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供给侧改革仍是主旋律 突出防控金融风险

新闻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6-12-17 13:02:44      

责任编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2月17日电 (沈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昨日闭幕,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2017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会议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采访时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需要进一步防控金融风险,夯实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供给侧改革仍是主旋律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进入转型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方。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今年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
 
“既要完善体制机制又要实现中国经济治理转型和产业升级,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很重”,杨宜勇对记者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已在2016年“打响”。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年,供给侧改革会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我国将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的发展动能。这就必须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让供给侧改革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
 
记者注意到,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10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提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
 
为什么在稳健后加了“中性”一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对记者解释说,“货币政策不宜收紧,保持中性和适度很重要。既不能释放过多流动性,也不能偏于保守。”对于此次会议强调的“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杨宜勇则表示,2016年下半年经济总体平缓、缓中趋好,2017年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较大空间。
 
重视实体经济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
 
回顾近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防控金融风险”始终是会议聚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会议再次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守住底线,一以贯之”,张占斌谈到,当前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重要位置,进一步夯牢实体经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必须将的杠杆率降下来,推动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个国家要想长期保持经济竞争力,必须重视发展实体经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认为,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着眼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能力来发展金融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