺立,遮天蔽日。据介绍,这两棵树都是雄树,只开花不结果,是苏轼苏辙两兄弟的象征。背后有一棵千年的榕树,代表着父亲苏洵。三棵树,三父子,左右携手,前后顾盼,其情其势,动人心魄!植物是造园的重要元素,也是主人品格和感情的寄托。

三苏祠里,一株荔枝可以挂满东坡“犹作江南未归客”的乡愁,一株橘树可以写满“吾性好种植”的本心,一根竹子可以充塞“无穷出清新”的真气,一朵莲花可以盛开“湖光涵万象”的意境……一方园子就是一个人的生命世界。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诸多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他曾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崇尚自然,摆脱束缚。为文当“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代表着宋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影响深远,正如宋孝宗所言:“人传元祐之学,家有眉山之书。”陆游也感叹:“苏文热、喫羊肉。苏文生,喫菜羹。”

苏轼在农业、水利、医药,经学、军事、音乐、烹饪、养生等方面颇有建树,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1111.jpg

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苏东坡名句。如:“守其初心,始终不变”“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腹有诗书气自华”“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等。

“总书记在三苏祠旁征博引、借古论今,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当代价值,让我特别振奋。”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说道,中华泱泱大国,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遗产。如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条浩瀚的大河,那么东坡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是文博工作者最迫切需要做的工作。

“总书记临行前,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鼓励。作为一个基层的文博工作者,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弘扬者和传承者,我们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陈仲文表示,下一步,他将带领三苏祠的文博工作者们深入研究东坡文化,挖掘东坡文化的当代价值,讲清东坡文化的特质和形态,开发出能够代表东坡文化的价值符号、文化产品,通过这些产品和精神符号,让东坡文化走向世界。


来源丨四川新闻网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