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二十大时光 | 加快建设都市圈 人才聚集新兴地和科技创新增长极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20 09:11:27

责任编辑:蹇玮杰


10月16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我市教育、科技系统党员干部职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收听收看开幕盛况。大家表示,十年成就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新征程上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信心、奋勇前进,为眉山建设成都都市圈人才聚集新兴地和科技创新增长极作出积极贡献。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设一流教育强市        
       


十年历史性变革的背后,教育一直是奠基性的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国家建设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市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郭建国表示,全市教体系统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流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辉煌成就令人鼓舞,蓝图愿景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大报告让眉山教育系统工作者备感振奋,“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市一小语文教师何婷认真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强烈感受到给小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的使命光荣和责任重大。她说,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自信的种子,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好基础。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


东湖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向东表示,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校建、促师建、促队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体做法是以学校特有的东湖夜大、大家讲坛等形式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铸造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张向东表示,同时,打造轻负优质的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围绕“红色养正”文化主题,以做“党的好孩子”为主线,多角度探索红色课程建设,利用课堂普及红色知识,讲好红色故事,寻访红色足迹,进行红色实践,构建体验式红色教育模式,培养具有红色气质“好读正行”的学生,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   引领企业乘势而上        
       


10月19日,暖阳高照,走进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的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声不断,一股项目建设热潮扑面而来。随着研究院厂房的即将完工,巨大的钢结构厂房矗立在庞大的工地上,弥漫着无形的竞赛氛围。


“加快建设,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积极行动。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湿法提取’‘功能性材料合成’和‘废旧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多种储能材料研发。”该公司研发工程师、研究员但勇介绍,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开发,一直秉持“环保与循环经济”理念,从流程、工艺参数到仪器设备,四川顺应都按照高标准执行。


作为这一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四川顺应每年都投入5%的销售额用于技术研发。


“我们还新建了科学研究院,预计今年11月底竣工,目前研发中心有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共73人,研发团队主要与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以及昆明理工大学等国内多家高校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但勇表示。今年,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52项,其中已授权63项,国际发明专利8项,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工程技术中心、眉山市企业技术中心等资质。


另一处,眉山青木制药企业技术中心,记者看到,选料、提取、分离、纯化……在生产车间的柔性生产线上,智能设备各司其职,科研人员来回穿梭,正认真进行产品研发。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将沿着这一部署,砥砺前行。”青木制药研发负责人胡同军介绍,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持续保持研发高投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20%以上投入研发,在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支持下,企业逐步形成了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平台创新的自有内生力。


未来,青木制药将继续秉承原料药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号召,积极探寻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平台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化学原料药工艺开发、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等转型发展,力争开发更多的临床急需品种,填补国内外产品空白,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大力引进培育人才   赋能高质量发展        
       


“1亿元激励高层次人才‘揭榜挂帅’;对在主导产业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产业领军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支持青年人才‘零成本’创业……”今年6月,我市发布了《眉山市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人才聚集新兴地的若干措施》,这是眉山建市以来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同一时间,我市还发布了《眉山市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人才招引动作频频,充分彰显了眉山吸引人才留存、人才落地的坚定决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这充分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发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供给,以眉山人才新政实施细则制定实施为契机,统筹构建眉山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深入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形成眉山人才政策体系。”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曾啟洲说。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着眼融入全国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准确把握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要求,深化人才工作改革创新,聚焦人才所需,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努力营造识才爱才、引才育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让眉山成为近悦远来的人才乐土。


如何成为人才乐土,离不开务求实效的扎实举措。“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东坡区是眉山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扎实做好相关生活保障,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福利激励,为人才提供强大的职业发展规划空间,让人才在眉山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东坡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卢安富表示。


“将持续做好中高级职务的审查推荐、各级职务的确认及初级职务的评定工作;继续开展好成德眉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合格证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证书互认工作。”该区人社局事业单位人员管理股股长曾邃也积极谋划,全力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我深切感到了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内心振奋。”青神竹编非遗传承人陈云华说,作为眉山竹编产业人才队伍的一员,将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实竹编人才队伍培训,做好“青神竹编”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促进竹编产业不断创新和发展,带领更多乡亲实现共同富裕。


来源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林 罗端 张莉 见习记者 王溶 廖帅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