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王晓梅:推进“家风建设与学校教育相融合”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3-03-18 15:20:13

责任编辑:雷尧


青神县是东坡文化承载地,是苏东坡母亲——程夫人的故乡,苏母家风对于苏东坡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王晓梅积极探索走新路,通过推进“家风建设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重视家风建设   促进学生成长


“王昱妈妈,最近王昱同学成绩进步很大,我今天过来就是看看,你们平时都是怎么教育她的。”“王老师,我和他爸爸工作都很忙,基本没有管过她,平常她有什么事情,都是跟她姐姐说。”3月16日,全国人大代表、青神中学校副校长王晓梅正在对学生王昱进行家访。


了解得知,王昱的父母从事餐饮行业,家庭条件并不富裕,虽然夫妻二人工作忙碌,但对孩子的道德、精神方面教育非常重视,从小就让王昱养成了勤俭节约、乐于助人、脚踏实地的性格。王昱的姐姐王玥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目前在北京交通大学硕博连读。


王晓梅在学生家中家访.png

王晓梅在学生家中家访。


“在长时间的教学和实践调研中,我发现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发生巨大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次全国两会,我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将家风建设列入学校德育教育必修课程,二是在全国学校联系学生家庭广泛培育‘好家风’,形成公约;三是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家风教育示范校’。”王晓梅说。


“只有多走、多看、多听,才能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才能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更好地为民发声。”王晓梅说。为了不负使命,王晓梅一边脚踏实地干好教学本职工作,一边深入青神学校,通过电话、家访、座谈等方式,和大家共同探讨家风家教建设,怎样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家,而天下定矣”“礼本于家正,家正而国将盛矣”……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在街头巷尾广为流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莅眉视察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家风建设也成为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


肩负使命参会    满载收获归来


回想起在北京参会时的情景,王晓梅十分激动:“今年的‘两会’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给教育‘划’了很多重点,释放出教育发展的利好信号,我非常兴奋。同时能够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共商国是,这是最高的荣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以身作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北京返回学校后,王晓梅在学道街小学的阶梯教室和青中校会议室,向老师们宣讲两会精神,分享自己感受。


王晓梅在课堂上.jpg

王晓梅在课堂上。


“当我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时,感慨万分。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何其有幸。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王晓梅把两会“好声音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更深刻感受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引导同学们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听了王校长的宣讲后,在心里面盘旋最久的是激动、兴奋、幸福和感恩这几个词,虽然我们没有亲自到人民大会堂,但王校长带回的‘两会’精神,就像春风一样迎面扑来,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在以后的班级日常管理当中,我会更加注重将良好的家风引入班级建设,以家风促学风和班风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青神中学校教师冯仁川说。


强调研究落实  不负时代使命


“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积极开展阅读、制作课件比赛、主题演讲和国旗下讲话、家风家教征集和书画作品展示、东坡诗词诵读比赛、创作有关东坡文化和家风家教建设主题小品、歌舞文艺等活动,通过组织研学、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把家风家教建设和学校建设有机地融合起来,将这项教育活动进行到底。”王晓梅说。


王晓梅和学生在一起.jpg

王晓梅和学生在一起。


其实,在王晓梅看来,家风家教既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如果能将家教家风建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将责任、担当等家庭理念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大力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就能让时代新风绘就亿万家庭幸福画卷。


人民教师和人大代表,两个不同的身份,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也都肩负着光荣的使命。王晓梅表示,将在立足三尺讲台的同时,认真履行好代表职责,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神圣使命。


来源丨韩明越 王清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古良驹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