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要闻精选

全国文明城市 | 满城“志愿红” 奏响文明曲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8-19 11:05:49

责任编辑:杜艳


“有困难,找志愿者;

有时间,做志愿者”

在眉山,这已成为大家的习惯和自觉

近年来

我市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完善

志愿者们用爱汇聚成光

照耀千载诗书城

满城“志愿红”

奏响文明曲

图怪兽_8dbbabce7d17038ee4d8f0d6006fb8f3_24984.jpg

星火成炬聚力量,文明之光更闪耀

“老师,我真的太烦了,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你可不可以帮帮我?”8月16日,志愿者彭晓兰在网上收到一名高中生的咨询。彭晓兰立刻耐心和这个学生沟通,帮助他梳理情绪,调整心态。

在眉山,说到彭晓兰很多人都熟悉。她既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一名志愿者,在阅读推广、社区公益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多年来,彭晓兰把自己最熟悉的教育教学融入志愿服务中,是众多家长和孩子眼中的“明星”,深受喜爱。

斑马线前,志愿者护送孩子安全过马路。(资料图片)

“我们把自己的一点火苗投入进去,就能带动更多人加入这个队伍,让志愿服务在眉山成为一种燎原之势。”彭晓兰说,参加志愿服务不仅能帮助别人,更让她温暖的是,在她的影响带动下,众多家长、身边的同事朋友,也都参与到志愿者队伍。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队伍。

2017年6月,彭晓兰发起成立了眉山市东坡区益家家庭教育志愿者协会,从最初的4名志愿者,发展为已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登记专业教育志愿者72名。

同时,该志愿者协会还孵化了10多支优秀的大学生志愿团队和红领巾志愿团队。几年来,团队致力于社区服务、家庭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培育等,温暖众多心灵。

车站外的“红马甲”。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做志愿服务,受他们的影响,我也慢慢开始接触志愿服务。到现在,参与志愿服务有9年时间了。”说起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23岁的罗帅杰有些腼腆。

罗帅杰是眉山市爱心之友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从14岁开始,每年寒暑假,罗帅杰都会跟着父母一起看望困难家庭,用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零花钱给小朋友买学习用具、牛奶、饼干、玩具,还参与助老、助残、助学、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罗帅杰不仅自己参与志愿服务,还不断地向身边的同学、亲人传递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在志愿服务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寒假托管志愿服务。(资料图片)

正能量的传递有着滚雪球般的效应。近年来,我市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用爱汇聚成一缕缕阳光照耀这座温暖之城。目前,我市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登记各类志愿者队伍达到3000余支,注册志愿者人数66万余人,占本地常住人口比例达22%,每不到5个全市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是注册志愿者。

常态服务不停歇,文明底色更靓丽

在打赢洪雅“7.15”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守望相助,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我们的家园。广大志愿者也积极投身防疫一线,用温暖的“志愿红”守护了大家的“健康绿”。

七里坪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资料图片)

年近六旬的出租车司机余光明是志愿服务司机里的一员。7月16日凌晨3时许,接到需要前往七里坪转送核酸采样样本后,他立马出发。此后的每天早上6时30分便到岗,负责把样本送到检测点。“我的女儿也在七里坪抗疫,她是医护人员,每天完成工作后都会给我报平安,父女俩互相支持,心里很有底气。”面对辛苦的工作,余光明毫无怨言。

青年志愿者助老行动。

除了志愿服务司机,还有众多志愿者奔走在自己的网格、包保区域,通知大家做核酸,为居家的人员配送物资,协调小区的值班值守,劝导大家戴好口罩……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里的红领巾志愿者,


紧急时刻,志愿者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的这些暖心画面,不只是志愿者们的“某一天”“某一刻”,而是他们日常参与志愿服务的“每一天”“每一刻”。平日里,志愿者从细微处入手,用志愿服务点亮城市文明。

“您好,请您在等候区内等候,切勿闯红灯。""您好,骑电动车请戴头盔。"……每天高峰时段,不少路口都有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手拿劝导旗的文明交通劝导员。一句句温馨提示,一声声耐心劝阻,为城市文明增色添彩。

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资料照片)

8月16日,在东坡区通惠街道长安路社区,一支志愿者队伍正在清理路边绿化带的垃圾、引导车辆规范停放、扶正共享单车……虽烈日当头,但他们全情投入、共同参与,成为城市里最美的一抹色彩。

