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看丹棱龙鹄村的“安逸”生活:住上好房子 找对好路子 过上好日子!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3-12-27 15:58:37

责任编辑:杨熹


 航拍龙鹄新村。

12月下旬,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7000多亩晚熟柑橘除去少部分已经售卖的鲜果,其余的果树在果实套袋的基础上还被覆盖上了一层薄膜,以防越冬过程中的霜冻损坏果实。放眼望去,整个村子如同戴上了一层洁白的面纱,神秘而富有美感。

 龙鹄村集体经济产业园。

“村上半数家庭在县城买了房,7成以上的家庭有小汽车,村里水、电、气、网、路一应俱全,农忙穿着胶鞋骑着三轮下地干活,农闲就换上皮鞋开着轿车进城。不过大家还是喜欢住在乡坝头,享受这份宁静和惬意!”趁着春节前难得的柑橘售卖空档期,村党委书记罗朝运和网格员张作林盘点着今年村集体经济的收成、谋划来年村集体经济的组成。谈及如今村民的好日子,罗朝运如是说。

“两趟公交车穿村而过,进城方便得很!”26日一大早,当地村民黄玉芬老人搭乘12路公交车准备进城采购一些年货,离家几百米的地方就是公交车站台,半小时发车一趟。邀约上三两老友,拉着家常坐上公交车就进城到站。如果想去蒲江,还可以在村里搭乘960路公交车,十几分钟就到达蒲江高铁站。

龙鹄村是丹棱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面旗帜。2022年,在丹棱县政协“有事来协商·共襄齐乐事”服务群众工作品牌助力下,通过前期收集政协委员提案、相关部门实地调研提案可行性、召开协商会等方式,当年5月1日,丹棱县城至龙鹄村的乡村振兴主题公交直达专线正式开通,一举解决了当地群众进城难题;同样在当年5月1日,丹蒲快速通道暨丹蒲城际公交(960路)线通车,龙鹄村恰好处于丹棱与蒲江的中点,搭乘此路公交车,无论是到县城还是到蒲江都仅需半小时。

如今,过境龙鹄村的“四号农村路”约15公里,加上全村30几公里的通组路、连户路,当地水泥路通达率达100%。今年8月底,交通运输部“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评估验收组一行到丹棱验收检查时,以及今年 11月30日在丹棱县召开的2023年全省推动“四好农村路”和乡村运输“金通工程”高质量发展现场会,龙鹄村都是参观点位。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不变的真理,有了完备的道路交通基础,我们村的产业发展和物流事业也蒸蒸日上。”据罗朝运介绍,龙鹄村作为发起者,于2020年9月与隔壁的梅湾村、红石村和龙滩社区联合组建了眉山市枝叶情水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以“科技兴农、热心助农、品牌强农”为宗旨,以抱团发展、合作共赢为目标,采取统一农资配送、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销售、统一溯源机制的“五个统一”模式,力争让果农“种出好果子、卖出好价钱”。

短短2年多时间,该合作社发展会员500余户,产值近亿元。而合作社每年通过销售农资等渠道获得的近百万元利润,也通过每年一度的分红仪式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同时,按照“532”分配比例,合作社每年20%的利润将用于村集体经济分红。2023年,仅此一项龙鹄村集体经济有望分红12万元,这也是该村总计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合作社的引领下,龙鹄村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三万元,稳居丹棱县各村的第一方阵。

“路修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电商物流也蓬勃发展,村上今年以集体经济果园为试验田,通过电商销售爱媛,小试牛刀就卖了50余万元,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张作林是龙鹄村本土培养的电商直播带货主播,通过到各地学习“取经”,他已经基本掌握直播带货的技巧。从11月开播以来,村集体经济直播账号已经销售爱媛18000余单,销售额五十余万元。

就在龙鹄村集体经济直播间激情带货的同时,一墙之隔的龙鹄村“金通·电商邮快驿站”也忙得不亦乐乎。得益于便捷的交通条件,如今,邮政、圆通、韵达、中通等9家快递公司进驻村上,每天进出邮件快件约300余件,解决了龙鹄村2800多位村民取件难、寄件难的问题,家门口取回快递、寄出农副产品已经是当地村民的生活新常态。

 村卫生室里,村医生倪玉松正在给村民打点滴。

“不光是基础设施硬件配套跟县城毫无差别,在医疗卫生、教育等软件配套也实现了城乡统筹同步发展。”12月26日下午,难得的冬日暖阳里,龙鹄村几名老年村民找到村医生倪玉松学习冬季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室里,得了支原体的村民钟金海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听着屋外的小型知识讲座。他告诉记者,在几年前,他这样的感冒都需要到镇上甚至是县里治疗,如今家门口就能解决90%以上的小病小痛。治疗结束,100元的治疗费用通过医保报销后,金钟海仅需支付40元钱。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丹棱县实施“高中搬迁、初中进城、小学调优”的教育资源城乡统筹发展布局,在中小学阶段,丹棱县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确保城乡教育资源质量均衡化。如今,离县城较近的龙鹄村里的300余名学龄孩子已经陆续到县城上学,当地村民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因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而输在起跑线上。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