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5-05-18 10:09:08
责任编辑:李佳伦
5月15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在眉山召开,会议审议了《成都都市圈建设2025年十件大事、18项可感可及民生实事,重大项目、重点事项和重要会议活动“三张清单”》等方案文件。
推动优势同构、同城共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蓄势之年,也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由成长期迈向提升期的关键节点。今年,成都都市圈怎么建,四市又将开展哪些合作?我们通过会议寻找答案。
涵盖规划编制、交通建设…… 成都都市圈协力推进十件大事
会议审议了《成都都市圈建设2025年十件大事》(送审稿),为成都都市圈的进一步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这十件大事涵盖规划编制、交通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多个关键领域,旨在全面深化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在协同推进都市圈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方面,承接全省重点产业链,抢占产业新赛道,持续推进都市圈9条重点产业链集群发展;共同办好都市圈产业生态建设企业供需对接云共享大会、成都工业国际博览会等活动。细化落实成都都市圈招商引资项目跨市域流转协作工作规则,发布项目流转信息,力争促成跨市域流转招商引资项目。加快都市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名录库,布局实施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农事服务中心)项目。
在实施共优都市圈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面,实施成德眉资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共同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持续推进241项“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事项落地落实,“银政通”平台在都市圈扩面增量,都市圈公共资源项目跨区域、跨层级、跨平台交易,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同机制、同清单、同标准、同流程”,拓展信用数据共享应用。
在合力推进都市圈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方面,用好成都市区域科技创新合作项目专项,支持都市圈企业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共建共享西部中试中心,梳理发布都市圈中试图谱、中试需求清单及供给清单,进一步畅通创新“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双向转化通道,引导德眉资三市中试平台与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建立合作机制,探索都市圈中试平台上线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2025年推动中试平台服务中试项目500个以上。
同时,成都都市圈还将推进编制成都都市圈“十五五”同城化发展规划、攻坚实施城际“断头路”打通工程、共建共育跨境电商产业生态、推进成都都市圈“农家乐助力乡村振兴”、深化都市圈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毗邻区域交界地带融合发展、高质量举办成都都市圈建设5周年系列活动等大事。
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十件大事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成都都市圈在经济、科技、交通、社会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四川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投资超万亿元 都市圈建设169个重大项目
记者从现场审议的《成都都市圈建设2025年重大项目清单(送审稿)》了解到,2025年成都都市圈共计建设169个重大项目,其中开工建设28个项目,将实现竣工投用四川大学眉山校区一期等43个项目。
从这份项目清单中,记者看到,今年都市圈建设的169个重大项目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总投资1086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41.7亿元。今年,成都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二期工程、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标准种植基地、资阳商业航天电磁发射系统等28个项目将开工建设;市域(郊)铁路成德线、成眉线、成都科创生态岛等加快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项目中,特别标明了成都都市圈推进的九条重点产业链项目。目前成都都市圈九条产业链规模已经达到上万亿元,对成都都市圈建设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为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的引领支撑作用,会议审议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重大项目管理办法(送审稿)》。该办法首次明确五类重大项目投资规模标准,以全周期管理机制推动同城化项目规范化实施。
记者了解到,该办法将项目分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和其他五类,差异化设定投资门槛。在管理机制上,依托“同城化发展综合管理一张图”平台,建立项目数据库,实行每月进度填报、市级复核的数字化监管,并允许每年中期动态调整项目清单,确保清单适配都市圈战略需求。
据悉,自2022年首版办法实施以来,已累计推进492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3680亿元。此次修订衔接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聚焦“1+1+N”规划体系,纳入“两廊三带”等重点区域项目,强化轨道交通、低空经济等领域支持。
四市居民享受更多“同城待遇”
推进18项可感可及民生实事
推动成都都市圈建设,最终是要让市民群众拥有获得感、幸福感。会议现场审议了《成都都市圈建设2025年18项可感可及民生实事(送审稿)》,每一项都与四市市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年,成都都市圈将重点做好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实验区和毗邻地区符合条件人员子女跨区域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优化完善“四川云教”“蓉易学”等教育平台,推动主播学校充实覆盖多学段、多学科的网络教育资源,推动远端学校接入并用好相关资源,完善主播学校与远端学校教师同步教研、同步培训机制。
医疗上,实现四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序扩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数量至161项。四市全面建成运行市级检查检验结果共享调阅平台,实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数字化互认。鼓励四市探索推广市属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一次挂号管三天”经验做法,一次挂号有效期从24小时延长至72小时,患者三天内复诊无须再次挂号缴费。持续开展互认门诊特殊疾病血友病、帕金森氏病等9个病种异地互认工作。
文旅方面,共同开发融汇大熊猫、三星堆、三苏祠、江口沉银遗址、安岳石窟等多类型品牌资源和场景的都市圈精品旅游线路。拓展入境游消费经济,联动开展国际文旅营销、拓展境外游客市场。鼓励四市景区采取联票、减免门票等方式联动营销、互导客源,优化升级旅游年卡,协同动态推送都市圈景区减免门票费用或联票信息。
18项可感可及民生实事还涉及交通出行、就业、社会救助、户政等方面。
今年将稳定开行17条跨市公交线路,调整优化线路站点设置,视情况新开线路。
推动“成都校地对接促就业平台”覆盖至德眉资三市,强化四市高校协作,实现就业供求信息互通共享。促进成德眉资养老、工伤待遇领取资格“无感认证”。推动都市圈托育机构地图建设,实现四市托育机构信息共享。
实现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都市圈通办。推进都市圈公积金政策协同业务共进、数据互通、服务共享,让四市缴存人享受更多“同城待遇”。持续推进都市圈户政便利服务,推动办理居民身份证、开具户籍类证明、征兵政治考核等户政管理事项“都市圈通办”,探索实施都市圈居住证互通互认。联动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等世运会氛围营造活动。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