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4-01-09 14:57:28
责任编辑:卫琳霞
此前,《守护成长 丫丫有话说》进行直播时,有观众说很苦恼孩子干什么都要“讲条件”。最近也有不少家长留言提到孩子爱“讲条件”,自己不知道如何应对。本期我们邀请到四川省家庭教育骨干讲师、教师彭晓兰,一起关注这个话题。
Q1
为什么有的孩子做事总爱“讲条件”?
【彭晓兰】现在很多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不知不觉间开启了讨价还价、斗智斗勇的模式。其实,孩子爱讲条件并非天生固有,而是家长一步步造成的。大部分孩子孩子产生“条件思维”有两个来源。
一是模仿家长。“交换条件”往往都是父母先提出来的,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行为,你总跟孩子提条件,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地和你谈条件。家长们可以回想一下,在生活中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习惯:当自己忙于其他事情,或者“偷懒”不想多费精力管教孩子时,就喜欢对孩子用“交易”。比如“你乖乖去睡觉,明天奖励你吃冰激凌。”“你听妈妈的话去写作业,就允许你玩手机。”“你好好练琴,周末就带你去游乐场。”……再听听后来孩子说的话:“你不给我吃冰激凌,我就不写作业。”“下午带我出去玩,不然我就不吃饭。”“你让我看一个小时电视,我就愿意练琴。”……这是不是和家长的话很相似?
孩子爱讲条件,是他们思维成熟的开始。孩子开始和父母讲条件,实质是开始尝试通过这种语言表达的方式去获取他想要的东西。这正是孩子动脑想办法争取权利的表现,是他的思维开始逐步成熟的一个标志。这样的现象通常出现在孩子3—4岁的时候,5岁后更加突出和明显。每个孩子是有自己的小聪明的,大多数时候,他们的“条件”都是试探性的,甚至不是真的想实现,只是想试探下爸爸妈妈。可能一些家长起初觉得孩子要求也不高,就随口答应了。没有底线的妥协,没有原则的退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和家长讨价还价,甚至用哭闹“威胁”。如果父母越容易让步,孩子就越得寸进尺。时间长了,孩子习惯了生活中事事和父母“讲条件”,在任何事情上都喜欢做交易, 稍不满足,就发脾气,到了无奖励不行动的地步。
Q2
孩子事事“讲条件”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彭晓兰】孩子和父母谈条件标志着孩子的思维开始逐步成熟了,他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候谈条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孩子学习的动力。可父母要有原则和底线,把握好尺度,一旦孩子习惯了生活中事事和父母“讲条件”,会让他们在任何事情上都喜欢做交易,得不到好处就不做,形成急功近利的价值观。
当前正值期末,可能不少家长已经给孩子们谈好了“条件”,只要期末考试考多少分,进入什么名次就给孩子买心仪的玩具或其他喜欢的礼物。家长本想用谈条件带动孩子学习的动力,让孩子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学习,获得奖励。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把学习的目的转换为得到物质奖励的方法,假如有一天没有物质奖励的刺激,孩子就会缺少学习的动力。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孩子更注重得到物质的满足感,而丧失学习的享受感。从而可能会不再乐于主动去学习新事物,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丧失很多主动权。
讲条件会让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暂时听话、暂时忍耐,但这种听话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只能解一时之急。反而很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所有事情都可以谈条件,如果有一件事情孩子谈条件没成功,就会撒泼打滚砸东西,父母会失去掌控权。当孩子没有对父母的敬畏心,一再挑战父母权威,久而久之父母就丧失了威信,又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
Q3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讲条件”?
【彭晓兰】帮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如果家长常对孩子说“如果你乖乖把作业写完,就让你看一集动画片。”“快点把饭吃完,妈妈就给你买玩具。”之类的话就要注意了。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整理房间、写作业等,本应该是他们的责任。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比如按时到校不迟到,独立完成作业,有错及时改正,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家长通过让孩子自觉地参与活动,他们可以学会承担责任,并理解自己的行为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而不是通过“条件交易”让孩子去完成。
制定规则,切实执行。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总是爱跟父母讲条件的孩子必然是家中缺少明确可行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他。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为与孩子相关的常规事项制定基本规则,共同遵守。例如,不好好吃饭过了饭点就收走,并且下一顿吃饭前不许吃其他东西;不认真专心写作业,超过晚上10点没收书本等。如果孩子因为自己不好好吃饭饿肚子或是不专心导致作业未完成被老师批评等,下次就不会再嚷嚷着讲条件了。孩子只有自己承担了后果,才能知道讲条件的严重性。而且这样既可以避免一些日常小事的“一事一议”,又可以在家中培育共同协商、共守规则的氛围。
用精神鼓励作为奖励。家长要想改正孩子事事讲条件的毛病,可以通过非物质条件来引导孩子。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去做某些事的时候,家长可以先耐心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而不是一开始就用物质引诱孩子。家长在对孩子提出要求和进行督促的时候,也是树立威信的时机,拒绝用物质当奖励,慢慢的孩子也不会去讲条件了。当孩子能够很好地完成某件事,家长们多尝试精神奖励:比如一个拥抱,一个微笑肯定的眼神,或是一次热烈的鼓掌等等。不管怎样的奖励,只要让孩子感到开心愉悦,而且乐于去做被奖励的行为,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父母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你不舍得对孩子说不,孩子不会对你有半分感激,孩子会认为一切理所应当。父母要时刻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而不是一味地让步,让孩子觉得我们的原则和底线是虚设的。倘若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没有底线,就一定会让自己步入事事和孩子讨价还价的困境。
【结语】孩子事事爱讲条件,也许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对孩子,我们不仅要有爱,还要有底线和原则,才能让他们积极健康地成长。
如果你在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权益保护等方面有什么问题,欢迎在线留言,《守护成长 丫丫有话说》将为你解答。
END
协办单位:
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眉山市妇女联合会
眉山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毅 整理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