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7-09 10:42:16
责任编辑:任枫枫
7月6日早上,仁寿县板燕乡勇跃村村民余慧像往天一样,将自家剩菜剩饭厨房垃圾投放到家门口的不可回收垃圾桶内,将玻璃瓶、废纸袋放入可回收垃圾桶内。
“以前家门口只放了一只大桶,玻璃瓶、硬纸板、剩菜剩饭都扔了进去,很快就满了。现在垃圾分类了后,一些瓶瓶和废纸废袋还换成了钱,垃圾的数量也减少了。”余慧说,以前她不懂垃圾分类,总是什么垃圾都往一个垃圾袋里装,现在这样分类后感觉既卫生又实惠。
今年5月,余慧所在的板燕乡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勇跃村为每户村民分别配备了不可回收和可回收垃圾桶,并在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方放置了两个大的垃圾桶,每天早晨由专门的转运员定点来收集后,再进行二次分类处理。
记者在板燕乡勇跃村采访中发现,大部分村民都能按照规定将垃圾分类投放,村民们表示虽然一开始有点不适应,但为了提升共同的生活环境,大家都积极响应号召,将垃圾分好类后再投放到相应的桶里。
“开头是有点不习惯,但干部反复地给我们示范,现在我们也都自觉地把垃圾进行分类了。”村民王菊兰一边介绍,一边熟练地进行着垃圾分类处理。走进王菊兰的家里,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她家院坝的一角就是垃圾分类主要场所。王菊兰说,“以前什么生活垃圾都混装在一起。实行垃圾分类后,因为菜叶之类的可以喂鸡喂猪,泥土渣滓用来做竹木果树的堆肥,瓶子、废纸、破铜烂铁等还可以卖成钱,废电池等有害垃圾则由村上统一回收处理,剩下的垃圾就少了。”
曹文贤是勇跃村的一名垃圾转运员,每天负责清运各农户家的垃圾,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的清运车上装的垃圾也越来越少。“以前村民们没有垃圾分类的观念,什么垃圾都一起倒进垃圾桶。”曹文贤说,以前全村每天要拉2趟垃圾,现在每天只有1趟,而且还装不满。
仁寿县从今年5月起在一些乡镇实施垃圾分类试点,通过宣传发动,开展垃圾收集设施设备配套、实施环卫一体化服务等措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的实际行动建设“大美仁寿·宜居乡村”。
记者在进入试点的板燕乡、高家镇采访时获悉,当地乡村组干部、保洁员、转运员都成了老师、示范员,除了上门手把手教村民的分类知识,还经常看到他们从垃圾桶里把未正确分类的垃圾拣出来重新分类。各村还将环境卫生、家禽家畜圈养、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了村规民约中,并建立了农户、保洁员、乡村组干部互相监督的评比机制,每季度开展“最美庭院”“最清洁户”“优秀保洁员”评比。
“通过免费配发分类垃圾桶,开展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了垃圾分类工作中,在家中就能便捷、规范地完成垃圾分类,有效解决了垃圾产生源头分类容器不到位、不标准的问题。”板燕乡党委书记李永健说,现在的垃圾回收是总量少、利用多,全乡农村的垃圾总量已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0%。
目前,仁寿县通过试点后,正在以“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机制和“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模式,在全县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据悉,到今年年底,仁寿将实现全县专业保洁员、清运员全覆盖,“村民自治”收取卫生费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市场化服务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广率达5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的行政村达93%以上。
眉山网记者 姚永亮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