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深度·聚焦】眉山开启智能回收新模式 引领生活垃圾分类新风尚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8-17 14:42:18

责任编辑:雷尧


垃圾分类,人人参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的意义在于提升垃圾的利用率,提升资源转化率,从而实现环境保护。


近年来,眉山市严格落实城市管理“绣花”精神,指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在凯旋广场小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智能回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出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又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新回收、新分类”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推动打造小区生活垃圾智能回收房,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有效开展。


目前,燕语林森、公园1号、旭光小区、加洲国际城四个小区也相继推行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截至今年8月15日,5个小区生活垃圾智能回收房共收集可回收垃圾2.2万余公斤,居民绿色账户共收到2.19万余元现金收益,相当于减少碳排放50.33吨、减少砍伐214棵树木,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推动了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有效衔接,切实做到了生活垃圾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和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减少了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日前,记者走进凯旋广场小区,通过采访小区住户、物业管理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探寻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智能回收推广路径。


居民:智能回收方便有收益 从中收获绿色环保成就感


8月16日一大早,凯旋广场小区居民颜梅提着一大袋可回收物来到小区无人值守的生活垃圾智能回收房。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玻璃大门便打开了。她将回收袋有序摆放到回收袋堆放区域。


小区生活垃圾智能回收房。.jpg


颜梅一家喜欢网上购物,可回收垃圾居多,但平时工作忙碌也很少有垃圾回收的意识。“小区生活垃圾智能回收房对于居民来说非常方便。我们不需要对可回收垃圾进行细分类,只需要领取回收袋,收集满后拿到回收房内,几天之内就能收到环保收益。”颜梅说。


从颜梅的手机上可以看到,她今年已投放9次,累计环保收益60余元。颜梅说:“智能回收公开透明,我们可以随时扫码关注,了解小区回收数量、自家回收数量以及环保贡献值等,从中收获满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工作人员清运小区可回收垃圾。.jpg


居民洪福兰坚持垃圾分类10余年,她习惯将家里的纸壳、塑料瓶、罐子收集起来卖到收废品处。自从小区建起了生活垃圾智能回收房,她便带动子女进行垃圾回收。


“我不会使用智能设备,正好就发动女儿一家加入垃圾智能回收行列。我定期将收集的可回收垃圾交给女儿,虽然每次收益不多,但是能让年轻人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洪福兰说,现在女儿一家很注重垃圾分类,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平日里,洪福兰教育孙子不要乱扔垃圾,同时给孙子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重要性,从小培养孙子爱护环境卫生、共建美好家园。


走访中,不少居民点赞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也对小区环境卫生很满意,并表示愿意参与环境卫生保护,为生活的家园贡献力量。截至目前,凯旋广场小区共有295人参与垃圾回收,总共投递2309次,回收17.66吨可回收物,获得收益1万6千余元。其中居民个人投递最高达到64次,收益587元。


物管:多措并举 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受到关注认可


凯旋广场小区共有2032户住户,设置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生活垃圾投放亭6处,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两分类生活垃圾投放处16处,配备了保洁清运人员15名。


“之前,小区虽然设立了30个垃圾投放点,但垃圾分类效果并不理想,这给后期的清运人员增加了很多负担。如今,推行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后,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增强,小区垃圾清运数量也从一天6趟减少到4趟。”凯旋广场物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王明忠说道。


小区居民自觉做到垃圾分类。.jpg


记者看到,每一处生活垃圾投放处都配套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指南,居民们按照相应的指示将垃圾分别扔进对应的垃圾桶,基本都做到了垃圾分类。


小区保洁人员曹明祥每天6点半准时到岗,对自己负责的区域地面、楼栋进行清扫。待垃圾清运人员清运完毕后,他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拿着撮箕,动作麻利地清扫垃圾亭周围洒落的垃圾,然后冲刷垃圾桶和地面,垃圾亭瞬间干净明亮。结束第一轮清扫工作后,曹明祥同其他保洁人员便开始了小区的常态化保洁。


保洁人员清扫生活垃圾投放亭。.jpg


据介绍,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取得实效,凯旋广场物业管理处不仅加强保洁人员管理,常态化开展小区日常保洁,而且要求物业人员每天定时对小区进行巡查,向小区居民宣传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对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同时引导并鼓励小区居民参与垃圾智能回收,用实际行动为绿色环保献一份力。


