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眉山:沃野奏响丰收曲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5-27 08:25:16

责任编辑:雷尧


1.jpg

眉州大地颗粒归仓。


冬播一粒黍,夏收万担粮。


初夏时节,我市以小麦为主的26.2万亩小春粮食、84万亩油菜相继进入收获期。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收割,田间地头镰刀、扁担、收割机齐上阵,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画卷。


自去年深秋播种以来,我市气温、雨水条件丰饶,农技指导高效,田间管理向好,顺利迎来小麦、油菜双丰收。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细化落实“长牙齿”的硬举措,形成部门协作、一体推动工作格局,为稳产扩面、稳粮保供、助农增收,“中国碗装中国粮”提供了可复制的“眉山路径”。


沃野千里生机勃勃

双丰收


时间进入5月,金灿灿的小麦已经成熟,金黄的麦浪随风波动、此起彼伏。


5月5日,天气放晴,气温回升,趁着好天气,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种粮大户范琨组织3台收割机,对千亩小麦进行收割。只见3台收割机一字排开,有序进行收割。


望着地里一望无际的金黄色,范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今年雨水充足墒情好,再加上市县农技人员的管理指导,小麦长势特别好,你看用手一搓,麦粒就出来了,而且颗颗饱满,嚼起来满嘴清香。”范琨说,今年的小麦亩产达到400公斤左右,又是一个丰收年。


除了小麦,这个时节的眉山,遍地金黄的,还有成熟的油菜。


5月7日,眉山天府新区贵平镇的田地里,颗粒充实饱满的油菜籽挂满枝头,沉甸甸的随风摇曳。头戴草帽的农户们躬着身子,不断挥动着手中的镰刀,熟练的将一颗颗油菜割倒,整齐有序的堆放在身后,不一会儿,农田里就像排起了条条金黄“长龙”。割倒的油菜失去部分水分后,油菜收割机就“吃”进油菜杆,再“喷”出粉碎后的油菜杆,“吐”出油菜籽。


“为了降低油菜籽损耗,我们积极推广半机械化作业。就是先由农民割倒油菜,再经过机器进行脱壳。”眉山天府新区乡村振兴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收油菜机械化率达到60%,油菜籽亩产平均增加约10斤。


眉州大地,与丰收图景相呼应的还有志愿者的浓浓暖意。


眉山天府新区北斗镇脱贫户陈万元,家里的油菜籽成熟后,一个人忙不过来,镇上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志愿服务队帮他抢收油菜籽;青神县瑞峰镇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帮助留守老人抢收油菜籽;丹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干部职工及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员到联系村,帮助缺乏劳动力联系户家庭收割油菜籽,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收割不等人,这关系村民一年的收成。为做好抢收工作,我市各地针对留守户、五保户、困难户等缺乏劳动力的实际,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组建了一大批以党员干部为主的义务帮扶队、志愿者,全力帮助农民抢收,有力确保小春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2.jpg

小麦金黄喜丰收。


筑牢增产增收基石

“科技+”


收获之后,紧接着就是检验成绩,亩产是否取得新突破?


日前,仁寿县农业农村局邀请省内外专家,对该县小麦优质高产示范区进行了实收测产。


据介绍,该示范区设置在仁寿县大化镇,面积1万亩,示范品种为中科麦138、蜀麦830、蜀麦133等,2021年11月1日至3日采用一次性翻耕灭茬开沟排湿机播技术,亩施氮量为10kg,防治病虫害一次,专家组经过实地考察,在仁寿县大化镇示范区选择3个代表性田块进行实收测产,采用PM-8188谷物水分测量仪测定籽粒含水量,扣除0.1%的杂质,按标准含水量13%折算,平均亩产512.1kg。


“示范区全面应用高产优质新品种、一次性翻耕灭茬开沟排湿机播技术、一喷三防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绿色先进实用技术,措施到位,组织得当,效果明显。”专家组如是评价道。


“目前全县小麦平均亩产在350公斤左右。示范区小麦亩产超过500公斤,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重大突破。”仁寿县农技站站长孙万军说,这对全县小麦生产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产量突破,必然是“藏粮于技”。


时间拨回两月前。当时,恰逢小麦扬花灌浆时节,记者走进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大化镇下坝村等地,放眼望去,绿油油的麦田连绵不绝,构成一幅美丽画卷。麦田里,一个个黄色防虫板引人好奇。


