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3-04-06 16:22:35
责任编辑:杨熹
4月5日上午,青神县龙女谷公墓,穿过卧碑林,市民李女士手捧一束白菊,献于老伴儿墓前。老伴儿,你的兄弟和孩子们都来看你了。”李女士一边擦拭墓碑一边说。
不点蜡烛、不烧纸钱,青山绿水间,以鲜花寄托思念。近年来,我市以推进绿色殡葬为目标,从编制规划、公墓建设、生态安葬、生态修护以及移风易俗出发,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创新发展。如今,全市殡葬改革工作成效显著,绿色殡葬、文明祭祀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
倡导节地生态葬
留下绿水青山
当风吹起小风车的时候,那是逝去的亲人思念的声音……
4月3日,清明节前夕。眉山天府新区莲花公墓内,眉山市第十届集体公益生态葬活动正在举行。46位逝者被葬于花坛之中,安静地与自然相伴。他们不建墓室、没有墓碑,只有插在土里、挂着名牌的小风车,才是他们安眠于此的证明。
“你看,小风车突然转起来了!”花坛前,来参加生态葬的家属代表放下手中祭拜的鲜花,对逝去的亲人诉说着最后的思念。当面前的小风车转动起来时,他们仿佛听到了亲人的回应。
山林来相送,鲜花伴长眠。“这里风景很好,我老伴应该会很满意。”70多岁的蒙阿姨是成都人,是此次参加生态葬的家属代表。她说,自己老伴遗愿就是去世后能与青山绿水相伴,生态葬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生态葬挺好的,而且眉山这边办得很好,很隆重。”
当天,市民潘先生也来送父亲最后一程。他说,随着对节地生态葬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他更加赞同绿色环保的安葬方式。“老人生前多陪陪他们,去世后回归青山绿水,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潘先生说,“我将来也会选择这一方式。”
近年来,眉山市全域推进绿色殡葬,秉持“五个最”的理念,大力倡导节地生态安葬。“五个‘最’就是最好的位置,最美的环境,最高的礼遇,最浓厚的文化氛围,最难忘的纪念仪式,我们希望借此鼓励和引导人们采取树葬、花葬、草坪葬等方式安葬骨灰。”眉山市民政局局长王建祥说,如今,“回归自然,绿荫后人”的节地环保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生态绿色殡葬形式正逐渐成为广大群众安置逝者的新选择。
以“民”为本
惠民殡葬为民减负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忠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如何做好人之忠善之事,“公益”“免费”是关键词。
为了让群众丧事不再难办、乡风民俗更加清朗,眉山市委市政府从政策出发,努力提标扩面,积极引导市民转变观念、移风易俗。
近年来,眉山市健全了基本丧葬费减免制度,在全民全面免除丧葬费的基础上,实现惠民殡葬提标扩面,免除项目上由原4项基本服务(遗体接运、冷藏、火化、骨灰寄存)拓展到普通骨灰盒、生态安葬和其他服务费用7项全免除。全市还建立了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对眉山市户籍逝者骨灰实施花葬、树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的,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补。东坡区、彭山区对在公益性公墓内安葬丧属再给予1000奖补。
一系列政策的长效实施下,绿色殡葬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眉山人认同和接受。数据显示,2022年,眉山丧葬减免政策惠及群众12664人,减免殡葬资金1324.76万元。
眉山市殡葬行业也响应号召,各殡葬服务机构陆续推出惠民措施,筹划实施公益项目,开展殡葬行业乱点乱象纠治和价格秩序整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秉承不给百姓增加负担的原则,2021年,金顶山人文纪念园对项目用地范围内原复兴镇白塔村遗骸进行免费回迁。去年3月,金顶山纪念园新建集中公益生态葬区域“菁华园”,针对眉山市东坡区困难群众、特困户、遗体捐献者等人群实行免费安葬;对东坡区其他逝者按惠民殡葬政策实行优惠安葬,大大减轻了当地群众丧葬负担。
仁寿县虞丞公墓在规划初期便把“绿色惠民”的理念深植其中,专门规划了10.6亩的土地作为公益性墓区,建有近万座墓位。此外,公墓为困难群众规划出了一片区域,使用可降解的骨灰坛,以“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的形式,实现土地的循环利用。
眉山市殡仪馆通过不断创新、丰富治丧服务内容,引导群众绿色、文明治丧,创造了低碳、无烟、绿色、环保的治丧环境。馆区内各服务点通过显示屏、展板等宣传优质低价丧葬用品,向困难群众免费提供骨灰盒、免费追思祭奠手拿花等,做到从细微末节处服务群众,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移风易俗
绿色文明殡葬成为“新风景”
置身浅色调的灵堂,耳边传来平静、舒缓的背景音乐,周围鲜花围绕,几盏永明灯和电子蜡烛闪着微光,现场庄重肃静,每一位送行者虽表情平静,眼里却泪花闪闪……
“没有哭声一片,只有内心的交融与对话,这样的告别仪式让我们亲属十分的满意。”3月28日,在与母亲的告别后,市民刘先生说道。这样亲情化的送别仪式,在市殡仪馆,成为越来越多市民送别亲人的选择。在细腻柔和、庄重明亮的氛围中,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我们积极倡导、宣传、推广文明绿色低碳治丧新风尚,馆内已淘汰了各类传统祭祀用品,推介文明、环保殡葬用品;采用鲜花祭奠、礼仪礼乐祈福、电子香烛、环保酥油灯等人性化低碳方式祭奠逝者。”市殡仪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告别厅内,我们还布置了仿真绢花供大家免费使用,用鲜花花圈(免费挽联)替代传统一次性纸质花圈,赠送免费祭祀手拿花,替代传统点香祭奠,群众整体反响良好。”
摒除丧葬陋习,绿色文明殡葬正成为一道新的风景。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眉山市殡仪馆共提供环保电子香烛2300余组,免费追思挽联约7800余副、免费祭祀鲜花2万余支等环保丧葬用品;引导群众以鲜花花束、花篮代替传统香烛、花圈等,鲜花使用率达98%以上。2018年以来,纸质花圈、香蜡纸钱零使用,达到了“无烟殡仪馆”目标。
在彭山区纱帽山公墓,工作人员白立新告诉记者:“我们开通了网上预约祭扫、网上‘云祭扫’等便民服务,可以有效避免人员扎堆和车辆拥堵现象,让进入墓区的祭扫市民更放心、更安全。”
另一边,在莲花公墓工作人员也忙着提供“代祭扫”服务。不用到现场,请工作人员代为祭扫,最近两年,莲花公墓推出的这项服务变得越来越成熟。“以前我们要花很大功夫去告诉大家不带鞭炮纸钱进墓区扫墓,现在主要精力则放在了怎么创新,用环保生态的方式去做好服务。”工作人员侯兴莹说。
在金顶山人文纪念园,园内每个墓碑赋予了二维码,也支持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网络祭祀和云祭扫。
创新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也在将文明祭祀与改变观念的种子种进人们心中。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幸 实习生 崔韵婷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