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红星新闻
更新时间:2022-10-16 19:02:06
责任编辑:雷尧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两千余公里外的四川眉山,也处处洋溢着喜悦。
在眉山市东坡区,还没走进三苏祠,韵味和诗意便已溢出祠外。朱红色墙头,既有养眼的绿色,也有明亮的金黄。温暖的阳光透过银杏叶缝,在墙上留下词赋。三苏祠始建于北宋,原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元代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清康熙年间重建,成为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之一,也是历代名流雅士、文人墨客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胜地。
虽然是周末,但三苏祠博物馆的全体员工早早就来到了三苏纪念馆,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三苏纪念馆外,也贴心地准备了大屏,方便来往路人观看。
▲四川眉山三苏祠集中收看二十大开幕 谭雁云 摄
在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后,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三苏祠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文物宗教部主任徐丽说:“听完报告,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苏祠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们将立足于本职工作,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好三苏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光发热。”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觉得十分亲切,深受鼓舞,倍增信心。陈仲文说,“非常自豪和振奋,感触颇多。过去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目前的环境和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们应倍加警醒;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应倍加努力。”
▲四川眉山三苏祠集中收看二十大开幕 谭雁云 摄
2012年,陈仲文担任三苏祠博物馆馆长,到今年刚好十年。他说,十年来,大家亲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对基层文博单位的关心厚爱。三苏祠十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施了三苏祠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维修,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十佳工程,入编国家文物局主编的《文物建筑保用结合案例解读》,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文化遗产保护荣誉证书;完成了三苏祠文物库房和展厅改造提升工程,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产品,被评为四川省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编撰了《三苏祠丛书》《苏轼书法全集》《古祠新生》《三苏祠维修工程报告》等书籍;积极推动三苏祠文旅融合发展,三苏祠的旅游人次和收入较十年前翻了两番;三苏祠先后被评为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越来越多的人爱三苏、爱传统文化,让我们这群‘守门人’也深感自豪!未来三苏祠肯定会更好!”陈仲文说。
“我们倍感振奋!”陈仲文说,眉山市委已出台《中共眉山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决定》。在决定中,眉山明确,将锚定“一心三地”目标,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知名人文旅游胜地,推动三苏祠提档升级。
陈仲文说,下一步将大力推动三苏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一是以更宽的视野确立三苏祠的“位”。三苏祠是千年历史的沉淀,应该成为当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大旗,汲取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一座宝库,实证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一个典范,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一块高地。二是以更大的投入保护三苏祠的“形”,推动三苏祠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活化利用等方面提档升级。三是以更深的研究丰富三苏祠的“神”。深化研究,创新阐释,开辟新时代苏学研究的新视野、新境界,开展高质量课题研究,为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启迪。四是以更广的渠道传播三苏祠的“名”。要创新文化出海方式,面向世界讲好三苏故事,实现从内容到产品到服务的全产业链输出。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