“蚜虫要吸收小麦的营养,还要传播病毒,这是造成小麦减产重要原因之一。安装黄色防虫板属于物理防控,利用蚜虫的趋光性,让蚜虫被粘到板上,避免对小麦造成损伤。”该县一农业技术员说,这段时间,仁寿县积极对接省“科技下乡万里行”小麦产业技术服务团深入全县的田间地头,看麦田、看长势,通过技术培训和下沉式调研,为农户和业主带来了科技服务的“及时雨”。


孙万军介绍,在小麦播种前,当地农业生产部门对种植户进行要点培训,包括优质品种和播期选择、播种量要求、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仅在去年10月份,他们集中培训(县级,乡级,村级)人数超过6000人次。除了示范区,全县小麦主要种植川麦104、中科麦138、蜀麦133等品种。“这些品种在历年的生产实践中表现出不错的丰产性和抗病性。”孙万军说,良种的选择还需配以良法,在重湿害条件下,小麦一次性旋耕灭茬开沟播种技术为小麦稳面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再配以苗期科学管理,均为小麦丰收奠定了扎实基础。


“今年我们完成了市下达目标任务。”孙万军说,全县小春粮食种植面积22.62万亩,同比增加0.48万亩,产量5.91万吨,同比增加0.23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9.51万亩,产量2.54万吨、同比增加3.2%。


“仁寿县小麦种植面积占到全市小麦种植面积90%以上。”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贾现文介绍,仁寿小麦生产仅仅是我市粮油生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索形成了“1343眉山稳粮提质增收模式”(即1个平台、3大目标、4方同盟、3项保障),通过一系列举措,打响了当地农业品牌,为稳粮保供、助农增收,提供了可复制的“眉山路径”。


3.jpg

农户田间抢收油菜。


谱写小春丰收新篇章

措施硬


据统计上报数据显示,全市小春粮食、油菜种植面积分别达26.2万亩、84万亩,较上年分别增加0.8万亩、1.2万亩,前期小麦、油菜一二类苗占比均超过九成,苗架基础好于常年,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到位,有效降低了病虫害危害损失。目前,全市小麦、油菜籽已基本收获完毕,预计小春粮食产量达到6.8万吨,油菜籽产量12.2万吨。


这不是偶然,而是有准备的收获。


早在2021年10月,我市就印发了《关于切实抓好2022年小春生产工作的通知》,为小春生产提供了科学务实的措施。


——稳定扩大粮油播栽面积。我市各地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眉山市农业农村系统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文件精神,重点突出粮油主产乡镇、“两区”划定地块,以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项目、“天府菜油”产业融合发展暨产油大县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耕地“非粮化”、撂荒地整治,确保小春粮油作物应种尽种、种满种尽。同时,加大冬闲田(土)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大力开展果园间作豌豆、胡豆、马铃薯,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油菜套作冬春马铃薯等耕作模式,进一步挖掘小春粮油增产增收潜力。


——调整优化粮油产业结构。坚持调优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豌豆、胡豆等市场紧缺特色粮食产品,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扩大豌胡豆等杂粮面积,增加种植效益。坚持调优品质结构,大力发展天府油菜、优质中筋小麦等特色优质专用品种,依托“天府菜油”产业融合发展暨产油大县项目、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项目,建立40万亩“天府油菜”示范基地,推动小麦、油菜两大小春主导作物向优质高效发展转变。坚持调优区域结构,因地制宜推进小春产业布局优化,稳定稻茬小麦,扩大稻茬油菜,切实提高种粮效益。


——健全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种粮(油)主体,确保全市秋冬种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稳定增加。加强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推广“互联网+农事”,推广以免耕带旋播种技术为核心的小麦全程机械化技术、两段机械化收获技术为核心的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建立以全程机械化和适度规模经营为主导的生产体系,完善全程全链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推动生产方式转变、效益提升。


——加强防灾减灾措施落实。针对稻田渍害、冬季低温、冬春干旱等自然灾害,特别是去年我市秋季降雨多、稻田湿度大、草害较重等问题,广泛开展指导服务,重点落实开沟排湿、抗湿播栽和防除杂草等措施,及时消除湿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做好小春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抓好草地贪夜蛾、红火蚁防控,积极推行生物防治、生态控制,为小春稳定发展筑牢基石。


粮食稳,人心稳,大局稳。切实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眉州沃野必将再续新歌。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林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