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让荒坡变“青山”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8-06 10:41:39      

责任编辑:陈敏


眉山网记者 钟烨 文/图

res01_attpic_brief.jpg

曾经的“馒头荒山”,如今绿满山坡。

res04_attpic_brief.jpg

农技专家上门为业主讲解李子树修剪要点。

  在仁寿县钟祥镇龙桥社区管辖范围内,分布着一座座主要由红页岩构成的“馒头荒山”。荒山上,铺满了红页岩风化形成的“石骨子土”。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质粗糙、瘠薄,不适宜一般农作物生长。雨水一冲刷,经常出现水土流失情况,极大地制约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昨(5)日,记者来到这片“馒头荒山”,惊讶地发现,原本光秃秃的山头变了样:山坡上种满了青花椒树苗,绿意盎然;坡状山体转变为标准化的台地结构,不少农民正在山坡上忙前忙后。从“荒山、荒坡、荒土”,到如今的葱郁青山,这里,发生了什么?

  原来,去年11月,在政策支持下,业主周永文通过镇上的土地流转服务公司,流转了这里的14座荒山,共计1600余亩。用大型机械进行土地整理后,于今年年初种上了耐干旱、抗病能力强的良种青花椒。经过半年的精心管护,青花椒树苗长势良好,预计一年半后挂果,预计初年总产量10万公斤。

  “如今社区有50余名农户在青花椒基地务工,每天人均收入50元以上,其中有20余名是精准扶贫户。”社区党支部书记范东介绍,等青花椒挂果后,基地的用工量将更多,农户务工收入最多可达到100余元每天,预计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土地流转金、务工等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通过引进现代农业产业,龙桥社区在推动产业兴旺乡村建设,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兼顾了人居生产环境的改善,实现了生态宜居的绿色发展。

  该镇碾米村也有着相同的变化。业主潘辉的果园里,曾经的400余亩荒坡上,种满了凤凰李树,灯笼椒套种其间。通过提灌站,球溪河水源源不断地沿着沟渠流至果园内的5处蓄水池中,充分满足了灌溉需要。通过这处示范基地,该村以提供技术指导、种苗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业主以相同模式发展产业2000余亩,见效后年产值总量可达4000余万元。

  钟祥镇的变化,只是仁寿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有效推动荒山荒坡绿化的缩影。从去年至今,仁寿县新增造林面积2.2万余亩,其中多为青花椒、核桃、李子、柑橘等高效经济作物,不仅发展了产业,还大大改善了乡村环境。为鼓励这一举措推行,县上出台了奖补措施,对用荒山、难利用地进行成片造林50亩以上的,由县财政给予造林户奖补,造林当年验收合格后兑现奖补资金的50%,造林2年后复查合格兑现奖补资金剩余的50%。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