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嫂子互助队” 活跃在田间

2018-08-23 10:11

1

/

  • 打捆

  • 晾晒

  • 收割

  • 挑运

  • 脱粒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眉山网记者 郭侨 文/图

  稻花香里说丰年,嫂子互助队活跃在田间。

  8月21日早上6点过,天色刚亮,仁寿县藕塘乡豆缝村的一支“娘子军”带着镰刀、箩筐和脱粒机等工具走到该村6组,62岁的贫困户刘正新家的稻田内。刘正新的妻子瘫痪在家,女儿有病无法劳作,加上田地不平整且面积不大,无法实现机械化收割,仅靠刘正新自己,家里的两亩水稻不知道要割到什么时候。农时不等人,得知这一情况后,“娘子军”便前来帮忙。

  这支“娘子军”共8人,是该村的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又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呼为“嫂子互助队”,其队长是豆缝村党支部书记陈小芬。由于村里的中青年男性大多外出务工,留下妻子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东家的房屋漏水了,西家的田地需要劳动力了,便总会出现“嫂子互助队”的身影。

  7点,“嫂子互助队”便开始收割。有的弯下腰目测自己的收割区域,然后成“矩形”整列收割,抓住一把水稻后,镰刀对准水稻根部15厘米左右的部位收割,割倒的水稻放置平整,又开始下一茬;有的将割下来的水稻一捆捆抱向脱粒机,将籽粒与茎秆分离,再逐一将稻谷放进箩筐里……眼看妇女们一个个充满干劲儿,踩在水田里的光脚沾满了泥巴,脸上的汗水一颗颗滚落也来不及抹一下,路过的男同胞们也自发地加入到了帮忙的行列。

  9点不到,1亩的水稻就收割了一大半。“我们这个队伍每天能收割2亩左右的水稻,现在正值抢收时节,希望多尽自己一份力,让需要得到帮助的村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陈小芬一边说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刻也不耽误收割进度。

  11点左右,1亩田的水稻收割完毕。几个人开始分工挑水稻,一个箩筐50斤,一挑就是100斤,从稻田到刘正新家门口的晒坝有近2里的路程,全是“软脚坡”。陈小芬中途休息了两次,10多分钟后,终于把水稻挑到了晒坝。将水稻倒出来后,她又折返回去挑第二次。当水稻挑运完毕,大家又开始帮忙晾晒,拿着犁耙,把水稻一层层铺开。黄澄澄的谷粒在阳光下反射着点点光芒,那是汗水的结晶,也是丰收的喜悦。

  “在欢笑中劳动,让苦恼的事情变成爱心汇聚的义举,豆缝村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值得表扬与提倡。”藕塘乡党委副书记尹刚介绍,全乡共有6支这样的队伍,大多数成员都是党员,每到农作物播种和丰收的时节,在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他们奉献的身影。

  据悉,今年仁寿县共种植了61万亩水稻,目前正在加紧收割中,一幅幅美丽的丰收画卷,正在陵州大地铺展开来。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