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深度•聚焦】眉山助老餐厅落地两年成效如何?——从“全龄”变“全能”,年均服务老人约60万人次

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4-07-07 16:25:40

责任编辑:林琳


 青神县爱邻厨房,老人们围坐就餐。

民以食为天。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看似简单的吃饭问题,实际上是许多居家老年人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民生工程。

2022年,眉山市聚焦解决老人“做饭难”“吃饭难”“吃饭愁”的问题,逐步推行老年人助餐服务,探索“助餐+”等不同助餐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如今,助老餐厅在眉山落地已有两年。如何让老年助餐服务更人性化更加贴心?如何解决服务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在公益和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助餐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连日来,记者走进全市各助老餐厅进行了调查。



刚需:“老龄化”凸显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眉山市常住人口295.52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73.08万人,占比24.73%。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

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高龄、失能、空巢、留守等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老年人“做饭愁”“吃饭难”问题凸显。

助老餐厅里老人们正在取餐。

家住东坡区鱼山社区的王桂英婆婆对此深有感触。已过古稀之年的她与老伴共同生活,子女则在广州工作,平时两位老人常为做饭发愁。“家里就两个人,菜做多了,坏掉倒了浪费,少了又单调。要是遇到一方生病,另一方要照顾,更不好做饭了。”王婆婆说。

今年5月,大石桥街道助老中央厨房(鱼山社区助老餐厅)的出现,让许多像王桂英一样的老人不再为做饭发愁。“现在我每天中午都会来这里吃饭,八个菜荤素搭配自选,营养均衡,适合我们老年人,另外环境干净卫生,服务态度也好,我很满意。”

鱼山社区党委书记肖建平告诉记者,社区常住人口有3.6万余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000多人,其中有不少空巢、独居、高龄老人,在买菜做饭方面确实存在困难。

“有的老人腿脚不便,出门买菜做饭比较费劲;有的老人家里就一两个人,做饭嫌麻烦,可能做一顿吃几天,时间长了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肖建平说,“许多老人都给社区提意见,希望在家门口吃上健康可口又实惠的饭菜。”

洪雅县时代帝景小区配餐点。

“小饭碗”承载“大民生”。2022年3月,眉山市民政局、眉山市财政局和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眉山市社区助老餐厅建设运营导则(试行)》,对助老餐厅的建设、管理及运营作出规定。社区养老食堂建设在全市铺开。

今年5月,眉山市民政局联合市发改委共11个部门印发《实施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到2025年底前,全市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个助餐点,每个街道至少建设1个老年助餐服务示范网络;到2026年底,城乡助餐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多元供给格局基本形成,面向其他老年人的助餐服务广泛开展。

“在助老餐厅建设上,我们坚持‘政府引导、社会运营、公益属性、多方参与、综合监管’原则,重点满足失能、失智、高龄等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兼顾满足其他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实惠、安全、可持续。”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服务设施77个,年均服务老年人60万人次。


观察:多种服务模式为老人办“食”事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眉山老年助餐服务主要有七种模式:“养老企业+老年助餐、餐饮企业+老年助餐、物业企业+老年助餐、社区公司+老年助餐、乡厨+老年助餐、互助+老年助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助餐”。针对每一种形式,场地怎么建、运营方怎么确定、提供哪些服务等,市民政局给予一定指导,并因地制宜给予社区和乡镇(村)建设支持。

以“养老企业+老年助餐”为模式,洪雅县助老餐厅雅康店不仅是一家助老餐厅,目前也是覆盖洪雅城区洪川镇的老年助餐中央厨房。

“我们按照‘1+N+N’工作思路,打造1个老年助餐中央厨房,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餐饮店新建或改造等方式,目前在城区设置了5个助餐点和6个配送点,由中央厨房统一向各点位送餐。”洪雅县民政局养老服务股股长陈欢说。

洪雅县助老餐厅雅康店,就餐老人正在自助选择菜品。

刷卡、打饭、入座……7月2日上午11时许,一楼,洪雅县助老餐厅雅康店已经热气腾腾地开饭了;二楼,中央厨房的工作人员还在忙碌,通过专用的传送电梯,一份份菜品打包装进送餐车,准备送往助餐点和配送点。

一公里外,洪雅县时代帝景小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负责人杨丹已经等候在中心外,通过微信群报餐的方式,杨丹今天为小区居民预定了11份套餐。“中央厨房能够集中整合资源,合力分配餐食,对我们助餐点来说,也省了请厨师做饭的麻烦。”杨丹说,“通过报餐,我们也能了解社区老人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杨丹介绍,今年2月,小区一名习惯订餐的独居老人两天没有订餐,出于关心,她便联系老人问候情况,结果得知老人生病卧床,她和社区工作人员立马上门,帮助老人看病买药并送餐到家。