今年“6·5世界环境日”,市环卫处组织凯旋广场小区物业管理处、眉山市众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 文明生活新时尚”主题宣传活动,向居民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认同度,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共识。


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jpg


每年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小区物业管理处也会联合社区开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爱护地球环境 共建温馨家园”等主题宣传活动,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居民爱护环境卫生,自觉做到生活垃圾分类。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凯旋广场小区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受到了中央、省、市住建部门的关注和认可,吸引了全国各地环卫系统、小区前来参观学习。


今年年初,眉山益家家庭教育志愿者协会组织红领巾志愿者来到凯旋广场小区开展“垃圾分类 文明从我做起”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传播绿色生活方式的理念,积极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带动家庭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以小家庭的进步带动大家庭的进步。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专业细分 与17家公司合作实现资源再生利用最大化 


2020年10月,眉山市众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在凯旋广场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同步启动生活垃圾智能回收房运行。整个生活垃圾智能回收房采用全玻璃材质,设计了推拉玻璃门,且张贴有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和标语,外观LED屏滚动播放各类可回收垃圾价格;内里安装了摄像头,配置了垃圾回收袋和有害垃圾存放桶,每个垃圾回收袋都配有二维码。


“全过程采用二维码,居民只需扫一扫,就能领取回收袋。”凯旋广场小区生活垃圾智能回收房、眉山市众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剑锋介绍,居民从开门进入到领取回收袋,都可在微信一键完成,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非常方便,“之所以设置二维码开门,是为了防止儿童进入,保障他们的安全。”


据介绍,回收袋属环保材质,最大承载量25公斤,供居民免费领取。居民需将可回收垃圾放进回收袋投放到回收房,将有害垃圾投放到回收房红色垃圾桶,将其他垃圾投放到小区其他垃圾桶。“减少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环节,提高了居民回收垃圾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居民回收利用垃圾的主人翁意识,从源头上推动眉山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开展。”邓剑锋说。


回收房一般两个星期回收一次,也会根据垃圾回收数量适时调整回收次数。通过分类称重,并根据可回收物市场回收价格将环保收益返到居民个人微信钱包(绿色账户)。“小区生活垃圾智能回收房运行以来,居民最大的变化就是观念意识的转变,他们现在更加注重垃圾回收这个过程。”邓剑锋表示。


这些可回收垃圾最终去了哪儿,他们又发挥了哪些作用?


“可回收垃圾要得到再生利用最大化,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进行专业分类。”邓剑锋介绍,目前垃圾回收利用标准分为可回收纸、金属、塑料、纺织品、其他五大类17小类,公司根据细分出来的17小类,分别与成都17家不同类别的公司进行合作,这就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小区收回的可回收垃圾进行细分,这些可回收垃圾经过专业处理又运用到了各个行业领域,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调查数据显示,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垃圾占35%,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值得推广,我们的职责就是肩负环保责任,通过专业细分,为居民与回收处理公司搭建桥梁,让生活垃圾得到再生利用最大化。”邓剑锋说,下一步,他们将持续推广小区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引导居民自觉养成生活垃圾分类好习惯,逐步拓宽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面,让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理念深入人心。


【采访后记】

为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点赞


生活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和危害,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空气、水源,还促进传播疾病,如何有效减少垃圾产量、减少垃圾危害,曾是很多城市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眉山不断宣传提倡节约资源,引导市民减少垃圾产量,自觉做到垃圾分类,推动垃圾收集处理节约化、无害化、经济化,为市民创造了干净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了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推动资源再生利用最大化,近年来,住建部门在宣传引导基础上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在住宅小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智能回收,通过“新回收、新分类”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这种新模式于居民而言,方便实用,动动手指就能有收益,还能为节能环保做贡献;于物业而言,减少了管理难度,增加了垃圾清运效率,收获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而言,既产生了经济效益也推动了社会效益,是值得推广和复制的。


节约资源,全民行动;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爱护环境卫生,是讲究公德,讲究文明的体现,是建设美丽眉山、绿色眉山的具体行动。我们每一位市民都应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共同呵护我们美丽宜居的生活家园。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丹梅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