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喜迎党代会•“我的这五年”系列报道②丨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强劲动力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1-11-09 08:58:05

责任编辑:韩璐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让市属国企快速实现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创新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机制,用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活力;落实返乡就业创业服务保障,在帮助广大农民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有力助推发展……

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市委改革决策部署,秉承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市改革工作呈现出纵深推进、蹄疾步稳、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强劲动力。

近日,记者深度采访了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的三个切面,以小见大反映五年深化改革为全市发展带来的鲜活变化。

国企改革“下深水”动真格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

2018年,四川启明星铝业公司建成转型升级项目“50t/d烟气余热污泥低温干化试验线”,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利用工业余热,对城市生活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除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率,还解决了市政污泥处理难题。此前,一度是全省重点亏损企业的启明星铝业划拨到眉山发展控股集团旗下管理,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实现扭亏为盈。目前连续4年盈利,累计营业收入92.43亿元、利润总额6.59亿元。

眉山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旗下的眉山环天水务有限公司围绕城市经济发展和群众用水需求,打造“互联网+水务”智慧平台,通过配置现代化自动控制系统、24小时监测系统、运行设备报警系统、智能投加药系统等,对整个生产流程实施严密监控,让水务建设成为服务民生的“充电器”。今年截至目前,服务居民约5万余户,累计供水约887万立方,出厂水合格率为100%。

眉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在改革中明确城市综合服务商战略定位,将业务领域聚焦到城市运营、公益民生、基础建设、产业投资四大板块。与省属国企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投建市餐厨垃圾综合利用项目。今年4月正式投用以来,全市每天产生的140吨左右餐厨垃圾,在这里都能通过现代科技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国有企业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经营主体,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在新时代深化改革的推动下,国企作用体现在了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

今年,全市国资国企深入推进市属国企重组整合,大力开展“压层级、活机制、提质量、防风险”专项行动,推动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二级、三级企业撤并重组,着力构建“1+1>2”的格局。重组整合后,市属国有二级企业由原来的31户减少为16户,户均资产规模由14.8亿元增加至29亿元,主业集中度、资产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原有“小散多弱”问题,通过改革得到了有力解决。

在完善市属国企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我市把党的建设全面融入国企改革治理,制发了《市属国有企业党委会议事规则》等政策文件,强化国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完善了市属三大集团董事会工作制度,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作用,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市属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试行办法。此外,还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在切实保障经理层能够依法依规行权履职的同时,强化经营业绩考核,保障业绩成效。

国企参与旅游开发,带动周边乡村振兴。

重重改革逐步落实,发展成效立竿见影。截至9月末,我市国有资产总额2793.8亿元,位居全省第七;所有者权益1397.9亿元,位居全省第五;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3.8亿元,位居全省第七;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1亿元,位居全省第六。

“目前,全市‘十四五’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划正在加快编制,将为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国资国企将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服务市委、市政府战略为重点,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根本,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实体化转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五大体系”促使五方联动 “两权”抵押让融资不再难

“我们从不同果树采摘果子进行检测,可溶性固形物普遍在12%以上。”11月1日,正值“爱媛38号”采摘上市时节,在位于彭山区凤鸣街道石家村的眉山果有源农业开发公司(以下简称“果有源公司”)负责人李利正和技术人员一同,对水果品质进行检测。经随机抽检,该公司种植的爱媛均已达到采摘标准,即将搭上铁路物流专列,销往全国各地,今年预计销售收入可突破1000万元。

果有源公司成立于2015年底,流转土地530亩种植柑橘。农业产业投入大、回报慢,出现资金短缺并不奇怪。交完土地流转金的第二年,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就给李利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又要硬化道路,又要挖排水沟渠,还要铺设滴灌系统和修建库房,连一分钱都恨不得掰开用。”回忆当初,李利感慨地说。

彭山区“两权”抵押机制让农业业主贷款不再难。(资料图片)

