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03 10:51:45
责任编辑:张莉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八十年沧桑巨变,不变的是对英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在那段烽火岁月中,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血沃中华,用生命换来了民族独立与世界和平。眉山作为红色热土,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慷慨出川、投身抗战,为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精神历经岁月洗礼,熠熠生辉,成为激励眉山人民奋进的强大动力。
今日眉山,以“铭记”为基、以“传承”为要、以“实干”为笔,通过多项举措让英烈精神融入城市血脉,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从历史到现实,从缅怀到奋进,眉山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承英烈志,建设新眉山”的庄严承诺。
“仗打得太苦了,可没有人退缩……”8月15日,东坡区桂花湖景区,103岁的抗战老兵白健彬以沙哑而坚定的嗓音,将人们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日,“烽火十四载·眉山魂永存”主题纪念活动在此举行。老人动情回忆战友浴血奋战的场景,让听众深刻体会和平的来之不易。
目前,眉山市有抗战老兵及遗属15名。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
这份尊崇早在抗战时期便深植民心。当年眉山群众冒死支前,妇女赶制军衣,孩童站岗放哨,谱写军民同心、共赴国难的感人乐章。参战老兵董仲清记忆犹新地说:“乡亲们省吃俭用把粮食留给我们,负伤时总有老乡送来草药。”
和平年代,关怀依旧。眉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全覆盖的老兵关爱体系,为每位老兵建档立卡,精准记录其经历、状况与需求。节日期间,市、县领导带队走访慰问;对高龄、独居老兵进行“一对一”帮扶,提供医疗、生活照料等服务。市、县设立“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帮扶基金”,投入数百万元解决医疗、养老等难题。参战老兵黄长盛感慨道:“政府和社会从未忘记我们,这份情无比珍贵。”
眉山还打造“橄榄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构建“1+7+N”志愿服务体系,成立935支服务队,吸纳志愿者1万余名,开展服务超5000次,成为基层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眉山通过庄严仪式、丰富活动和常态化教育,让祭奠融入日常,让精神深入人心。
清明、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全市各地同步举行隆重纪念仪式。在烈士陵园、抗战纪念园,干部群众、官兵师生肃立默哀、敬献花篮、重温誓词。各区县推广“云祭扫”平台,方便群众网上寄托哀思。
东坡区创新推出“热血丰碑·时代星光”主题展览,将战功显赫的老英雄与新时代典型并列展出,通过历史照片、实物与现代影像交互呈现,引导市民在时空对话中感知精神传承。市民刘美兰带女儿参观时,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不怕死?”稚嫩提问引发成人深刻思考。
仁寿县在苏州、常州、西藏、成都等22个地区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点,开展座谈、参观、慰问等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关爱老兵”氛围,激励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眉山市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常年活跃在学校、社区、军营。参战老兵黄云华多次带着弹痕军装走进部队,讲述战友坚守阵地、浴血奋战经历,让年轻官兵热血沸腾、热泪盈眶,誓言苦练胜战本领。宣讲团已开展宣讲超100场,覆盖3万余人次。
眉山持续开展“英烈故事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排演情景剧、诵读烈士家书、创作书画,让孩子在参与中领悟英雄精神。2025年“八一”期间,主题夏令营邀请参战老兵与青少年面对面。董仲清老人“我们打仗是为了你们能安心读书”的话语,让孩子们潸然泪下,爱国种子深植心中。
在眉山,尊崇英烈、关爱老兵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与行动。社会组织、企业和志愿者以无私奉献,搭建起连接历史与当下、传递敬意与温暖的桥梁。
志愿者常年奔走城乡,寻访散居老兵,用文字、影像记录珍贵记忆。爱心企业家李天玉坚守“要像守护珍宝一样守护老兵”的信念20余年,牵头成立志愿者协会,帮扶参战老兵逾1000名。2024年协会升级为眉山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吸纳100余家企业、300余名个人会员,捐赠物资20余万元,为80余名困难老兵解决实际问题。
在李天玉等人推动下,东坡区桂花湖景区建起纯公益性的眉山征程文化交流中心,陈列近万件抗战历史实物、影像与书籍,成为市民学习历史、感悟精神的重要场所。
61岁的王春寒曾是一名下岗职工,却将十余年光阴奉献给关爱老兵事业。作为四川省普善公益慈善促进会眉山分会会长,她带领团队精准温暖每一位老兵:生日上门祝寿,节日坚持探望,离世庄重送别,困难发动社会帮扶。她还组织老兵代表赴滇西、缅甸等地,在昔日战场祭奠战友,了却夙愿。“老兵是民族的脊梁。当年他们守护我们,如今该我们温暖他们的晚年。”王春寒朴素的话语,道出所有志愿者的心声。
“社会组织是政府优抚工作的重要补充”,眉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志愿者们以细致照料、长期陪伴,织密‘社会尊崇网’,与政府工作合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格局。”
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事业。抗战精神如岷江之水,浸润眉山土地,转化为全市人民攻坚克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眉山人继承英雄锐气,围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目标奋进。全市实施“制造强市”战略,聚焦“1+3”主导产业,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华西医院眉山医院、四川大学眉山校区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市域(郊)铁路成眉线建设加速,城市能级持续提升。一线建设者常言:“对比先烈的牺牲,我们的辛苦不值一提。”这种精神动力激励他们不断刷新“眉山速度”。
在文旅融合新赛道,眉山依托深厚历史文化和优美自然生态,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特色发展先行市。出台支持文旅高质量发展政策,提升“东坡故里·天府眉山”品牌,打响“中国有三苏”文化研学、“寻宝数百年·出水惊天下”文博旅游等四张名片,实现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
双拥工作方面,眉山发扬军民一家传统,拓展退役军人优待证应用场景,推出拥军出租车、景区免票、公交免费、医疗优先等400余项优待,高标准做好安置工作,加强培训与就业扶持。2025年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社会化拥军企业联盟壮大,军民共建活动丰富,“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氛围浓厚。
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眉山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宜居宜业美丽眉山。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岷江、沱江流域生态治理成效显著,荒滩岸线变为湿地公园走廊。太和公园、苏洵公园等城市公园串联成链,构成城市“绿色生态肺”。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背后,是“市民文明积分”“志愿服务常态化”等机制的运行,更是三苏家风文化的深层浸润,推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新风尚。
从产业园区到生态湿地,从校园课堂到军民场景,英雄精神已深融眉山发展血脉。正如眉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人所言:“传承英烈志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把对先烈的缅怀转化为攻坚克难、建设家乡的行动,把英烈们的理想家园一步步变为现实。”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