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东坡故里创新潮涌,我市综合创新能力评价值蝉联全省第五位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07 10:16:20

责任编辑:李佳伦


晨光初启,在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调试着精密仪器,屏幕上跃动的数据仿佛科技成果破茧成蝶前的脉动。

夜幕低垂,天府大道眉山段智慧路灯如流萤渐次亮起,光带绵延向西与成都科学城遥相呼应,宛若两地创新要素在夜色中交织共鸣。

昼夜更迭,创新不止。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持续深化“成都研发+眉山转化”。据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显示,眉山以24.23的综合得分,综合创新能力评价值蝉联全省第五位,再次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书写了创新潮涌的生动答卷。

01
Number
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主导产业持续突破

近日,四川协鑫锂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随着全自动生产线高效运转和智能化机械臂精准操作,一块块通过该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理干法工艺合成的磷酸铁锂储能材料快速成型,现场一派繁忙。

“与传统湿法工艺相比,我们公司首创的物理干法工艺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由11步缩短至4步,具有更高的工艺效率,在成本降低、产能提高的同时,还能降低能耗。”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根据电芯厂反馈的数据,应用该公司的正极材料电池充放电损失少、比能高,“综合来看,我们生产的材料具有综合成本低、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强、循环寿命长、存储性能优的特点。”

与生产车间的繁忙有序相呼应的是实验室里的严谨专注。在四川协鑫储能材料研究院内,研究人员正在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能量密度等特性开展持续攻关。该研究院共有7个实验室,配备100余台(套)研发和检测设备,汇聚60余名专业人才,主要承担高能效型、长循环型、高压实型、高功率型磷酸铁锂的开发。“基于科技创新支撑,目前企业呈现出产销两旺、满产满销的状态。”该负责人表示,2025年至2027年该公司收到的意向订单总额已突破200亿元。

四川协鑫锂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蓬勃发展态势,是我市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创新型中小企业202户、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8户,其中“小巨人”16户,数量全省第4。我市“1+3”主导产业连续三年每年上一个百亿台阶,总规模达1653亿元,其中,新能源新材料规模突破千亿。

02
Number
搭建中试转化平台 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在眉山,对材料极限性能的探索并不止在四川协鑫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同样的科研热忱,也闪耀在约50公里之外的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实验室里。

“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聚焦新能源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碳中和、光伏、氢能和节能降碳等领域,开展小试中试验证、成果转化、场景工厂、投融资、检验检测等业务。”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24年9月建成投运以来,该中心已引进固态电池全产业链、二氧化碳捕集耦合制氢等中试项目15个,已成功转化项目4个,邀请青海盐湖股份成都研究院、眉山锂电池产业技术研究院、万邦锂基材料科学与工程研发中心、四川微世界检验检测有限公司等机构入驻。

中试平台作为衔接研发与量产的关键环节,重点解决技术成熟度不足、工艺验证缺失等产业化瓶颈问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高效的转化能力也赢得了权威认可——不仅获批省级中试研发平台称号,更跻身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

近年来,眉山围绕打造西部中试转化基地目标,制定出台了《眉山市支持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组建了1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同时,以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为牵引,构建“1+3”产业龙头企业N个中试平台为支撑的“1+N”中试研发平台体系。

目前,全市已建成中试研发平台60个,“四川省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储能)中试研发平台”及“四川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研发平台”成功获批第二批四川省中试研发平台,加快构建“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全链条科创体系。

03
Number
优化完善配套政策 激发创新澎湃动能

科技创新,企业是主体,政策是助推器。

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1年,我市聚焦“1+3”产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在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等方面明确了16条奖励和支持政策(以下简称“科创16条”)。

“自‘科创16条’执行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共兑现资金近5000万元,涉及247个项目,政策激励作用较明显。”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坚持企业需要什么、政策就配套什么,最大限度支持科技创新,“当前,根据国省科技创新发展态势的变化,结合眉山科技创新工作重点,我们正聚焦支持科技创新薄弱环节,研究起草2.0版‘科创16条’,着力推动资金投向由事后奖补为主向全流程并重转变。”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围绕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我市与人行眉山市分行共同印发了《关于眉山市科技金融工作的指导意见》,组建总规模10亿元的成眉科创股权投资基金、2.5亿元高层次人才项目基金、1亿元天使投资基金和1亿元中试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积极推广“天府科创贷”等金融产品,着力破解企业“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等难题。

人才是推动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市大力实施“万硕千博兴眉山”工程、人才燎原计划,三年来新培育国省级专家人才14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及高层次领军人才149名,在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中排名第78位,有力支撑了本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