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3-04-20 21:12:03
责任编辑:雷尧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蜿蜒的岷江浩荡奔流,滋养着成德眉资人文风物……位于成都都市圈的成德眉资四市,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为深入贯彻落实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要求,以及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办公会第六次会议要求,近日,成都都市圈文化主题研学游调研走进眉山,考察调研眉山研学项目和线路。
以研学为切入点,考察调研组走进三苏祠博物馆、泡菜博物馆、青神县红色西山研学基地和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看点位、思方法,见行动。成都都市圈四市如何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抱团“圈”出研学好风景,为更多游客创造更多“诗和远方”的美好体验?围绕文化主题开展的这次研学游调研,正在探索答案。
4月的三苏祠,春意盎然,游人如织。在三苏祠,不同年级的孩子们正在进行研学,大家或流连于亭台水榭、海棠花丛,或驻足于千年苏祠古井旁,吟诵于牌匾木柱经典楹联,沉醉于三苏诗书之海……红墙黛瓦下,千年时光仿佛变为一瞬,苏氏家风、三苏诗词、文人风骨,穿过悠悠岁月,在祠中静静流淌,浸润着每一位到访的人。
成都市小学师生在三苏祠研学。
“来三苏祠第一感受就是,来研学的孩子们很多。”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教育研学部经理罗颖说。近年来,成都都市圈四市来三苏祠研学人数在逐年递增。截至目前,仅成都市师生来三苏祠研学就接近四千人次。
本次走进眉山调研研学线路,罗颖也带着“课题”前来。“‘三苏’是四川的大IP,更是研学中取之不尽的宝藏,今天来三苏祠首先是学习,思考如何抓住‘三苏IP’,推出更丰富更有针对性的研学产品。”罗颖说。
1927年4月,青神建立了上川南地区第一个中共地下党组织——中共青神党支部;1934年12月,由中共青神中心县委领导的“西山红军武装起义”名震川西南。2021年,涵盖综合实践、红色研学、户外拓展、农耕体验四个功能区,全新的青神县红色西山研学基地建成开放,可同时容纳1000名学生参观学习。
走进红色西山研学基地,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新经济和区域合作部副部长马璐若有所思。“红色西山也属于龙泉山脉,我们也正在对接学校,以龙泉山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共同开发研学课程。”马璐说,在她看来,红色西山是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十分适合师生研学,更好地激发年轻一代“爱党、爱国、爱家”的思想情怀。
文化是支撑成都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都市圈世界文化遗产游、红色研学游、生态休闲游、农耕体验游等各具特色,魅力十足。
看、闻、尝、做……在泡菜博物馆,考察调研组一行了解了泡菜制作原料、工具、方法、原理,以及博物馆如何通过科技、互动等方式介绍泡菜文化。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里,陈列着众多古今竹编艺术品,大多为精品,共分2大类,7个系列,3000多种,琳琅满目……调研过程中,成都黑蚁文创集团副总经理黄屏说:“成都都市圈四市旅游资源丰富,有美食、有文化、有历史、有文创,不只师生,很多老年人对都市圈文化主题研学也非常感兴趣,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将四市研学资源整合串联,打造特色产品和特色线路。”
青神当地小学生在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开展研学。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傅广海则认为,研学不应该局限于周末或者寒暑假,应该与教育教学大纲及具体课程结合,用好周一到周五的时间,把课堂搬到具体的场景中。“我们应该把研学资源融入中小学教育,编好研学课程,做成全川示范。”
“报团取暖。”在成都都市圈主题研学游调研座谈会上,成都文旅邛州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波言简意赅。他认为,面对竞争尤酣的旅游市场与研学市场的“一片蓝海”,成都都市圈要通过资源互补、部门合作和平台共建,做大做强研学线路。“我建议,成德眉资四市可以先召开一次推介会,共同推出一批研学产品。”
就眉山而言,“合作”,也是研学市场拓展的关键词。“今年一季度,仅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就接待了一万余人次的研学师生,我们也正在加强对接,整合东坡遗址遗迹地的研学资源,争取在今年冬季推出‘东坡文化’的研学线路。”眉山市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叶蕾蕾表示。
三苏祠博物馆推出的特色研学课程。
在结束不久的“2023寻美乡村·乐游眉山”青神县观萤季开幕式暨“百旅进青”活动上,青神县相关部门也与北京普瑞未来教育科技集团、四川小脚丫乐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四川学合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等众多公司签约,充分挖掘青神生态研学旅游。而此类合作在眉山市其他区县也在开展和推进。
会议结束后,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项目拓展部市场总监徐巍便留下了叶蕾蕾联系方式,他说:“去年,我们与西岭雪山、杜甫草堂联动,推出了以‘西岭雪’为主体的旅游联动项目,我们也希望和眉山合作,推出文化类的研学旅游项目。”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幸 实习生 崔韵婷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