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东坡区实现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3-09 09:58:46      

责任编辑:陈敏


坚持生态优先 推进绿化造林 

东坡区实现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罗书勤 张开磊 杨皓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飞来往去的鸟类也增多……早春时节,笔者走进我市东坡区万胜镇,无论山间河岸,还是集镇街道,绿的景色映入眼帘。镇林业站站长刘成洲告诉笔者,经过多年的造林绿化,全镇森林面积已从过去的2万亩增加到3.6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1.78%增加到46%,绿色发展的获得感越来越多。

  万胜镇的造林绿化现状只是该区坚持生态优先,推进造林绿化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近年来,东坡区在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水平,以构建绿色东坡、生态东坡为中心,以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环境绿化为重点,持之以恒推进绿色发展,全面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2018年,全区林业产值达到31.67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152元,实现了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同步提升。

  万胜镇天乐村村民岳自浩与张姓村民合伙,流转荒山150亩,种植林木6年后采伐,一举收入达80万元。岳自浩说,由于该树木再生性强,因此砍伐几年后树木又能恢复生长,如今山上又是郁郁葱葱,一片深绿美景。

  随着“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实施,该区对停止采伐的53.01万亩天然林地实行有效管护,全面落实退耕还林直补政策,不断巩固7.15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全区抓住完成52.7万亩林业用地确权改革契机,以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加速荒山林地流转。截至目前,全区林地流转面积达9万余亩,共发展林(竹)产业企业140余家,建立林业合作社24家,入社农户3400余户,带动了2.4万林农发展,扶持林业大户240余户,经营林地面积5.1万亩。其中家庭林场4户,经营林地1000余亩,从而极大盘活了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增加了林业经济效益。

  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抓手,加快造林绿化步伐。该区全力推进创森工作“九大工程”和“三大行动”,去年向上争取到位项目资金1408.84万元,共涉及12个林业项目,完成绿化造林面积29578亩,开展零星植树共190余万株。截至目前,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6%,道路、水岸绿化率达到98%以上,2018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84天,超既定目标24天。同时,完成毛河、醴泉河、思蒙河、金牛河等水系绿化8公里,绿化面积1080亩。该区三苏镇成功创建为市、区级森林小镇,全区创建市级森林小区(单位)4个、市级森林村庄5个,建成区级森林村庄3个,有46户农家建成森林人家,5个单位建成“绿色机关”,7个学校建成“绿色校园”,30个区直联单位建成“绿色基地”45个,建成三苏公园、上臾湾湿地公园,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14.1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1.64%。

  依托森林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该区以抓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为重点,完成大旺山风景区、月亮湾家庭农场、三苏恒泰农业旅游开发公司的省级“森林之家”“康养基地”“康养人家”的成功申报,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据统计,去年全区乡村生态旅游共接待群众147.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6亿元。其中,该区复盛乡利用桂花湖风景区森林和水域优势,引进业主开发投资2.5亿元,高起点打造景区生态旅游,使之形成集农业观光、儿童乐园、滨水休闲、餐饮娱乐、拓展训练、花木观赏等为一体的生态乡村旅游新景点,成功升级为国家3A级风景区,2018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以上。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