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要闻精选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丨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3-01-10 13:10:58

责任编辑:蹇玮杰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生产和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始终惦念于心、念兹在兹。

res01_attpic_brief (1).jpg航拍位于东坡区永丰村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侯建明 摄

2022年,我市牢记殷殷嘱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省关于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实施“1611”粮食扩面行动,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科技推广等工作,有力保障了粮食生产稳定。

res04_attpic_brief.jpg一片金黄。 盛晓波 摄


A 关键词 良田保粮

“以前这一片田块小,没有沟渠,没有生产便道,农业种植完全是靠天吃饭,搬运全靠人工,费时又费力,很多人都不愿意回来种田。现在,路通了、水通了,小田改大田,大户们更愿意来流转土地,土地租金也上涨了。”近日,在位于东坡区修文镇岳营村的高标准农田上,村民岳洪汉看着田里长势良好的药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自从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村里的这些土地不仅华丽变身为良田,还成为种粮大户们争相流转的“香饽饽”。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方针,2022年3月份以来,东坡区集中建设了2.14万亩高标准农田,其中,涉及岳营村、英雄村、三宝村和吕城社区4个村(社区)的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有1.14万亩,均于当年4月底全面完工,种上了改造后的第一季水稻。

“去年8月,是岳营村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的第一季水稻收割,不少当地村民还专门到现场来观看丰收场景。”东坡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促进中心主任李林超表示,听到大家不停感叹,当初进行田块改造时并没有抱多大期待,没想到改造后,大大便利了水稻种植和收割,只需几台收割机来来回回几趟,田里的水稻就全部颗粒归仓了,“这也是我们开展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动力。”

这只是全市开展高标准农田改造、助力良田种好粮的一个缩影。去年10月底,趁着冬闲时节,眉山吹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眉山市2022—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年5月下旬之前,全市要完成13.1万亩高标准农田和1.0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新建工作。

随着一块块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在眉州大地的广袤田间完成建设,将为我市保障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B 关键词 好种稳粮

走进位于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连片高标准农田,田间不时有忙于管理的劳动者身影。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之一,永丰村的1500亩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从2016年开始划定试验基地以来,便开展了无数次试验,共试种了300多个新品种,筛选出适合眉山及周边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近40个,累计种植面积160余万亩,在永丰村便推广栽种了20多个新品种。

“2022年,我们试种了106个水稻新品种,并评选出了前20名用于今年试种,只有经过多次试种,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的品种,才有机会得到推广种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表示,“下一步,我们肯定会加大基地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的投入力度,通过流转土地开展试验、研发,力争在水稻育种研究和种植培育技术推广上取得更大突破,帮助更多种粮户种好粮。”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其实,该基地的水稻试种只是我市施良法促进好种子种出丰收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东坡区、彭山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东坡区已建成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新建“五化”基地(基地建设标准化、种子生产产业化、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制种农民职业化)面积1500亩,全市制种能力面积达6.9万亩,常年制种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制种单产能力提升5%,良种普及率达98%以上,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了坚实的良种支撑。

C 关键词 良技 增粮

去年8月23日,在东坡区太和镇金光村的稻田里,3台收割机在其中来回穿梭,将成熟饱满的稻谷颗粒归仓。同时,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正组织人员开展第七届水稻“一优两高”田间测产工作,李俊清是当天接受测产的业主。经过工作人员实地测产,李俊清的水稻亩产达到了747公斤。

“我每年都会参加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活动,这个活动不仅让种植户更直观地了解新品种、新技术,还对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据了解,李俊清曾是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2017年、2021年两届冠军。

在当地政府、院校、部门等联合举办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活动的7年里,共培训了5000多名农民、200多个种粮大户。很多农民现在掌握了技术,成了“土专家”“田秀才”。

近年来,我市向科技要动力,大力推进农业先进技术应用,筑牢科技兴农“软环境”“硬支撑”,不断夯实粮食丰收基本面。遴选发布农业主推技术26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02个,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送科技下乡等多途径多形式助推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

D 关键词 一田多产

寒冬时节,万物萧瑟。彭山区稻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却是一片绿意盎然:种植的泽泻长势旺盛,即将丰收。

“‘稻药轮作’这种模式真的非常好,去年我家的水稻迎来丰收,种植的泽泻如今也到收获的季节了。”园区内,公义镇欣荣村村民赵友良算了一笔经济账,水稻制种加中药材轮作,平均每亩地的毛收入可达到8000元。

据悉,该区因地制宜,通过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头,充分利用收割水稻后的稻田,开展川芎、泽泻等中药材种植,推行一季水稻、一季药材的“稻药轮作”模式,让广大村民走上致富路。

彭山区稻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只是我市持续推广新型种植模式的一个缩影。去年秋收后,我市各区县积极利用高标准农田的“空闲期”种植药材或蔬菜。这种“稻药”“稻菜”轮作模式十分亮眼,不仅极大提高了农田种植效益,也增加了村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广新型种植模式,以达到提高产值的目的,让更多种植户认为“种粮有赚头”,才会有更多人愿意种粮,最终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一线声音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看得很重,为我们指引了方向。”眉山天府新区北斗镇甘泉村第一书记钟成说,新的一年也将牢记嘱托,采取“长牙齿”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撂荒地复种,坚决做好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

“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再也没有了,现在家里的粮食堆满了仓。”仁寿县彰加镇村民王金安说,现在种粮非常放心,选种、管理、防灾等方面都有人员指导,增加了大家种粮的信心。

“引入新品种,学习新技术,实现了粮食稳收、收益稳增的‘双赢’。”眉山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相德说,2021年合作社扩种水稻1万亩,增产稻谷600万公斤,给农户发放了620万元“红包”。去年更多的农户愿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8万多亩,并成功加入了“东坡大米”商标成员单位。“新的一年,将锚定建设‘天府粮仓’这一目标任务,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种植户学好技术、种好粮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真正实现耕、种、收、烘干的全程机械化,推动粮食规模经营走上持续发展轨道。”他说。

记者手记

把领袖殷殷嘱托   转化为实际行动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莅眉,走乡村、下田坎,对眉山做好粮食安全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对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路径。因此,我们要再接再厉,把领袖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实际行动,把美好蓝图转化为“实景图”。

我们要在学习领悟上下功夫。全面把握中省市有关精神,进而将其细化成可操作可执行的任务书、施工图,一项一项落实、一件一件推进。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围绕“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目标要求,结合眉山市情、农情实际,开展耕地恢复“三年行动”,推广建设“田长制智慧管理系统”,持续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加大“钱、地、人”等要素整合投入力度,大力引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提升“东坡大米”美誉度。要在科技引领上下功夫。成立粮油类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科技小院,持续开展粮食种植“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增产粮食、增加效益。

来源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林 陈文君 杜欣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