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只需十五秒 这个驿站点亮“安心续航路”

新闻来源:眉山市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9-16 09:40:30

责任编辑:徐茜


近段时间,彭山区蔡山社区的仁和驿站格外热闹。外卖小哥们来来往往,有的停下喝口水、换块电池,短短两三分钟便再度出发,融入忙碌的车流。


“换电只要15秒,这个礼拜我多跑了好几十单!”“是啊,自从仁和驿站有了换电柜,跑在路上心里踏实多了。”驿站内,骑手们吹着空调闲谈;驿站外,刚到的骑手熟练地更换电池,骑上车迅速离开。这个备受新就业群体称赞的换电站,正是彭山区政协聚焦民生“急难愁盼”,以协商之力疏通服务堵点、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


共同协商寻对策

从“充电难”到“换电易”


蔡山社区地处城区核心服务区,随着外卖、快递行业迅猛发展,辖区内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人数快速增加,电动车成了他们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但“充电难、换电远、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日益突出:部分骑手为赶时间私拉电线充电,带来火灾风险;高峰时段电量耗尽,不得不推车数公里找充电桩,既影响收入又降低效率;待充电车辆乱停乱放,也给社区治理带来压力……这些现实难题构成了“民生需求”与“社区治理”的双重矛盾。


为破解这一困境,2025年7月,彭山区观音街道政协联络组牵头,联合蔡山社区成立调研小组,随机随访40余名新就业群体人员,并蹲点观察仁和驿站使用状况,精准把脉“续航焦虑”与治理难点。随后,一场以“换电无忧”为主题的协商会议在观音街道“有事来协商”平台召开。街道政协联络组、党建办、仁和街区负责人、新就业群体代表和铁塔公司负责人等多方围坐,共商解决方案。


“仁和驿站位于社区中心,人流量大、交通便利,适合升级为换电核心点,既能服务大家,也能规范停车。”“换电模式比充电更高效,建议引入专业企业,实现‘随到随换、即换即走’,彻底解决续航问题。”……一个个“金点子”在协商中涌现,凝聚起解决问题的共识。


政协委员齐赋能

从“共识”到“落地”


协商建言不能止于“说得好”,更要“做得实”。“金点子”形成后,蔡山社区迅速协调出仁和驿站的闲置空间,观音街道政协联络组和党建办积极推动铁塔公司优化设备配置、简化流程,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换电站的建设。2025年8月,仁和驿站换电站正式投入使用,可同时满足12辆电动车换电需求,彻底解决了蔡山社区新就业群体的“里程焦虑”。


在推进换电站建设的同时,为提升服务体验,观音街道政协联络组持续跟进,邀请新就业群体代表定期反馈需求,推动驿站配套持续升级:增设换电引导标识,安排社区志愿者帮助年长骑手操作系统。街道工作人员也长期关注换电站使用情况:“我专门注册了换电小程序,看到换电柜使用率一天天提高,心里特别踏实。”


“政协委员不仅帮我们发声,还持续跟踪进度,协调处理设备接入、电力扩容等具体问题。”新就业群体代表感慨道,“他们真正把协商成果转化成了我们看得见、用得着的实惠。”


便捷服务见成效

从“暖心站”到“连心桥”


“提升新就业群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一项需要持续用力的课题。在解决‘换电难’等实际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更多优质服务,全面覆盖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多元需求。”观音街道政协联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街道联络组正积极推进两项举措:一是与“十八碗”“二当家”等知名餐饮企业合作,即将推出外卖骑手专享的“十元爱心餐”,让奔波中的他们吃得上暖心饭、实惠餐;二是在蔡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筹划建设“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从长远发展出发,为骑手提供技能提升和职业转型支持,真正做到“赋能成长”。


这些举措已让众多骑手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常来仁和驿站休息的外卖员陈光学高兴地说:“驿站就像我们第二个家,换电、喝水、休息都方便。现在连吃饭和将来的发展都为我们考虑到了,特别暖心!”他还提到,不久前在“夏日送清凉”活动中领到了冰镇水和防暑包,“东西不贵,但这份心意特别让人感动。”


自投入运营以来,该换电站使用频率持续攀升,已成为新就业群体心中“靠得住”的暖心站点。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骑手和快递员开始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成为政策宣传、文明出行的一股新力量。


记者手记

十五秒换电,背后是基层治理的“加速度”。彭山以“小切口”精准破解新就业群体的“大难题”,将骑手的“续航焦虑”转化为社区服务的“共治动能”。从蹲点调研到多方协商,从换电柜落地到爱心餐推进,每一步都见证着基层力量如何把“急难愁盼”变成“暖心实效”。更可贵的是,驿站不仅提供了便利,更成了联结社区与新就业群体的情感纽带——当骑手从被服务者转变为社区共建者,便是治理效能最生动的体现。这份“双向奔赴”证明,真正的民生工程,始于需求,成于共识,终于获得感。


眉山融媒记者:马诗雨 通讯员:李璟娴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