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亩产1300多斤,东坡区的“浮稻”赚翻了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2-05-16 11:54:19

责任编辑:韩璐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我市各地群众积极抢抓时令,农机、人工齐上阵,开展水稻插秧作业,传统的插秧都是将秧苗栽在水田里,而东坡区自主创新了一种“鱼稻共生”浮板种植水稻新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在鱼塘水面种植水稻,以科技创新的手段确保粮食生产扩面、提质、增效。

近日,在东坡区修文镇岳营村一水产种苗繁殖基地内,来自西南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大三学生万涛涛和同学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水面种稻的栽种:将适当的泥土置入底部有若干个小孔的塑料花盆里以后,在每个盆内栽上水稻秧苗,接着把花盆逐个嵌入有洞孔的浮板上,然后有序将浮板连成板块放置于鱼池水面。“我觉得这项技术很有实用和推广价值,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升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万涛涛说道。

西南大学学生正在培土栽秧,为水面种稻做准备。

“水面种稻是鱼稻共生生态种养结合的新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既有效解决了水质富营养化的污染,又利用了闲置的水面来种植水稻,提高了鱼塘的综合经济效益。”东坡区农村农业局农业(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继业告诉记者,从2019年开始,东坡区在全省首先进行水上稻试种并获得成功,种出来的水稻经检测各项指标也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该项水稻栽种新技术是利用一种新型材料做成的浮板,按照稻田栽种的密度打好孔,然后再利用塑料盆进行栽种。水中养鱼,水上种稻,水稻根系透过盆底的小孔,伸入水中,在水中生出水生根,吸收池塘内鱼的排泄物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由于吸收了水中的氮磷等元素,还达到了净化养殖水体的效果,实现养鱼不换水,种稻不施肥,是一种生态循环性水产养殖新模式,在发展特色渔业中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西南大学学生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水面浮板上种植水稻。

“目前,我们的浮板已经改进到3.0版本,从孔的密度到浮板的宽窄度都做了调整,去年我们的亩产量达到了1300多斤的优质稻谷。”张继业说道,如果一个100亩的鱼场按10%的面积进行种植,就可栽种10亩左右的水稻,可收稻谷1万多斤。虽然产量和稻田水稻持平,但品质却大大提高了。水上稻单价可以卖到了20元一斤甚至更高,高出普通大米近10倍。比起单一的池塘养殖,该模式充分发挥了池塘立体利用价值,提高了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水产和稻谷双丰收。

据了解,东坡区目前共有水产养殖面积4.7万亩,如果按照每亩利用10%的水面来进行生物浮床种植水稻,全区就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4700亩,以平均亩产400公斤计算,仅一年便可增加粮食产量近200万公斤,这对促进国家粮食安全,确保粮食有效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意义不言而喻。据悉,今年,东坡区已把水面浮板种稻技术进一步推广到20多家鱼场。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波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