 菜品装入餐车,准备送往各配送点。

青神县青竹街道花园社区爱邻厨房则采用“社区企业+老年助餐”的模式。“通过成眉同城发展,我们与黉门街社区结对共建,并借鉴了他们一些好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成立社区企业,在政府主导下,让资本、企业等社会资源和社区居民参与,弥补了社区服务项目缺资金、缺人员等问题。”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唐冲介绍,2021年,社区成立了爱邻智慧生活服务有限公司,以标准化服务+低偿的形式,针对全社区居民开展便民服务,所获收益的30%进入社区基金用于反哺便民项目。

不管哪种运营模式,相比于能到助餐点吃饭的老人来说,行动不便的老人往往面临更大的就餐难题。如何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青神县高台镇诸葛村以“乡厨+老年助餐”模式,开展了志愿者送餐服务。每到饭点,该村志愿者便为全村30余名独居、残疾老人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并了解老人身体情况,大幅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思考:从“全龄”到“全能”推动助餐可持续


事实上,即便引入社会力量,采用多种模式运营,还有政府补贴加持,老年助餐服务仍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并延伸服务触角。

就餐需求“众口难调”是众多助老餐厅面临的问题之一。“吃得好”不仅有味蕾上的满足,更有健康上的考量。大多数老人因饮食习惯或身体原因,对饭菜要求低盐、少油、少糖,也有部分老人认为助老餐厅菜谱单一,菜品更换频率低,时间一长就吃腻了。

 中央厨房内,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做饭工具。

洪雅县助老餐厅雅康店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餐饮运营方、九如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邓雄说,自今年3月中旬开业以来,餐厅将菜品变成七菜一汤的自助餐,并提供食堂小炒等服务,让老年餐有了更多选择。

“作为养老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以助老餐厅为平台,为老人提供血压、血氧测量和上门生活照料护理等服务。”邓雄介绍,截至目前,公司通过助老餐厅了解老人需求并为其提供定时上门服务的已达30余户。

助老餐厅只“啃老”,自然不如全龄友好。有意思的是,像一线城市年轻人“蹭”助老餐厅的需求,眉山也存在。

位于东坡区天盛长岛小区的苏辙社区助老餐厅开业半年多,每天有超200人次光顾,当中不仅有老年人,还有周边工作的年轻人,周末更常有家长带着小孩前来就餐。

“助老餐厅味美价廉,有部门支持和监督,卫生安全我们也很放心。”天盛长岛居民朱女士说。该餐厅开业前,便借助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对周边小区居民做了走访调查,逾三成的年轻受访者表达了想在助老餐厅就餐的想法。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餐厅负责人也对年轻人表示欢迎。

 厨房工作人员正在对每日菜品进行留样。

“因为成眉市域铁路S5线站点的建设,我们这里中午有许多年轻人来就餐。”鱼山社区助老餐厅负责人徐浩彬告诉记者,年轻人虽然对菜品要求更多,但消费力也更强。此外,餐厅还向周边商业综合体工作人员和社区暑假延时服务的师生提供餐食,营业更加多元化。

“单纯依靠外部‘输血’并非长久之计,自我‘造血’才能长期发展。”这几乎是受访助老餐厅运营者的共识。受访者纷纷表示,助老餐厅虽然规模小,经营门道可不小,从“全龄”到“全能”,通过对社区居民需求的精准“画像”,让服务拓展到社交、养老等更多场景,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2年底,受疫情影响,金龙社区助老餐厅暂停营业;2023年2月,新的管理运营方——苏小妹商业管理有限公司重新入驻助老餐厅,这一次,金龙社区和运营方以助老餐厅为阵地,在“助老+”服务上开启全新探索。

“助老餐厅不是单纯的助老餐厅,它更像是一个‘民生超市’。”苏小妹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礼华说,“大家都知道,‘苏小妹’是家政行业的龙头,我们以最擅长的家政服务入手,整合母婴、医疗、养老等多种资源,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各项居家服务。”

而在苏辙社区助老餐厅,面对前来就餐的客人,负责人杜学梅常常笑着请大家品尝餐厅自制的低糖油果子和玉米粑,觉得不错的客人则会通过订餐群下单购买。“我们现在也通过微信群,承接家政服务和居家照护服务”杜学梅说。

社区是“金矿”,餐厅是“入口”。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做好助餐服务的基础上,眉山正在探索拓展更多人性化、精准化服务,全面提升老年人和社区其他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眉山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幸 实习生 万凌霄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