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01 10:34:39
责任编辑:张莉
【核心提示】
8月29日,中国共产党眉山市东坡区第六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眉山市东坡区委关于大力传承弘扬三苏文化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沉浸式体验核心区的决定》。
全会指出,东坡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特色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27年,“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区域文旅品牌位势、融合业态品质、产品供给质量、规上主体数量大幅提升,文化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35亿元,旅游总花费达到150亿元,年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到2030年,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5A级旅游景区建设取得突破,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三苏文化影响力、东坡文旅吸引力、文旅产业支撑力显著增强,文化强区、旅游名县建设迈上新台阶,基本建成文旅深度融合沉浸式体验核心区。
全会号召,全区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激情担当作为、实干实绩比拼,大力传承弘扬三苏文化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沉浸式体验核心区,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市域首个千亿极核、推动东坡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把准方向抓贯彻,聚力融合促发展。东坡区各地各部门纷纷拿出硬核举措,以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为根本,以打造文旅沉浸式体验核心区为突破口,以全域文旅大发展推进消费大提振为总路径,以为千亿极核提供新增长点为落脚点,加速推动东坡文旅高质量发展。
俯瞰眉山城区。(图据东坡区文广旅局)
东坡区文广旅局
努力走出一条体现东坡文化标识、彰显城市魅力的特色发展之路
作为主责部门,东坡区文广旅局将坚决扛牢使命担当,努力走出一条体现东坡文化标识、彰显城市魅力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在资源活化上再下功夫。以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为主线,集成老城优质文旅资源,推出沉浸式演出,打造游三苏祠、逛古城墙、赏非遗展、品东坡宴等场景,开发“早祠午城晚岛”游玩模式,推动一座城都是游。
二是在业态融合上再求突破。以“强圈、串线、爆点”为抓手,锚定“两城两地”核心承载地使命,建好“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东坡故里·一江两岸”岷江生态文旅走廊、都市圈近郊休闲度假基地等重点项目,丰富乡村游、城市游、赛事游、组合游等精品线路,打造具有东坡特色的文旅融合产业。
三是在服务提质上再出实招。围绕策划三苏文化现代表达、打响地道川菜东坡美食,提升城市标识感染力和情感共鸣力。加强全域联动,聚力全要素保障,实施更多的优惠政策,打造东坡的“苏式生活”。
东坡区农业农村局
全力打造具有东坡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新标杆
东坡区农业农村局将立足农商文旅融合,以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为支撑,以综合组团发展为路径,全力打造具有东坡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新标杆。
一是规划引领,绘好融合发展“路线图”。突出核心引领、组团联动,规划打造东山、西山片区和“天府粮仓”走廊组团发展,串联周边镇村资源,推动“一片一特色、组团成规模”落地成型。
二是做强产业,夯实农旅基础。深化“文旅+”发展模式,聚焦泡菜、晚熟柑橘、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推进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挖掘农产品文化内涵,把东坡文化融入包装设计、品牌故事中,做强“东坡泡菜”“东坡春橘”“东坡一杯茶”等品牌,为东坡乡村旅游提供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同时加快产业强镇建设,打造研学基地、创意工坊和特色驿站,推动农业与文旅深度结合。
三是提速建设,焕新乡村风貌。以永丰村为核心引领,补齐基础设施、生态景观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乡村更美更靓。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康养等特色业态,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东坡区水利局
为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沉浸式体验核心区注入源头“活水”
东坡区水利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探索水资源价值转化利用新路径,为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沉浸式体验核心区注入源头“活水”。
一是深挖水文化底蕴。以东坡水文化为支撑,充分利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通济堰、千年古堰蟆颐堰等水利遗产资源,融合历史水文化和新时代治水精神,让“水利+文化”赓续传承文脉,助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二是盘活水资源资产。在核桃堰水库先行先试基础上,加快推进水利资产不动产确权登记,充分释放水利资源资产价值,融合水利观光度假、垂钓、水上演艺、水上运动等滨水休闲产业全景业态,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人水和谐的多元场景体验。
