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3-12-26 19:00:55
责任编辑:杜艳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今天复兴村的蜕变,也不例外。
采访期间,记者见到到复兴村调研的瓦屋山镇党委书记张艳明时,他脚步欢快,递过来的手透着劲道:“记者,欢迎欢迎!你们可得多帮我们宣传下复兴村的带头人尹成静书记,复兴村这些年之所以变化很大,真离不开她这个女支书带了好头呢!”
“张书记过奖了,复兴村能有今天的变化,靠的是有党的好政策和各级的大力支持,从而激发了复兴人大力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合力呢。”尹成静忙接过话说。
“2007年,27岁的我当上村文书,30岁时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复兴村历史上第一个女书记,原本只是想试下自己能力行不行,如干不下来就主动让位,没想到因为大家的信任,我竟然‘一发不可收’地连任,一直干到现在的村党总支书记并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今年43岁,快人快语、与人交谈总是带着笑容的尹成静告诉记者。
2000年,因山高路不畅,“穷”和“苦”让不少复兴女青年选择外嫁,男青年则愿外出做上门女婿,而高中毕业后到外地打过工的尹成静,却因为爱情“逆流而上”,从外村嫁入了复兴村。
“这里质朴的古村落青羌文化和优质的生态环境,让我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的希望。”尹成静坦言。
很快,尹成静因“凤毛麟角”的高中学历,受到当地村党支部的关注并被列入培养发展对象,见过世面、头脑灵活又肯实干的她也不负组织厚望,在组织文化活动、参与复兴村与邻村林地纠纷处理等方面渐渐崭露头角。
“说实在的,2000年选尹成静当村党支部书记时,我们心里还不是很踏实的,一些人还质疑说,‘虽然她在唱歌、舞蹈方面很厉害,但是带领全村致富,我看她一个小女娃哪里得行哟!’”复兴村老支书王成祥说。
“文化兴村、旅游富村、产业强村。”凭着一股倔劲,走马上任后,尹成静始终牢记当初的就职承诺,千方百计振兴青羌文化,带领复兴村群众,走上了通向幸福生活的“复兴”之路。
复兴村是青羌文化发源地,尹成静认为,青羌文化是瓦屋山旅游的灵魂内核。只有依托瓦屋山走文化兴村之路,偏远的复兴村才有全面振兴的希望。
为此,尹成静组织成立了青羌文化艺术团并担任团长。她不仅还原了失传多年的复兴敬酒歌和迎客方式,还亲自披挂上阵带队外出表演,扩大青羌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她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借助洪雅大力发展康养产业,通过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将“文化复兴”与“生态旅游”有机融合,大力发展避暑休闲乡村旅游业,一改全村过去靠山吃山、冬砍林竹、夏摘冷笋的局面。
早些时候,村民对“旅游”没多少概念,也没有信心去投入。“要让群众相信旅游能致富,唯有我们村干部先带头干。”尹成静说。于是,她和时任村主任王文泽在2010年前后,拿出全部积蓄,并通过借贷等办法建起了村里第一批农家乐,为村民们“打样”。
有村干部带头,看到游客一波一波来,村民争相跟进。目前,全村198户人家,开农家乐的就有75户。
村里人都说,尹成静是点燃复兴“复兴”的“一把火”。而尹成静却说,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复兴村有今天的发展成果,是历届村两委班子共同引领的成果,也离不开像王文君这样的乡贤所带来的活力和大家的支持。
为了复兴村长远发展,尹成静还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她带动不少返乡发展村民成为致富能手,又将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共产党员,现在的村两委班子另外4人中,就有3人是她介绍入党的。
“两委班子成员全部带头建农家乐搞民宿旅游,从环境保护、客源引进到规范管理,更能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返乡发展的复兴村文书刘功田说。
游客到复兴村,总会被展示该村独特“羌风楚韵”文化底蕴的村级博物馆——青羌民俗博物馆所震撼,一件件老物件整齐排列,木雕、照片、书法、农具、文物,每一物都流淌着青羌民俗和楚王后裔的文化遗韵。
该馆的兴建与运营,倾注了该村乡贤王文君的大量心血。
王文君是土生土长的复兴村人,少年时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入伍,在部队工作十年后退役到外市工作。退休后,王文君回到阔别30年的家乡,看到守着青山绿水的村民们仍不富裕,王文君心里非常难过,他决心留下来,和村干部一起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改变家乡面貌。
根据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热爱歌舞乐器这一情况,王文君和村干部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决定在“文化挖掘、旅游开发”上下功夫,通过挖掘整理和传播当地乡土文化,打造特色山村,助力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
王文君指导组织村民们唱复兴山歌、敲复兴响器,耍牛儿灯、转幺妹等民间文艺。后来,“复兴响器”“复兴山歌”和“复兴耍锣鼓”先后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依托复兴村“东看峨眉、西看瓦屋、南看长烟、北看玉屏”的独特地理优势,王文君和村干部一起动员全村群众参与修建了一座观光台、一座青羌民俗博物馆和一条通向村外的观光路。
王文君不但对复兴的发展倾注智慧与心血,还在修建青羌民俗博物馆中真金白银出资40余万元,并赠送了大量藏品,为复兴村旅游增色不少。
如今,村民们被王文君长远的眼光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崇善尚学的氛围越来越浓,村里的少年都立志好好学习、报效家乡。
取得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复兴青年王永利,大学期间每逢暑假,都会回到村上用中英双语义务主持篝火晚会,他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在点燃国内游客激情的同时,也让众多国外游客倍感亲切。而近十年来,复兴村考入大专院校、参军入伍的就有50多人。
记者在采访时,听闻复兴村正筹备两年一度的荣誉村民大会。“复兴村荣誉村民,都是对复兴村有着深厚情谊、对复兴村发展有着重大贡献的外村人。”尹成静说。
2007年,县上组织复兴村村民前往北川县参观考察,向当地羌寨学习乡村旅游经验,老村主任王文泽便留下了当地羌寨经营主苏成秀的电话。而时隔不到一年就遇到“5.12”地震,出于对灾区朋友的关心,王文泽拨通了苏成秀的电话。“苏总,你们还好吗?”一句简单的问候,电话那头的苏成秀已泣不成声,危难时刻,这通电话让苏成秀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后来,在王文泽的邀请下,苏成秀来到复兴村,尹成静等村两委班子便决定聘请苏成秀为复兴村的荣誉村民,至此,复兴村与苏成秀所在的尚午村的互动迅速升温,两村还签署了友好村庄协议。
近年来,两村村民就像走亲戚一样频繁来往,双方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借鉴。苏成秀毫无保留的将尚午村在节庆活动、羌寨经营经验、文化发掘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与复兴村分享,对复兴村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复兴村目前有32名荣誉村民。”尹成静说,每一名荣誉村民背后都有一段与复兴村结缘的佳话,这些荣誉村民有文化学者、摄影达人、公司老总,他们聚集成了复兴村在文化打造、宣传营销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合力。
“国家层面正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村自然也不能落下。”尹成静说,复兴村虽然远离大城市,但这里始终保持着开放合作的态度,以“荣誉村民”等为抓手,不断向外“借脑”,提升农家乐经营主综合素质,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在向外借脑的过程中,星级酒店客房管理、民宿管家等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在复兴村落地开花。游客在复兴村不仅能享受到大城市一样规范的旅游服务,还能深度体验到复兴独特的乡愁原味,每年来复兴的游客中,回头客所带来的新游客占比达到五成以上。
如今,开放的复兴,凝聚起了推动村庄发展的强大合力,绘就了一幅“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永亮 李勇军 李幸(部分图据眉山日报图片库)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