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畅谈苏东坡的极致美学 从“苏海”看中华文化浩瀚丨“我的朋友苏东坡”——“苏词百印展”暨三苏文化主题第四场分享活动举行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3-08-28 19:00:08

责任编辑:杨熹


8月28日,“我的朋友苏东坡”——“苏词百印展”暨三苏文化主题第四场分享活动在市文学艺术中心如一斋(苏辙公园内)举行。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散文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蓝带来《苏东坡的极致美学》专题讲座。

讲座中,蒋蓝结合他的新书《苏东坡辞典》,畅聊苏轼的传奇人生和极致美学。谈到对于苏东坡的理解以及东坡文化的当代价值,蒋蓝认为,苏东坡是中国历代文人中,最具“人民性”的一位。在《苏东坡辞典》全书当中,蒋蓝也多次引入西方作家、诗人、哲学家对苏东坡哲学、美学、艺术立场的阐释,展现出一个“世界的苏轼”,形成一场穿越时空的共鸣和对话,为解读苏东坡打开了全新的视角。

苏东坡的人文世界浩瀚丰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蒋蓝讲到了苏东坡的“反向美学”,通过叙说苏轼少年时期拾得“奇石”,被父亲称赞为“一方天砚”的故事,追溯了苏轼与奇石的早期渊源。他表示,《苏东坡辞典》中关于“木假山”“天石砚”和“纡竹”的故事,实际上都体现着苏东坡的“反向美学”。对于自己首创的新概念“反向美学”的诠释,蒋蓝不仅停留在将其视作苏东坡异于常人的审美理念,还将这种审美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结合庄子“无用之用”的道家精神,深度刻画了苏东坡“野性”的思想体系。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是把中国竹文化推向崭新历史高度的一个代表人物,但他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并非仅仅爱竹、咏竹、画竹,而是将竹用之于民。”在蒋蓝看来,在“竹”这个意象上,可以将东坡超凡脱俗的文人才气与东坡的民本情怀联系起来。

与分享会同时举行的还有“我的朋友苏东坡”——“苏词百印展”。展览以篆刻形式,以“一本书,一座城;一百印,一世界”为主线,通过诗情画意的百枚苏词篆刻作品分享三苏文化的原体和延续,表达对苏东坡的深深敬意。展览在苏辙公园文定楼自7月28日开展持续至8月28日,展出一个月时间。

据悉,此次活动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繁荣眉山文化事业的生动实践,全力推动三苏优良家风家教走进千家万户、浸润群众心田,持续促进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端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