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走近身边手艺人 | 宋李兵:年轻手艺人 “守”艺更“守”心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4-14 16:30:10

责任编辑:蹇玮杰


位于眉山城区桃园东街店铺,没有花太多心思布置;

两间连通的屋子,墙上、地上都是装好框的字画;

另一间单独的屋子,一张玻璃工作台占了大部分空间,墙上是待晾干的画心……

这就是装裱手艺人宋李兵的工作坊。



4月13日,记者见到宋李兵时,他正将墙上晾干的画心揭下来。他中等个子,黑白格子衬衣外套件夹克,动作麻利又仔细。画心每次揭下来的时候,多少会留下一些毛边。日积月累,这些墙满是经线和纬线的毛边,整个墙毛茸茸的。字画零星地贴在墙上,让枯燥的环境一下就有了灵气。


38岁的宋李兵既是目前眉山最年轻的手工装裱师傅,也是从事字画装裱20多年的“老师傅”。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宋李兵到夹江县有名的手工装裱师傅家拜师学艺。一开始,师傅因为他是个男生便拒绝了。原来,手工装裱是一门精细活,需要耐得住性子、静得下心。在师傅看来,男生大多鲁莽、浮躁,一早就定下了不收男徒弟的规矩。


“我非常喜欢字画装裱,便一直求师傅让我试试。”尽管被拒绝,但宋李兵并未放弃。一再登门,几番恳求,好在师傅终于松口,答应留他一周试试看。


师傅的考验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宋李兵每天抱着块十多斤重的石头,给书画打蜡砑光,既需要力道合适,还要打磨均匀。天气炎热,宋李兵累得满头大汗,不得不在脖子上搭了条毛巾,以防汗水滴落到书画上。每天要打磨上百张准备装裱的书画,宋李兵胳膊酸痛得几乎抬不动,可他硬是坚持了下来。师傅不收男徒弟的规矩,至此打破。


说话时,在满屋墨色清雅、气韵流转的水墨世界中,宋李兵是明亮的。那是一个人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世界时,身上自然焕发出的不自知的光芒。那光是从他的心里出来,透过眼睛,化作周身的欢喜。


“拿到一件书画作品,先要分辨是生宣还是熟宣,这决定装裱浆糊的粘稠度。然后要观察是否会‘走墨’……”宋李兵说,书画装裱首先要对纸和墨做到心中有数。在他眼里,书画古籍都是有生命的,装裱就要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要有对传统文化负责的态度。怀抱这样的初心,二十多年来,年轻的宋李兵日复一日,安静地做着“手艺人的坚守”。


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守、孤独和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


宋李兵曾将一件最小只有0.5㎝X0.5㎝的“碎片”书法作品修补、装裱,完美度达96%,也曾花三个多月手工装裱过总长约150米、宽2.5米的国画。这背后耗费的心血与时间,许多人难以理解。


“手工装裱要历时十多天。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很多顾客一来就问多长时间能完成装裱?所以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机器来对字画进行装裱。”宋李兵无奈一笑,与机器装裱的轻松快捷相比,手工装裱费时费工。传统的手工装裱有30多道工序,托画心、镶边、上墙、覆褙、打蜡等每一道工序都直接影响到装裱的质量。


“机器装裱的字画,有损作品。而且没有经过上墙的步骤,画面平整度不好、更是失去了字画的典雅韵味。”宋李兵说,机器装裱是高温加热把胶膜压烫在字画上,对字画损伤较大。而手工装裱过的字画,哪怕一百年以后,仍可以再揭再裱。重新装裱后的字画,又可以经历下一个百年,然后,交到下一代装裱师手中再次传承。


为了持久保存书画不被毁损,宋李兵装裱用的浆糊是自己特制的。面粉用清水洗过,把面筋提出后,过滤沉淀,加入明矾及特制的中草药再熬成浆糊,能起到防虫防腐的作用。


宋李兵的师傅一生授徒百余人,但目前尚在从事手工装裱的徒弟不足十人。当其他装裱师傅纷纷转行,机器装裱逐渐兴起之时,宋李兵依旧心无旁骛做着“守艺人”。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传承。宋李兵认为,虽然手工装裱耗时耗力,但能让具有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的珍贵作品经得住时间考验,得到更长久的保存,坚守就有意义。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物质充裕,科技发达,人们享用着现代化的一切。专注和信仰,变得愈加珍贵。庆幸的是,有人一直在坚持。就像在宋李兵手里装裱的不知多少字画,星星般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散发着光芒。


来源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毅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