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绿色节俭】洪雅县孙文祥家庭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5-30 10:26:12      

责任编辑:雷尧


  摸着石头过河 打开生态农业新思路


  9月1日,笔者第一次去东岳镇骑龙村见到孙文祥的时候,这位52岁的农民正用一口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和外国志愿者福山先生商量下午去“打谷子”。


  孙文祥介绍:“我们的生态农业,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激素和转基因种植,通过华德福集市和妈妈集市的成分检验,我们的大米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天然无污染,绝对的绿色食品。”


  从不以为然到农业先锋


  2013年12月,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志愿者王萍邀请孙文祥到郫县安德镇安龙村参观生态农业种植,孙文祥当时还在洪雅矿业有限公司上班,工作稳定,一开始没当回事,心想去旅游一趟也不错,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了。到了安龙村以后,孙文祥被深深的震撼了,这样的生态农业他生平第一次见,居然能有这样大的规模,这样高的效益。参观回来以后,孙文祥辗转反侧,我们的自然条件比郫县更有优势,如果我们发展生态农业,肯定会做得更好。带着这样的自信,孙文祥找到王萍,邀请有关专家到骑龙村实地考察。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先后3次来到骑龙村,了解生态环境,走访农户,确定了孙文祥等4户生态农业种植示范户。


  2014年4月,孙文祥辞职开始种植生态水稻,这段时间是他最艰难的时候,很久没有干过农活的孙文祥体力跟不上,每天非常辛苦,亲戚邻居都不看好他,经常劝他放弃,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些管理工作,工作轻松,待遇不错。正当孙文祥动摇不定的时候,河流研究会的志愿者们来到他家,提供技术上和人手上的帮助,并以5元/斤的价格预定了孙文祥家的生态大米。孙文祥非常感动,心想绝不能辜负这群朋友,必须坚持。“幸好当时我没有放弃,现在的工作太有意思了,每天都会接触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很多收获。去年我家的大米全部卖完了,本来我家留了28斤自己吃,但是很多朋友慕名而来,非常想买一点回家,于是我这28斤也都卖了,我家也只能去市场买米吃。说实话,口感确实不一样,包括蔬菜水果也是,我今年必须自己留点不卖了。”孙文祥感慨道。


  从偶然得知到欣喜感动


  2015年5月,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的志愿者陈韵如在wwoofchina.org网站上发布了骑龙村秋收的讯息,招募志愿者来到这里以参与耕作的方式换取在这里的免费食宿。福山先生在网站看到这条讯息后,联系到了陈韵如和孙文祥,8月来到中国,这是他第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踏上这片土地。


  福山先生一来到骑龙村,就被这里传统的耕作方式吸引,福山先生说:“我一直以来对生态农业非常感兴趣,喜欢农耕生活。以前常去日本、韩国的农村当志愿者,来到这里以后,我跟着孙大哥学习到了生态农业怎么做,有哪些特色,吃住各个方面都是健康的、生态的,汉语水平都提高了,这是一种特别的感受,非常非常棒。”福山先生早上7点起床,如果天气晴朗,他和孙文祥吃过早饭后便要一起去收割水稻,摘薏仁果,晒大米,一直忙和到午饭时间,午休后,他经常与孙文祥一家聊天,学习中国常识。福山先生想为骑龙村做一个国际网站,帮助骑龙村树立品牌,被更多的人认识,为此,他经常收集资料收集到深夜,遇到不懂的地方,便向孙文祥请教,为此孙文祥也到深夜才睡。“我第一次看到这里的削篾片,太奇特了,我从来没见过,孙大哥特意削了一个迷你撮箕送我,我要到回国收藏。”福山先生想宣传的不仅仅只有这里的农业,更多的是这里的文化。


  在孙文祥家,福山先生还认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们中的志愿者通过劳动获得免费食宿的机会,游客通过缴纳90元/天的食宿费用来此游玩。他们孙文祥一起吃农家饭、睡农家屋,体验着中国农村独特的闲适生活,感受了洪雅当地民俗文化,并向更广阔的土地播撒。


  从个别试点到全村共进


  骑龙村有7个村民小组,以前家家户户发展奶牛养殖业,村里污染很大。“以前我们骑龙村河沟里的水都是绿色的,垃圾又多,气味刺鼻得很,我们很希望能发展生态农业。孙文祥和我们村委联系的时候,我们积极做村民思想工作,改变传统农业的观念,最终确立了17亩示范田。去年3月和5月,村委组织干部和农户到安龙村和遂宁船山区考察,学习到了利用环保酵素种植生态农业的方法。回来以后我们又采用了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让消费者和农户直接对接,在秋收时邀请社区代表来到我们骑龙村,一起劳动,体验农事,使消费者清清楚楚看到食物生长在田间地头。”骑龙村村支部书记杨祖名自豪地说:“没想到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居然成功了!去年我们的9000斤生态水稻销量特别好,今年,我们发展农户17户,实现了小规模成片种植生态水稻80多亩,预计产量能达到5万斤。”


  现在的骑龙村,村民自觉将生活垃圾放入村道旁的垃圾桶,厨房垃圾用来制作环保酵素,一来二去,经济增收了,观念改变了,素质也提升了,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据了解,骑龙村今年申请了骑龙商标,注册了包括水稻在内的20种农产品,将农产品和乡村游结合起来,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12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