“多亏了志愿者帮忙,要不然我地里的玉米不知什么时候能掰完。”近日,仁寿县始建镇来凤社区5组居民郭建军的玉米地里来了一群志愿者帮他抢收玉米。这是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妇联“巾帼帮帮团”的志愿者,了解到郭建军常年一个人生活,且身体三级残疾,缺乏劳动力,她们及时来帮忙。

敬老院里的“红马甲”。(资料照片)

街头路口有了志愿者的疏导,交通秩序更加井然;医院有了志愿者的引导,就医效率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市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团体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象征着志愿者的“红袖章”“红帽子”“红马甲”穿梭在大街小巷,用爱心撑起文明高度,为眉山绘上了最幸福的底色。

特色服务暖人心,文明城市有温度

“马上就要开学了,我们的读书推广志愿服务活动也将继续走进乡村学校。”8月17日,在眉山购书中心,东坡读书会负责人袁春梅和其他志愿者正为即将开展的“全民阅读”志愿服务活动准备书籍。

 东坡读书会是一个致力于传播东坡文化、推广全民阅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分享阅读快乐,传递爱心的志愿服务组织。成立7年多, 读书会不断探索推广阅读的新方式,努力让书香弥漫东坡故里。

“全民阅读”志愿服务活动。

多年来,读书会在眉山购书中心、眉州东坡书院、博学书屋、金龙社区服务点等处设置志愿者服务点,每周末在服务点开展面向社会读者的公益读书活动。

为了让乡村孩子喜欢上阅读,有喜欢的书可读,读书会定期组织阅读推广志愿者带上精心挑选的图书,前往乡村学校开展“全民阅读”志愿服务进校园活动和“书香满园”志愿服务活动。

全民阅读”志愿服务进校园。(资料照片)

为让千载诗书城的城市文脉得以赓续传承,读书会立足东坡文化,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公益课以及“东坡文化课”公益讲座等活动……“志愿服务+全民阅读”,让书香氤氲眉州大地。

稻田里的"红马甲"。郭侨 摄

8月14日,在东坡区崇礼镇家相村的泽华妇女权益保护志愿者协会的爱心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饱满的稻粒闪着金色的光芒。协会志愿者和部分协会关爱的失独家庭忙碌在稻田里,收获3000多斤稻谷。

“这些稻谷将全部送给有需要的失独家庭和特殊家庭,为他们带去泽华协会的爱心和关心。”协会会长雷泽珍表示,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来自泽华妇女权益保护志愿者协会的爱。

社区志愿服务。(资料照片)

东坡区泽华妇女权益保护志愿者协会有志愿者300多人,先后帮助失独家庭300余户。志愿者们的关爱不仅让失独家庭燃起了重新生活的信心,一部分失独家庭还接起了爱心接力棒,由被服务对象转变为志愿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劝慰、开导失独家庭成员,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志愿服务活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近年来,为了让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市根据实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组建了各类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服务队伍,涉及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援助、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各个方面。特色志愿服务不仅使志愿服务更加精准、质量大幅提升,而且将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让人更暖心。

志愿者“微光”汇聚大爱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折射出全国文明城市眉山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的文明新风尚。因“志”而行,因“愿”而动,随处可见的“志愿红”聚成一束光,发出一团热,照亮了城市,温暖了人心。

志愿者也是文明城市的建设者,他们用细心、耐心、爱心、真心服务群众。在眉山的大街小巷、居民社区等各个角落,总能看见正在忙碌着的志愿者。“各类志愿者队伍达到3000余支,注册志愿者人数66万余人,占本地常住人口比例达22%”。数字的背后,是眉山温暖的底色。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朝气蓬勃的稚子。他们,在城市角落闪烁着志愿微光,在最需要的时刻成为温暖人心的光束。

一束光能照多远?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线前沿,到斑马线上的暖心护学;从便民惠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到车站、医院的耐心引导;从家门口的义诊活动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到偏远山区为乡村孩子送去书香……这束“光”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用热忱传递爱心善意,为需要帮助的人们点亮一盏灯、撑起一把伞,播撒着文明的种子,引领文明风尚。    

文明,成就了今日眉山最美的风景,传递着蓬勃向上的力量,洋溢着互爱互助的文明气息,温暖城市里的我们。作为城市主人,我们不妨都努力去做那点“微光”,汇聚大爱,温暖更多人。



来源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毅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