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重温峥嵘岁月~九旬抗美援朝老兵分享故事 播撒红色种子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1-05-27 11:11:08

责任编辑:任枫枫


 苏和平为年轻后辈分享故事

5月27日,小满过后的天气虽渐渐由暖变热,但清晨七点的气温还是有些偏低,在眉山天府新区青龙街道永远社区,苏和平老人早早起床,拿出熟悉的军装轻轻地抚摸着,“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正值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为年轻一辈讲述抗美援朝的历史,激励后辈铭记历史,弘扬红色精神。”

苏和平出生在仁寿县,14岁时随姐姐来到彭山县青龙镇,学了几年木匠。1951年,19岁的苏和平毅然参军,1953年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他被调到东海修筑海防工事。1956年,苏和平回到了青龙老家。

苏和平从部队回到家乡后,当过民兵,守过铁路,从不计报酬。生活中,老人也经常叮嘱子女,要永远听党话,热爱祖国,要多帮助别人,不占人家便宜。

苏和平轻轻擦拭着老相框。

幸福晚年  热心分享故事


“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希望子孙后代们能够珍惜。”苏和平说,“在上甘岭战役时,敌军常常来破坏我们的营房,其实这不是最大的威胁,缺粮断水才是最严重的,馒头运到常常都长了两厘米的霉菌,水被火药污染也不能喝,好不容易运送进一袋压缩饼干,却因干燥至极的口腔和食道导致食物无法吞咽。”

“在老人的讲述中,我们了解了这段戎马岁月;只言片语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先辈们爱国、敬业、奉献、坚韧。”眉山天府新区公安分局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学习英模精神之苏和平同志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开到了老人的家中。苏老的讲述朴实,真挚,没有华丽辞藻,只有峥嵘岁月的赤诚初心。这无疑是一场深入灵魂的精神洗礼。现场大家认真聆听,深受触动,都表示要好好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传承好红色基因,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在为民服务中务实作为,勇于担当。

苏老的讲述朴实,真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苏和平始终不断为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开展爱国主义讲座,为人们带去一场场感人至深的精彩故事。“学习党史就是学习历史,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染社会、引导年轻人更加爱国。很庆幸有机会看到现在的祖国如此繁荣富强,我为祖国感到自豪。”

苏老因为战争留下了严重的关节风湿痛的毛病,但是穿上军装,依稀可见当年血气方刚的飒爽英姿,一个军礼,包含着一个老兵几乎倾尽一生的与“兵”的不解之缘。

平淡度日  不忘党恩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苏和平在教育子女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始终不能忘党恩。

 青年时期的苏和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苏和平老人虽年过九旬,但耳聪目明,思路清晰,内心深处更有一种家国情怀,“我们有了幸福的晚年,孩子们也事业有成,现在小孙女也在社区做网格员,这些都是托了共产党的福”。

“爷爷很疼爱我们,但是在行为习惯上从不放松对我的管教。”小孙女苏李鑫介绍说,爷爷对子女和孙辈的要求十分严格,吃饭要等人齐了再吃,并且不能剩饭;坐姿要端正,不能躬腰驼背,更不能跷起二郎腿随意摇晃......

每一天天一亮,苏和平就起床,将自己的房间整理好以后,看到小儿子在做饭时,他会上去帮忙淘米、择菜。老人的子孙都很孝顺。逢年过节或是老人生日,大家都会放下手中的事,聚在一起陪伴老人。

老人喜欢花花草草,儿子就在院子里种上一些,地坝边上的菜园里蔬菜长势喜人。春天看花,秋天闻香,院子外的树林郁郁葱葱,不时有鸟儿飞过。不远处的农田里,新插的秧苗已经扶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匆忙的一面,记者感受到苏和平内心的那份爱国之情。老人待人真诚,挽留记者在家里吃过饭再走。邻居们表示,老人性格开朗,一生勤恳,乐于助人。他的一生是值得铭记的一生、令人尊敬的一生,他对国家对乡亲的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令人动容。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