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相约竹博 @未来】下“竹”功夫 向美而行——写在2023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开馆之际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3-11-08 15:14:53

责任编辑:杜艳



竹子联通世界,创享低碳未来。

11月10日—12日,2023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在青神县举行,享有“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青神将喜迎八方宾朋,汇智聚力,共解发展难题,共谋发展良策,共享美好生活。

青神县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有效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


▲国际竹艺城景区

翠竹摇曳,构成青山绿水间的亮丽风景;化竹为用,奏响惠民富民的动人乐章。一根竹,写着青神县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植一片竹林彰显生态,造一张竹纸领跑行业,编一根竹丝传承非遗,办一场竹会联通世界,青神高效利用竹资源,让竹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美好生活。


徜徉竹海

看生态环境之美——有甜头


沿着四好农村路来到瑞峰镇天池村,抬眼满目苍翠,远远近近的山丘蜿蜒起伏,形成竹海。

以前的天池村,荒山荒坡巨桉多,产量收益低,村民靠天吃饭。为破解土地贫瘠、劳动力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难题,2008年以来,在青神县委、县政府指导下,青神县林业和园林局、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借助企业产业优势,利用竹生存能力强、管护成本低、生长周期较短、生态优势明显等特点,采取镇政府引导、村党委带头、党员干部示范的方式,大力开展“退巨桉种绿竹”行动,带领群众走出林业改革第一步,打造万亩竹林基地。


▲四好农村路

2008年以来,青神县林业和园林局会同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竹产业研究院等开展研究,以天池村为载体,建设竹种植母本园、示范园、选种园“三园”,历时15年培育优良竹种“斑布1号”,并在全县推广。


▲斑布一号种苗基地

“该品种具有上林率高、抗虫害能力强、纤维优质等特性,通过逐年改造低产竹林、老化竹林,成为全县最大竹原料供应基地。”瑞峰镇天池村党委书记方国军说道。

▲天池村竹海(一)

村民李开明是其中的见证者,也是获益者。他回忆到,过去这里是一片巨桉,在村两委的指导下,他种了400余亩竹子,成了当地最早的种竹大户。“竹产业的发展,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李开明见证并享受到了竹生态红利,每年约有20万元的收入。

幽幽翠竹,改善了生态环境,村民也尝到了生态甜头。2020年,在瑞峰镇天池村、中岩村陆续发现萤火虫栖息地。


▲天池村竹海(二)

“这几年村子的变化很大,村子被竹林簇拥着,空气清新,居住环境质量大大提升。”天池村村民郑开春是瑞峰镇乡村治理的一名“片长”,也是天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竹海萤光驿站的一名志愿者,说起自己的家乡,他倍感自豪。

据郑开春介绍,近年来,镇上制定了“萤火虫”特色产业发展计划,以非遗文化展示展演和农特产品展销为载体,打造萤光集市,点亮“萤火虫”旅游IP,村上的夜经济逐步发展起来。2023年萤火虫节期间,瑞峰镇接待游客11.1 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天池村集体经济同比增长225%。


▲天池村萤火虫

绿色,是青神的底色,更是竹产业发展的底气。近年来,青神县做优生态线,用绿促进乡村振兴,青神县分别在白果乡虎渡社区、瑞峰镇天池村、高台镇玉蟾寺村新栽“斑布1号”5000亩,在各乡镇推进“竹+”业态融合,引导农户利用乡村道路、林盘绿地植竹绿化,发展“竹+茶”“竹+果”“竹+花”等立体生态模式。

截至2023年,青神县竹林风景线达150公里,竹林面积达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8.8%。


打开竹纸

看科技创新之美——有劲头


走进斑布健康竹产业园的斑布竹纤维科技馆,可降解竹纤维餐具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是经过成型、压榨、热压干燥后得到的,竹纤维属于中长纤维,性能介于针叶木与阔叶木之间,利用竹浆生产的此类产品韧性较强,表面光滑细腻,且可完全降解。”工作人员介绍说。


▲斑布健康竹产业园

同样让人惊喜的,是展馆内的无土栽培区域,一盆盆绿植长势喜人。细看却发现,花盆里没有土壤,只有斑布的本色竹纤维材料。问及原因,这跟斑布竹纤维生物质精炼技术有关。


▲可降解竹纤维餐具

“斑布”品牌诞生于2014年,作为中国竹纤维本色生活用纸行业的领军品牌,“斑布”确定了斑布竹纤维生物质精炼技术的雏形,并用8年的时间攻破了以“生物质精炼技术”为核心的竹纤维提取工艺,该技术最大限度地保留竹纤维材料中有益物质,比如具有天然抑菌功能的“竹醌”,生产出不漂白、100%原生竹浆的本色竹纤维生活用纸。同时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担。


