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彭山区推进移风易俗观察 | “大家不攀比了,人情味儿更浓了”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11-17 08:11:14

责任编辑:蹇玮杰


一户普通农家,辛苦劳作一年,竟然近一半的收入都要用来随礼;婚丧嫁娶、生子、升学、生日、当兵等都要请客……人情往来本是传统文化,但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近年来农村随礼金额不断攀升、随礼范围不断扩大,“人情债”让不少村民不堪重负。

为刹住赶礼“歪风”,今年以来,彭山区广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帮群众卸掉人情“枷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文化保障。

乡村随礼“歪风”刮得让人烦


“也不晓得从好久开始,村里刮起了大操大办的‘歪风’,结婚办、生娃办、祝寿办、升学办,有的甚至连修个羊圈、砌个墙头也要办。说来你不信,大伙儿曾细算了一下,有些家里一年随礼就得花一两万元,真是吃不消啊!”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村民罗会福对变了味的随礼“歪风”非常厌恶。

“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破除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愚昧落后的习惯,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近日,记者来到团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党总支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马怀江表示。

说起村里往日的乡风尤其是人情世故随礼这方面,马怀江感触很深。“原来我们村这家做喜事、那家做大事,大家都有一种攀比心理,随礼一般至少200到600块钱,要是遇到主人家酒席办得好点的,大家还会觉得礼赶少了拿不出手。”马怀江说。

记者走访多地发现,近年来,在部分乡镇,村民掏出的“礼金”一年多则一两万元,少则六七千元,甚至有的送出去的礼金占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账不能细算,这一年到头赶礼就占了一大笔开支。”“都住在一个村的,鞭炮一放肯定就是哪家有喜事,别个都去凑热闹,我要是不去好像脸上也挂不住。”对于这样的无奈,村民们也纷纷道出一肚子苦水。

这股歪风邪气,许多群众既痛恨又无可奈何,就像被一条无形的枷锁束缚住一样,难以挣脱。

“收回以往‘投资’、盲目操办‘跟风’、虚荣攀比‘斗富’、巧立名目‘敛财’。”彭山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如是归纳大操大办的原因。

给“顽疾”开“良方”为移风易俗“下猛药”


“群众反映强烈的事,我们一定要重视。”前不久,为进一步推动城乡居民随礼乱象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彭山区人大常委会对整治情况进行了追踪回访。“从实地走访和检查相关台账中可以看出,整治效果比较明显。”该区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伍建国表示。

说起彭山区人大常委会与规范城乡人情往来随礼工作的“结缘”,时间要追回到一年前。

为深入了解人大代表曾提出的关于社会陋习、礼金往来等批评建议意见的督促办理情况,去年,彭山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立了城乡人情往来随礼情况调研组,邀请部分区人大代表和区委文明办、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谢家、黄丰等镇(街道)开展了调研,并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意见。

一场大刀阔斧的移风易俗行动在彭山展开。

同年8月,彭山区民政局全面完成了该区51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修订,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对操办内容、宴请范围、随礼标准等事宜做出具体规定,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为给整治行动营造强大舆论氛围,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公共LED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载体,广泛宣传禁止大操大办的政策规定,讲明移风易俗的好处;并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乡镇,宣讲变味人情随礼的危害。

此外,该区还整合多方资源、聚焦群众需求,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为“双主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办公室主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了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串点成线织密文明实践网络,以阵地为依托,把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良好风尚根植于心。

卸掉人情“枷锁”群众拍手称快


“田地秸秆禁烧、居民随礼限高、文明新风倡导……”据江口街道武阳社区党总支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姜伦介绍,自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后,通过倡导操办标准,将人情新风一些规范固定下来,并在显著位置长期张贴宣传,使其成为群众普遍遵守的操办准则。

有了“官方标准”,群众既保住了钱袋子,也撑住了面子。“以前酒席搞得简单,怕被亲友说小气,现在所有人都按统一标准简单操办,自然就不攀比了。”社区群众陈大妈说。

在武阳社区,今年回迁居民有60余户,按习俗,大家都要互相请客,可今年一个办宴席的都没有。

原来,是社区有了文明新风带头人。朱术林是其中一户回迁居民,为积极践行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作为社区红白理事会成员的他,坚持以身作则践行移风易俗,乔迁不请客、不办席、不收礼。“这时候我就要起好带头作用,搬个家就要办酒席,真没必要。”朱术林说。

同样住在武阳社区的张波和杨婷,是一对新婚夫妻,前不久他们刚用旅行结婚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张波告诉记者,结婚前,他们也曾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纠结,后来社区红白理事会听取了两人想法,帮助分析具体情况后,两人尽力说服了父母,决定减少筹备和人情“负担”,选择了旅行结婚。“当时做这样的决定也挺艰难的,毕竟父母比较传统,但现在想想觉得挺好,删繁就简,大家都轻松。”张波说。

“大家不攀比了,人情味儿更浓了。”姜伦表示,通过整治人情随礼陋习,压在群众心头多年的人情包袱终于卸下了。大家用省下的钱投入生产,用省下的时间健身学习,打麻将、喝小酒的人少了,邻里不和的现象也减少了。

来源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诗雨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