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一颗柑橘”如何撬动农旅融合发展?彭山黄丰给出答案!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3-22 14:55:26

责任编辑:杨熹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做强都市现代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积极发展农村旅游、康养、研学等“农业+”新业态。   

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结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旅融合发展,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花”为媒、以“果”为介,做产业融合文章,助力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深度融合,带动乡村旅游稳步发展,绘就一幅眉山乡村振兴美画卷。

      
【丰收】漫山遍野的果子熟了      

3月21日,在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2组村民石先勇正在采摘柑橘,看着满树的果子,他笑得合不拢嘴巴,“我们这里春有不知火、春见,夏有脐橙、夏橙、秋有蜜桔、冬有爱媛38等,一年四季都有果子卖。”

 村民正在采摘柑橘。

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土地瘠薄,粮食产量不高,村民生活困难,黄丰镇引进了夏橙、红毛橙等柑橘品种,在团结和丰华两个村开始示范种植。几年后,柑橘丰收,每亩收入3000余元,比当时种植粮食多收入2800余元。此后的30年间,黄丰镇的柑橘“种植革命”席卷两个村庄。

62岁的李坤英是黄丰镇团结村第一批“橘人”。上个世纪80年代,她和丈夫大胆贷款,承包下村里50多亩土地种起了柑橘。靠着勤劳,小两口建了新房,供一双儿女上了大学……回忆过去,李坤英感慨:“柑橘给了我们家的一切。”

市民享受橘林时光。

2005年前后,黄丰镇又引进“春见”晚熟柑橘进行试种,让当地果农的腰包更鼓了。

“果子卖了钱,现在知晓我们黄丰镇的人越来越多了,到这里来采摘果子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据黄丰镇团结村党委书记马怀江说,每年三四月份,从彭山城区、周边县市来采摘的客人络绎不绝,很多都是来体验柑橘采摘乐趣的,离开的时候还不忘给家人朋友带去,现在黄丰柑橘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了。

      
【淡香】一夜之间橘花开了      

在黄丰镇,晚熟柑橘有罕见的“花果同树”景观,2010年开始,该镇就开始举办橘花节,如今,橘花节已经举办了10届。

  “在户外采摘,避免人群聚集,是个不错的选择。”家住彭山城区的市民刘佳告诉记者,每年,一到橘子花开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就会选择节假日带着一家老小,到城区周边进行乡村采摘,黄丰的柑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黄丰镇团结村,每年三四月份是采橘子、品橘肉、赏橘花的时期,市民们趁着春天里的晴好天气,来这里体验乡村乐趣。柑橘林里,有人带着孩子一起采果、做游戏;有人和朋友开心地聊天、拍照,放松身心……

 行走柑橘林,身心放松。

“每年游人较多的时期,我们就会在橘花广场举办一些活动,还引入一些设施、设备满足游人的需求。”马怀江告诉记者,一些商贩来搭建休闲、游乐设施,还有一条小吃街,热闹的夜晚,村民和游人在广场上开心地唱歌、跳舞,放松劳作和紧张的心情。

“结束了繁忙的工作,到柑橘林里采橘、赏花,整个人都轻松许多,现在黄丰的路更好走了,这条旅游环线能吸引更多的人到黄丰来。”市民张先生喜欢骑着单车四处游逛,春天的黄丰是他最愿意去的地方,骑行在漂亮、通畅的旅游环线上,看着满山的橘子、闻着沁人心脾的橘花香味,总让人心旷神怡。

      
【春游】村里的民宿小院开张了      

“单纯的采摘、观光已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马怀江表示,不断改善交通、食宿等配套设施,融入文化元素,才能吸引更多人前来采摘、观光。同时,为延伸采摘经济产业链条,团结村村民在食宿上下了不少功夫。

 与柑橘合影。

  在该村村委会旁一农家小院里,是徐华利经营得一家农家乐,从去年返乡创业以来,徐华利将自己的农家乐经营的井井有条。“自家的农房办民宿小院,既可以照顾家里,管理果树,又有一笔不错的收入。”这样可观的经济效益,徐华利觉得她“这步棋走对了”。

 柑橘林下享“阅”。

  徐华利的旁边,是村民张勇承包的农家乐,他也是去年春天开业的,经过一年的经营,张勇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还可以,继续干!”

据悉,在黄丰镇,各类会节的举办,给乡村旅游带来了更多活力。黄丰橘花节已连续举办了十届,除采摘柑橘外,还有非遗展演、文艺表演等内容;周末或其他节假日,举办啤酒节、为老人举行“金婚”庆典等活动,吸收了不少周边城市的游客。

 游人正在果树下拍照。

目前,我市柑橘种植面积103万亩,其中不知火、春见、清见、大雅柑、马克斗、沃柑等晚熟柑橘达76万亩,柑橘种植万亩以上乡镇35个。2019年柑橘产量达137万吨,产值95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300元,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助农增收第一产业。延伸农旅产业链  借力摘橘赏花,借助鲜果采摘等方式,柑橘成为有效拉动乡村经济向前发展的主打产业之一。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