▲无土栽培

斑布生物质精炼技术的中间材料,因无化学添加,保留竹材生物质,可作无土栽培基料,加水即可培育植物,未来具有产业化前景。据工作人员介绍,因为竹纤维是有机质,加水后经过时间的酝酿会分解为植物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这就是无土栽培的原理所在,使其成为本色竹纤维浆的最佳环保代言人。

随着科技进步,市场越来越倾向碳中和及绿色产品,加快推动“以竹代塑”发展,持续开展科技创新,与竹子相互赋能,坚持竹纤维天然、健康、可降解,不断开展竹纤维高质化应用研究,生产出更多绿色健康的产品,惠及广大消费者以及大山深处的竹农,带动青神县乃至全省竹产业的发展,这是斑布的初心。


▲斑布系列产品(一)

竹博会即将到来,斑布也推出了6D压花、水润柔、厨下生活、水复合(12星座)等“明星产品”亮相竹博会。以水复合(12星座)为例,将水流作为压花工具,利用水压来进行纸张之间的复合,不含化学黏胶,从源头上更彻底的保证了产品的自然安全。

“单包合计14种星座图案,包括常规大众认知的12种星座,所以又称为12星座压花,同时,我们打乱星座的排列顺序,将纸巾设计为盲盒,每抽一张,你都不知道下一张是什么图案,我们的消费者很喜欢这个设计,特别具有趣味性与互动性。”斑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未来,斑布还将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专注科技创新,打造竹纤维生态科技企业,聚力成为生活用纸产业带标杆,为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斑布力量,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斑布系列产品(二)

竹,是节节高的绿,也寓意着步步升的富。斑布健康竹产业园是青神县以竹为媒,提升产品价值的生动缩影,为全县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不断蓄能,推动一根竹向价值链高端拔节生长,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走进竹村

看文旅融合之美——有盼头


金秋时节,秋意渐浓,在位于青竹街道兰沟村的竹里巷子,市民游客趁着晴好天气,漫步其中聊天散步,悠闲惬意,近距离感受竹里系列的静谧美丽。


▲竹里巷子

在距巷子入口不远处,一抹靓丽的“红”映入眼帘,这是今年新打造的竹里烟火渡民宿,巧妙的设计,精美的布置,为竹里巷子增添了别样的韵味,为竹博会的召开营造了喜庆氛围。

“走进来一看,非常惊艳,这里景色很美,有很多竹元素,吃喝玩乐住都在巷子,感觉非常棒,值得向大家推荐!”游客刘迟梅高兴地说。

竹里烟火渡民宿是青神县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美丽乡村,培育生态、田园、康养、精致乡村民宿的生动践行。


▲竹里烟火渡民宿

小巷子,多业态。民宿、餐饮、茶歇小饮等让大家感受青神竹里系列生活。竹里巷子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由村集体组织统一流转,政府做基础,县国有平台公司农投、竹投、文旅投示范带动,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是青神县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示范点和特色竹艺IP,推动竹旅融合,提升乡村业态、心态、生态、文态的缩影。


▲竹里竹艺美学馆

近年来,青竹街道兰沟村依托竹编产业,全力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推进以竹为核心的文化体验、康养休闲、生态旅游。国际竹艺城、中国首家竹林湿地公园、竹里巷子等坐落于此。

▲中国首家竹林湿地公园

国际竹艺城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建成“三馆两中心”,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四川省首批特色小镇”等40余项殊荣。

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全国唯一的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的重要展示点;竹里萤光艺术馆,是全国唯一的四季赏萤馆;熊猫馆是全国唯一的县级城市大熊猫科普教育基地;国际竹文化中心,是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的国际竹艺术中心;国际竹产业展览中心,是集展览展销、竹艺博览、交流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竹产业专业博览综合体,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在这里永久落户......青神县向阳生长的竹产业不断进阶,如今以良好姿态喜迎八方宾朋。

▲国际竹艺城景区

碧水清流,竹韵悠悠。青衣大地上,绿水青山的探索与实践仍在继续,乡村振兴的活力和变化仍在涌现,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后劲仍在迸发,人与竹的故事里,有守护、有交融、有转化、有发展……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