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深度·聚焦】民生建设 在温暖中前行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2-05-17 08:17:37

责任编辑:杜艳


  聚焦水、电、路、通信、农贸市场、城区停车场等城乡基础设施短板问题,公共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聚焦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基础教育、卫生健康等社会事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文体教卫事业不断发展;

  聚焦污水垃圾、住房困难等群众身边的问题,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办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每一个生活在眉山的人,都能感受到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出生活幸福感

  “为29.9万名糖尿病、高血压‘两病’患者提供门诊用药保障;新建、续建公办中小学10所,其中建成投用7所、新增学位9150个;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服务站点10个,农村养老服务分中心、服务点22个……人民的期盼就是政府的工作取向。”1月13日,眉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由眉山市人大代表票决通过的“眉山市2022年度重点实施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引起了市民的关注。


居民出门散步,走几分钟就到公园


  为丰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人民民主实践方式,2019年眉山市人大常委会在四川率先试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以下简称“票决制”)工作。

  征集民意、群众“制票”,现场拍板、代表“画票”,项目实施、政府“计票”,全程监督、人大“验票”,我市探索的“票决制”模式,一改长期以来政府“为民做主”的行政包办,变为“由民做主”的民主决策。

  “做好民生实事,就要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票决事项就必须真实反映群众的关心和关切。”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高度重视“票决制”工作,先后出台了《眉山市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意见》《眉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决定》,并成立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筛选、收集整理、讨论初选、提交初审等工作,“票决制”成为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抓手。

  “从群众提出问题,到人大代表形成意见建议,到人代会票决项目,再到政府组织实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该负责人表示,在实施中,人大常委会还会全程跟进监督,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开花”“结果”,真正惠及群众。

  每晚7点,仁寿县曹家镇梨树村村委广场的路灯准时亮起,音乐准时响起,坝坝舞准时跳起;几乎同时,洪雅县中山镇前锋村的村民也在路灯照明下开启了晚间的幸福生活。

  “过去晚上出门黑灯瞎火,现在我们可以在晚上串串门、散散步、跳跳舞,路灯点亮了咱们的幸福生活!”这是前锋村村民说得最多的话。

  农村安装路灯,就得益于我市全覆盖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据介绍,通过3年持续努力,全市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已累计安装路灯26000余盏,覆盖418个村,60余万群众直接受益。

  “票决候选项目,优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且十分关切的关键小事,比如群众急盼安装路灯,市、区(县)两级就连续三年将农村夜间亮化项目纳入人代会票决,直接回应群众所想所急所盼。”该负责人表示。

出发展加速度

  5月12日清晨,冉冉升起的朝阳照耀着焕然一新的丹棱县生态旅游环线,以往坑洼不平的路面变得平整开阔,色彩鲜艳的沥青路显得更加艳丽。漫步在生态旅游环线慢行道上,吹着清晨的微风,说不出的惬意。



  从泥巴路、砂石路、水泥路,再到宽阔的柏油路,今年46岁的李毅就是丹棱农村公路发展的受益者。

  李毅是丹棱县齐乐镇梅湾村8组居民,“以前,很多道路的路面都坑坑洼洼的,后来慢慢变成砂石路,但出行还是不太方便。”改变从2019年开始,在政府的帮助下,李毅从原来的土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家门口的路也随之发生改变。

  “现在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柏油路。看着家门口的路一点点好起来,别提多高兴了,我们能将车开到山上为果树打药、施肥,真的太方便了。”李毅感慨地说。

  农村公路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问题,还成了群众的“致富路”,让村民的“钱袋子”日渐鼓起。结合“交通+旅游”,丹棱县有序组织引导当地农民投身旅游服务产业,为农民致富增收找到了新门路。

  近年来,丹棱县以农村公路为依托,不仅让一条条乡村道路变宽、变畅、变美,还带动幸福古村等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乡村声名远播。同时,该县积极探索“路产融合”“路旅融合”“交通+扶贫”“交通+物流”等农村公路发展模式,让群众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凭借着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丹棱县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步履更加坚实强劲。

  近年来,丹棱县新建和改建的农村公路覆盖5个乡镇50个村(社区),带动沿线发展设施农业以及桃子、柑橘等特色产业51万亩,建成5大现代农业产业园、35个村级“金通·邮快驿站”、40余个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站点,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农村微电商3500余家,实现“原产地直供”“现摘果现发货”,年销售额达6.5亿元。真正做到道路延伸到哪里、产业就聚集到哪里、群众增收致富就到哪里。

