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东坡小记者丨走进三苏祠 巧做“树叶画”

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4-01-10 14:46:02      

责任编辑:雷尧

走进三苏祠,开启一段三苏文化之旅;寻找三苏祠里的“小动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1月7日,近40名东坡小记者走进三苏祠追寻三苏足迹,浸润三苏家教家风,并巧手让枯叶变成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收获满满。


4.jpg


刚进入三苏祠南大门,两棵六百多年的古银杏树映入眼帘。“这两棵古银杏都是雄树,把它们看作是苏轼、苏辙两兄弟的化身……”带队老师给小记者们讲起古银杏的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三苏是哪三苏?他们是什么关系?”“你们读过哪些三苏的诗词?”……老师的提问让现场沸腾起来。“三苏是苏洵、苏轼、苏辙,他们是父子。”“我读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读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大家争相回答老师的提问。


6.jpg


随后,小记者们跟着老师走进前厅、西厢房、飨殿……大家边走边看边听,生动有趣的讲解中,对三苏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活动中,大家不仅了解着三苏文化,还认真观察着三苏祠的各种植物、动物,为接下来的树叶贴画做准备。


5.jpg


高大的蜡梅成片盛开,清幽的花香让人沉醉;一只胖嘟嘟的松鼠从屋顶一跃而起躲到了树上,大家惊喜大叫,目光紧紧跟着松鼠穿梭;池中的锦鲤成群结队欢迎着小记者的到来,摇摆着尾巴热情打招呼……三苏祠里的各种落叶也是小记者们关注的重点。


“这片红色的枫叶可以做锦鲤的尾巴,很漂亮。”“我捡到一片金黄的银杏,打算把它变成蝴蝶的翅膀。”“这些细长的竹叶拿来做刺猬真是再好不过了。”……小记者们一边走一边捡拾落叶,偶尔收获一枚颜色、形状特别的更是如获至宝。


领取了马克笔、纸、剪刀、双面胶等物料后,大家立刻进入创作。有的早已胸有成竹,将捡到的落叶按心中构思好的画面粘贴;有的则和身旁的小伙伴讨论,怎么样布置画面更好看;还有的不慌不忙观看别人的作品寻找灵感……随着一双双小手拿着剪刀灵巧翻动,一片片落叶就服帖变化出不一样的形状,再用笔轻轻勾勒简单的点、线,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树叶贴画便诞生了。


3.jpg


一片黄色的叶子做底,粘上剪碎的竹叶,再用马克笔点个小圆点,一只调皮的小刺猬就完成了;热闹的海底世界里,游来好多鱼,银杏叶作鳍,椭圆的叶子是鱼身,水草摇摆;棕红、青绿和褐色的树叶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幅群蝶戏叶图……大家展示着自己的作品,介绍着这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2.jpg


“今天的活动很有收获。没想到看似不起眼的落叶,加上我们的想象力就能变成美丽的作品。”“我对东坡文化的了解又增加了一些。比如,以前在三苏祠看到‘是父是子’的匾不懂什么意思,今天老师讲了后我知道了,意为有这样伟大的父亲,就有这样优秀的儿子……” “活动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参观了三苏祠,让我立志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学习三苏,做懂礼知礼守礼之人。”讲起当天的活动,小记者们滔滔不绝,都说通过手工创作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珍惜美,留住拥有别样美丽的三苏祠冬季,也进一步感受到三苏文化、东坡文化魅力。


1.jpg



小记者感言

三苏祠里的快乐树叶画


市一小二年级5班 唐睿汐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眉山日报的老师带领东坡小记者们走进三苏祠,在这广阔的传统文化“教室”、艺术园林里,学习三苏文化,亲近大自然。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有序排队参观了三苏祠。从门口两棵高大的古银杏树开始,到飨癜、来凤轩,一边参观,一边听老师讲解三苏故事。这里到处都有文化,一草一木都有故事。


此次活动,我们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收集落叶寻找“小动物”。我迫不及待捡拾了一些不知名的叶子,然后仔细地把它们拼到白纸上:两片长一点的做耳朵,一片圆一点的做头,一片大大的做身体,还有五片椭圆形的、小小的做手、脚和尾巴。我还把一片大的树叶和一片细小的枫叶拼在一起,就成了小兔子最爱的萝卜。最后,我又添加了银杏叶做的“蝴蝶”和“太阳”,一幅可爱的树叶小兔画就完工了。你看,小兔子吃着香甜的萝卜多开心呀!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小记者活动结束,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活动吧!


三苏祠里寻找“小动物”


市一小四年级7班  方芷汀


看到这个题目,你脑海里一定想到了三苏祠里的很多小动物吧。欢快跳跃在林间的鸟儿,灵活穿梭在屋顶树上的松鼠,畅快悠然活跃在水中的锦鲤……是的,三苏祠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可今天我们东坡小记者寻找的可不是它们。我们找的是树叶贴画制作的小动物。


红墙围抱,碧渠环绕,穿过前厅,迎面便是飨殿。飨殿前楹悬挂“是父是子”“文章气节”“文峰鼎峙”三匾。飨殿庄严肃穆,供奉着“文安公苏洵”“文忠公苏轼”“文定公苏辙”的官服塑像。苏洵居中着红袍,轼、辙则着紫袍侍坐两边。除了我们这群小记者,这里还有不少前来拜谒三苏的人,虔诚而深情。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感受着三苏祠浓郁的人文气息。杆杆翠竹被风吹过,声响让我想起苏轼兄弟二人的读书声。


时值深冬,三苏祠很多树木都掉了叶子。淡黄、深褐、火红……斑斓的色彩让萧瑟的冬天也热闹起来。这些落叶不仅颜色漂亮,它们今天还肩负变身小动物的使命。


在三苏祠一个亭子里,我观察了一下捡到的落叶,根据不同颜色、形状,给它们在纸上找到了位置。银杏叶可以做蝴蝶,枫叶可以剪成蝴蝶的触角;大一点的叶子被我剪成条状,可以做成草丛;再用一片黄色的叶子剪出圆形,太阳就有了……最终,我完成了一幅《蝶恋花》。


看看身旁的小伙伴,大家也都开动脑筋,忙得不亦乐乎。就让冬天在我们的树叶画中“开”出更多美丽动人的“花朵”,“奔跑”更多机灵的“小动物”吧。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毅 古良驹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