关键时刻,彭山区“两权”抵押贷款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解了李利的燃眉之急。凭借土地经营权和固定资产抵押,果有源公司取得首笔70万元贷款,渡过难关走上正轨。到2018年10月,该公司土地经营权经中介机构评估与彭山区农村产权价值评审中心评审,估值达到800万元,再次获得了320万元贷款,用于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推动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直以来,农村金融服务如何开展,对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三者来说都是难题。农业产业融资需求长期存在,但金融产品与企业需求不对称;农村产权不明、价值不清作为抵押物难以流通和处置;有关部门缺少相应政策支持,工作难以长期持续开展……

针对这些阻碍金融有效对接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彭山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行政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守农村基本土地制度不突破和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两条底线”,构建起“产权交易”“产权评估”“风险分担”“产品创新”“农村征信”五大体系,有效调动政府、农业园区、区属国有农业公司、金融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形成“五方联动”的“两权”抵押贷款机制。这一工作方法被《四川改革试点典型案例集》收入其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彭山模式”。

在覆盖产权流转交易、产权价值评估、风险防控等融资各环节的40余项制度文件保障下,彭山区还依托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打造“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探索出了一套借贷双方高效对接、业务办理方便快捷的贷款办理流程,大幅提升了资金流向农业生产、乡村振兴的效率。

“有了金融服务支撑,乡村振兴的发展后劲越来越足,从中受益的业主、农民也就越来越多。”彭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区有8家金融机构参与到这项改革中,推出农房抵押、土地经营权抵押、农机具抵押、保险资金直贷等创新融资产品14个,累计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247笔、10.95亿元,其中最高利率仅为中国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30%。

“四化联动”提升服务水平 让农民工成为发展“生力军”

今年2月下旬,在仁寿县曹家镇梨树社区举行的一场现场面试招聘会,吸引了不少春节返乡的农民工前往了解参与。此前在成都务工的刘萍英和丈夫当场通过面试,获得了眉山信利高端显示项目入职资格。经过短期培训后,小两口被分配到了同一车间,住进了月租200元的夫妻宿舍,不仅收入没比在成都上班时降低,还能经常回家,就近照顾家人。

仁寿县服务专员进工地,向农民工宣传其合法权益。(资料图片)

家住仁寿县大化镇水利社区的刘建成返乡创业后,在该县持续推进的“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党员——村干部”链条培养体系中一步步成长成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在他任职期间,先后招引5家农业业主,回引8名乡贤,发展出包含柑橘、花卉、甲鱼、生猪的社区4大产业1500余亩,帮助65名社区居民就近就业。此外,还通过闲置资产出租等多种举措实现了社区集体经济持续增收,为社区发展不断“造血”。

仁寿县户籍人口152万人,农村劳动力51.5万人,转移输出劳动力45.1万人,农民工占总人口近1/3……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引导他们返乡就业创业,为家乡发展凝聚力量?以上两个不同的事例,是仁寿县近年来有关工作的两处缩影。

以改革破题,仁寿县发挥党建引领先锋作用,创新组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农民工服务中心,并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系统化服务体系、探索信息化服务平台、夯实人性化服务基础、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四化联动”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在昆明、西宁、深圳、重庆等地建立11个农民工综合服务党支部,帮助在外农民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印发《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一条措施》从人才、资金、政策等保障要素进行明细分工,落实负责项目单位和人员;成立“让爱回家”党员先锋队创新推行“党建+精准回引”工作机制,为县内重点企业招工做“加法”、为“三留守人员”做“减法”;三年来免费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60余场,开展定向、定岗、订单技能培训3.5万余人;在仁寿县打造10个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集中举办返乡创业成果展……

一条条实打实的服务举措全面铺开的背后,是由3465名专员组成的农民工服务队伍,他们分布在仁寿县27个乡镇(街道)、293个村(社区)、3022个村民(居民)小组和11个驻外农民工服务工作站,常态化开展进企业、进工地、进工作站、进村组、进农民工微信群等“五进”活动,构建起覆盖县、乡、村、组的省内外闭环农民工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仁寿县从注册登记、金融扶持、减税降费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吸引了在外农民工4万余人返乡创业,带动13万余人就业。”仁寿县有关负责人说,在外农民工回到仁寿,也就把人力资源、项目、资金带回来,成为该县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发展的“生力军”。

(更多内容请扫二维码)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烨 王磊 文/图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