三是夯实水安全保障。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以项目为抓手,提速构建现代水网。重点推进东风渠金花支渠、杨水碾等灌区提升改造,谋划实施醴泉河、思蒙河等中小流域防洪治理,加快西部高山片区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建设。持续加强河湖长制,以幸福河湖建设为主线,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岷东新区
挖掘特色文旅线路,奋力谱写“活力新岷东”篇章
岷东新区将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六届十一次全会部署,奋力谱写“活力新岷东”篇章。
一是点上提升,打造三大地标组群。聚焦东坡文创园、东湖公园、蟆颐山片区三大资源,差异化构建文旅新地标。依托文创园,深度融合少年苏东坡IP,举办音乐节、演唱会等,打造演艺影视基地;依托东湖,培育精品露营、农耕研学等业态,打造近郊休闲优选地;依托蟆颐观,转化利用蟆颐堰、滨江公园,重现江乡夜月、蟆颐晚照等场景,打造滨江观景带。
二是线上串联,织密精品文旅干线。以市、区文旅布局为主线,串联全域景点,挖掘特色文旅线路。区内整合三苏祠、短松冈、蟆颐观等生态人文节点,打通城郊休闲度假干线。区域联动,以蟆颐观、滨江公园为起点,向北联动江口沉银博物馆、彭祖山,向南衔接中岩寺,打通滨江休闲旅游带主线路。
三是面上突破,支撑文旅融合发展。筑牢文旅融合发展基础,完善“快旅慢游”交通网络,开通旅游专线,打造滨江绿道环线;提档升级金悦汇、云尚天街等核心商圈,丰富业态、拓展活动,打造特色文旅消费场景;完善医疗康养、旅居照护等功能,助推建设中医康养产业园,积极融入雅眉乐医药康养旅游带。
东坡区商务博览局
持续推动东坡文商旅深度融合
东坡区商务博览局将坚决扛起使命担当,以升级文商旅融合消费为主线,助力建成文旅深度融合沉浸式体验核心区。
一是持续激活消费潜力。结合东坡马拉松、轮滑赛等大型赛事活动,推出“赛事+市集”等特色消费活动,支持举办“啤酒节”“家装节”等引流促消活动,创新打造文商体旅融合消费新载体。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力争发放汽车、餐饮、家电家装等消费补贴1.6亿元以上,预计拉动消费超40亿元。
二是提质拓展消费场景。实施“五大商圈+六大街区”焕新工程,推动三苏雕像、东坡水街等全面升级,推动“苏眉1037”“东坡宴”等申报“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加快眉州东坡川菜园、京川东坡记忆等项目建设,丰富多元消费场景供给。
三是打造特色消费体验。深挖三苏文化内涵,重点在三苏祠、东坡岛等引育沉浸式文化消费新业态。突出东坡美食文化,做强6家“中华老字号”和“四川老字号”,发掘、组织特色美食争创“眉山名小吃”,不断提升东坡美食知名度和吸引力。
永寿镇
持之以恒深耕人文底蕴,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东坡区永寿镇紧扣区委赋予“打造农文旅融合特色镇”定位,着力培育文旅核心引爆点。
一是以太平古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契机,深挖永寿人文自然资源,以岷江沿线为核心,持续开发“欢乐永华”“渔悦石佛”“花海河塘”“古韵罗平”等旅游产业IP,做靓沿江景观,引爆生态流量,引进摄影打卡、春游踏青、树屋露营等文旅项目。以东坡水乡为起点,串联临江路沿线特色精品网红农家乐、太平古街、千年报恩寺和报本寺、岷东大道小水果采摘带,打造永寿镇“都市近郊旅游小环线”。
二是打造永寿美食聚集地。深挖永寿本土特色美食,开发永寿集镇美食地图,吸引年轻人、骑行驴友等前往打卡。持续提升“永寿豆花”品牌,推动传统豆花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多形式开发豆花菜品,在传统石磨豆花基础上推出黑豆花、豆花鱼、荤豆花、豆花面、甜品豆花等多种菜品。
下一步,永寿镇将持之以恒深耕永寿人文底蕴,保护利用好生态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将永寿打造成为全市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
后记
8月29日,中共眉山市东坡区委六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擘画东坡文旅发展蓝图——大力传承弘扬三苏文化、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沉浸式体验核心区。
这不仅是东坡区的发展战略,更是一份向游客发出的诚挚邀约。近年来,东坡区通过整合文旅产业资源、创新文旅业态融合、促进文旅产业联动,成功构建了文脉体验、农旅融合、夜间消费、赛事经济等多维驱动的文旅生态,先后入选2025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县域试点,成功创成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等国省荣誉50余项。
奋进号角吹响!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沉浸式体验核心区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加快文旅资源优势效益转化,让文旅产业真正强起来?擦亮“中国有三苏”第一名片、打响东坡老家核心品牌、做靓东坡文旅特色游径、打造深度体验产品矩阵、做优文旅融合保障体系……翻开全会《决定》,一条条举措力透纸背,一项项部署催人奋进,一个个目标振奋人心,让奋进坐标更加清晰。
深学笃行,实干奋进。全区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区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广泛宣传宣讲,统筹谋划推动,不断增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自觉性坚定性,强化组团发展、对上争取、项目支撑、实干比拼,为加快推动东坡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为东坡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