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一颗晚熟柑橘 如何促进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走进获省科技奖的眉山企业②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4-24 15:40:36

责任编辑:雷尧


近日,在丹棱县齐乐镇大林村,村民们分散在柑橘果园各处,采摘、称重、分箱包装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


“目前晚熟柑橘的采摘已经进入收尾工作了,今年合作社晚熟柑橘的产量与销量都很不错。”丹棱县张不卖水果专业合作社社员张可文说。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共种植晚熟柑橘1200亩,产量达六百万斤。


张可文介绍,合作社晚熟柑橘的成功挂果,受益于我市“晚熟柑橘新品种选育与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的成功实施。


近日,我市经济作物站参与的“晚熟柑橘新品种选育与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眉山市经济作物站团队是如何破解系列难题,成功把我市晚熟柑橘新品种选育与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创新融进农业栽培中的?


柑橘市场成熟 却面临三大关键难题


晚熟柑橘产业是眉山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在全国柑橘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晚熟柑橘甜酸多汁、脆嫩化渣、风味浓郁、营养丰富,深受大家的喜爱,被誉为“北纬30度的味觉奇迹


眉山市经济作物站负责人陈德勇介绍,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气候优良,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特别是冬季无霜期长、日照弱、基本无0℃以下低温、早春升温平稳等气候特点,有利于晚熟柑橘安全越冬,延长留树保鲜时间,是全国范围内晚熟柑橘发展的最适宜地区。


“全市晚熟柑橘园区生产基地比较集中、产业链较为完整,是全国柑橘种植水平最高、生产效益最好的地区之一。”陈德勇说。


万亩柑橘林。.PNG


推动眉山市晚熟柑橘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晚熟柑橘集群核心区,既是建设生态眉山、绿色眉山,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增强眉山农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但在晚熟柑橘发展中,却面临三大关键难题——全市还没有专门的柑橘研究机构和专职科研人员,优新品种选育和储备能力不足;区域品牌不够响亮;柑橘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有待提高等。


陈德勇介绍,“晚熟柑橘新品种选育与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的课题研究,便是为解决这三大关键难题而生。


提高栽培技术  提升果实品质


如何破解难题?眉山市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汪志辉所领衔的团队进行了将近20年的探索。增糖降酸、提质增效、绿色防控——汪志辉用3个关键词,概括该项研究的特点。


汪志辉介绍,在增糖降酸上,团队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理论分析,针对标准化程度低的果园果实低糖高酸、品质差的问题,首次研究提出了以高光效修剪、月历管理和精准配方施肥等为主要内容的晚熟柑橘增糖降酸技术。“采取上部去顶开窗、中部疏密透光、下部去弱留强,使树高控制在2米以下,实现立体结果。”


在提质增效方面,集成创新了“改品种、改密度、改土壤、改树形、改设施”的老果园“五改”技术体系,解决了低效老果园改造的难题。“通过道路系统和排灌系统的改造,使果园的基础设施布局更加合理、操作更为便捷。五改技术的实施,有效解决了老果园品种更新换代和提质增效问题。”汪志辉说。


在绿色防控上,建立了晚熟柑橘综合防控量化评价技术体系,制订并优化了晚熟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IPM)技术规程,可使晚熟柑橘果园化学农药减量30%以上,实现了农药减量、生态友好、安全高效的绿色防控目标。


“为了更好地推动晚熟柑橘产业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还需要不断强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选育,不断提高栽培技术水平,提升果实品质和综合经济效益。”汪志辉介绍。


陈德勇介绍,该项目进行了柑橘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优势特色新品种选育和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开发,加速了柑橘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发展壮大了晚熟柑橘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同时,以“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团+专业技术服务队”和“科技小院+专家团队+果业协会”等多种农技推广模式,广泛开展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培训,提高了果农、业主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加快了柑橘产业转型升级,并为发展现代果业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万亩柑橘林。.JPG


目前,全市储备柑橘优良品种50余个,改造老果园15万亩,促进眉山晚熟柑橘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莉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