  近年来,我市把推进乡村振兴与交通运输重点任务结合起来,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上狠下功夫。截至2021年底,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286公里,形成以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出人居好环境

  楼梯间粉刷、路面黑化、违规建筑拆除……5月10日,彭山区凤鸣街道城东社区寿苑内,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看着正在改造的小区,住户刘女士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在这里住了十年了。以前环境不好,棚子乱搭,路面又烂,很多车辆乱停乱放。经过改造后,路平了,车位划好了,车辆就会有序停放,整个小区的环境就舒服多了。”

  寿苑小区改造工程,主要包括下水道改造和地面设施升级,将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行地面黑化、花园绿化、道路亮化,同时新增充电车棚、标准车位、门卫室等。改造升级后,小区面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增添儿时记忆


  寿苑旁边的禄园小区已完成升级改造。新加装的3部电梯为24户居民带来了很大便利。“我们大部分住户在这里居住了近20年,年龄基本偏大。”小区住户洪德仙说,他家在六楼,以前搬东西或背小孩都非常不便,现在安装了电梯,十分方便。

  老旧小区改造升级,除环境品质的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小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我市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升级,部分小区在管理上创新办法,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探索出了小区自治的道路。

  “社区先后实施了20余个老旧小区品质提升改造工程,把小区居民自治作为改造升级的核心,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设立了楼栋长,健全了管理制度,让小区管理讲法、讲理、讲情,让群众的居住品质大幅提升。”城东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彭山区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推出“六步七化”工作模式、“连片打包、破解物业难题”及老旧小区改造导则,工作经验在全省、全市推广。

  彭山区老旧小区改造只是全市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在老旧小区改造上下功夫,“十三五”期间,全市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77个,惠及17万群众。2020-2025年,全市计划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326个,惠及居民109336户。其中,2022年,我市列入改造清单的老旧小区共720个。

出市民好生活

  5月9日早上,家住东坡区大石桥街道景贤街一小区的代明焱,将孙女送到小区附近的幼儿园后,就前往菜市场买菜。从家里到幼儿园,走路只需几分钟,再从幼儿园到农贸市场,走路也很近。“不管是送孩子上学,还是去买菜,都非常方便。”代明焱说。

  代明焱的老家在宜宾市,十几年前来到眉山,和儿子一起生活。从小区周围没有诊所、便利店、公园,到如今送孩子上学,购物、就医、休闲娱乐等,都能在15分钟内到达,代明焱见证了“15分钟生活圈”的形成,体验到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感受到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5月10日,在东坡区苏祠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前来咨询、办理业务的居民络绎不绝,工作人员热情地服务。该中心的墙上,一个偌大的指示牌上清楚地罗列着中心的办理事项、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和联系电话。“我们有什么事需要咨询的,到便民服务中心问一下就晓得了。”正在办理社保业务的张女士介绍,她就住在附近小区,从家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走路只需要几分钟,非常方便。


邻里中心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近年来,苏祠街道通过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服务下沉,规范空间功能,畅通为民服务,确保服务在基层提供、力量在基层汇聚,以特色、精准、多样的活动和开放、集约、共享的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的目标是让居民从自家小区出发,步行15分钟内,能找到一家便民超市、一处运动场所、一处文化活动中心、一家医疗服务机构,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苏祠街道工作人员刘娜说。

  我市遍地开花的“15分钟生活圈”,使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公园就在家门口”“门口就有超市和农贸市场”“学校离家近,接送孩子很方便”“感冒不用跑远排长队,家附近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幅便捷、舒适、温暖的新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

  “15分钟生活圈”,多年前就成为我市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始终秉承便民、利民、惠民理念,基于原有的业态布局,并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构建完善“15分钟生活圈”,实现居民“四省”(省心、省力、省时、省钱)目标,进一步完善便民业态。

  “我们将‘十五分钟生活圈’融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形成‘系统集成、连片打造’构想,实行规划动态调整机制,统筹公共服务、便民商业、市政设施布局,建设邻里中心,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构建适应不同人群需求的美好便民‘生活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将把“十五分钟生活圈”纳入规划,积极推行充电桩进小区,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来源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燕利 赵会 张莉 罗思源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