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4-09-26 08:18:49

责任编辑:林琳


编者按

生态兴则文明兴。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道必答题。

如今,行走在眉山,远眺蟆颐山,古木参天,绿意盎然;近看东坡湖,水清岸绿,不时有飞鸟掠过;苏洵公园、苏轼公园、苏辙公园内,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人们三五成群,运动、休憩,肆意享受新鲜空气……

 美丽眉山一角。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扩绿、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眉山。


推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

9月22日,天刚刚亮,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接二连三的晨跑者让公园充满活力。“这些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绿色植被多了,空气质量变好了。”从2015年开始晨跑的刘兵说,看着日益变好的生活环境,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环境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晨跑队伍就是最好的证明。”

该公园于2014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与眉山地标之一的远景楼隔东坡湖相望,是集湿地保育、科文教育、游憩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

 乡村环境宜人,吸引游客在露营区露营。

为让绿于民,我市于2016年8月进行东坡岛控规优化调整,将东坡岛中部商业居住开发用地调整为公园绿地。调整后,公园面积达到2502.7亩,占东坡岛总建设用地的52.97%。

时代需要高品质生活,如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了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首要战略考量。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品质立市”,紧扣“东坡故里、品质眉山”定位,建设宜居公园城市,打造现代消费城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以城市建设带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擘画了眉山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民生民心工程的蓝图。

 乡村环境美丽。

建设高品质生活地,重点在城市,难点也在城市。

要以城市新中心为牵引,加快东彭融合、提升城市能级。要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中央湿地公园建设,目前太和公园、中国·眉山国际攀岩中心等已经建成。要坚持城市的核心是人,实施城市改造提升行动计划,老城区道路、老旧小区环境因此优化提升……这些都是眉山提高城市魅力的点点滴滴。

近年来,全市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有序推进城市绿化、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已成功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50%。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7.76%、绿化覆盖率43.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83平方米。

立足全市优越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我市发挥森林多重功能,开发“三苏修心、瓦屋清肺、龙滩观湖、彭祖养生、丹棱游村、青神赏竹”等康养旅游品牌,培育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6个,国家级、省级自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1个。玉屏山、瓦屋山作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6-8万个,PM2.5几近于零。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除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等公园外,现在还有通惠河健康步道供我们休闲散步。”目前,通惠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即将建设完成,但建成段整洁的卫生环境、良好的空气质量,已经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欣赏诗意河景,近享畔水而居之乐。

 游客在绿树掩映中,感受眉山魅力。

俯瞰通惠河,水道细窄而狭长,鸢飞鱼跃,两岸草木葳蕤、树影婆娑、景态各异,宛如一条“翡翠项链”。近年来,为致力打造“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美丽“通惠河”,消除潜在洪涝灾害隐患,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提升城市品质能级,我市遵循“治水、筑景、添绿、畅行、成势”发展路径,高标准开展通惠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努力把通惠河建成碧水长流、生意盎然、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水长廊。

而在洪雅县烟雨柳江,清澈的花溪河静静流淌,往来的游人与古镇、山水有机融合,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跃然眼前。

很难想象,曾经的花溪河是另一番景象——区域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雨污混流造成水体污染。改变就在这几年间。洪雅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要求,举全县之力,明任务、强举措、抓重点、补短板,聚焦重点问题推进河湖治理长治久青,修复生态改善河湖面貌,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大力推进河道治理。

无独有偶,全市各地都在积极作为。近年来,我市对标《四川省幸福河湖建设总体工作方案(暂行)》明确的建设标准和任务要求,强化纵向、横向和内部联动,强力攻坚打好“碧水”保卫战。同时落细落实河长制工作,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探索建立基层河湖管护制度,加大基层保障力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河湖管护责任链。加强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河湖管护,营造“亲河、爱河、护河”良好氛围。仅2023年,16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市级17条河湖水质优良率均实现100%。岷江、青衣江水环境持续改善,桃花水母现身仁寿县黑龙滩水库。烟雨柳江、梅湾湖分别获评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

生态兴则文明兴。我市还坚持打好蓝天保卫战,以大气污染源头为点,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点长制”。强化工业企业废气整治、城市环境精细化管控、机动车污染防治、臭氧污染防治等,强化科技支撑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不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打好净土保卫战,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建立预防、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田长制”组织体系。加强对电镀、造纸、化工、塑料等重点行业、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的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以及危险废物管控,强化土壤污染重点风险源监管。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积极稳妥做好“双碳”工作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低碳”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次机遇。“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趋势。”四川彭山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省市决策部署,毅然决定“换道”,把在半导体、平板显示器等领域广泛应用的湿电子产业作为该园区的重点突破领域。而后,项目频频签约落户,园区项目由“小而精”逐步向“大而强”转变。

 企业“逐绿”前行。

目前,彭山工业已初步形成以锂电材料为代表,以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为发展方向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2019年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彭山区已累计签约制造业项目88个,其中新能源新材料项目50个,锂电池及材料产业链总投资达408.7亿元。

2021年11月,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制造强市,明确把“1+3”产业作为主攻方向。2021年12月,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眉山市委关于以“双碳”战略为引领推进制造强市加快“1+3”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这是明智的决策。加快“1+3”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央有要求、省委有部署、发展有需要、眉山有条件,这既是国之大者所系,又是省之要者所在,也是眉山之所能。通威太阳能、江苏美科、杉杉科技、中创新航、天华时代、上海锦源晟、协鑫能科等重大企业相继落户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真正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蝶变。

成效有目共睹,全市“1+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蓄势腾飞,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4家省级经开区被评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彭山经开区、青神经开区纳入全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洪雅县挂牌成立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森林碳汇管理局。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经济形态更“低碳”,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眉山行动,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非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占比远高于国省平均水平,以年均1.9%的能源增速支撑起7.8%GDP增速。同时,我市以创促升,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构筑国家级、省、市绿色单位梯次培育结构,累计培育和创建国、省级绿色制造单位77个,数量居全省前列。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推进减碳与便民同向而行,市民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回首看来路,一帧帧场景、一组组数据,都折射着全市人民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点滴力量。点滴汇成江河,久久为功,眉山必定创造更大的“绿色福利”、更可观的新增长动能。


来源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林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