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五四青年节”特别报道】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时代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1-05-04 08:16:59

责任编辑:罗思源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眼下,眉州大地上正是一派春耕备耕的生机景象。青年是穿梭于田间地头的“新农人”、是苦心钻研的技术骨干、是顽强拼搏的创业者,是热心志愿的公益人......他们扎根乡村、锐意进取,下得了田地、玩得转新技术、沉得下心,成为城市发展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奋斗向青春致敬,用身影汇成春日里的一抹亮色。


为了进一步发挥典型力量,激励全市广大青年勇挑重担,奋发向上,为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贡献青春力量,记者采访了部分青年代表,将镜头聚焦于他们,用笔记录他们的追梦身影。


关键词:奋斗

刘沈厅:回乡创业新农人 乡村振兴践行者

4月30日,在彭山区公义镇新桥村,刘沈厅正在检查果树苗病虫害。

在彭山区,说起刘沈厅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作为眉山首位985硕士农民,1988年出生的刘沈厅,2017年硕士毕业后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彭山,先后承包下了225亩地,从种植猕猴桃到柑橘、黄桃、葡萄、蔬菜,在彭山村民中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


“当时父亲很反对,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又回到地里了。”从小生长在农村,如今又回到农村,刚开始,刘沈厅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几年坚持下来,大家看他的眼光从好奇、质疑转变到信赖,“我让大家看到,我的种法不一样,有赚头有前景。”


4月30日,记者在位于彭山区公义镇新桥村的沈厅家庭农场内见到刘沈厅时,他正在新基地里忙碌。“新流转的95亩基地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刘沈厅一边指导工人安装滴管系统,一边和果农一起搭建葡萄架。


曾经书生意气的他,如今皮肤黝黑,这是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结果。新基地没有建设之前,刘沈厅经常白天“泡”在柑橘基地里,研究病虫害防治、除草、开沟渠......干劲十足;晚上回到家里,他还拿出在学校时期搞科研的劲,像写论文一样对待这片土地,一门心思“钻”进了果树种植养护研究里,四年来突破了多项柑橘种植技术瓶颈,拥有了种植“秘笈”。


“万事是通的,在学校学来的专业知识用不上,但是培养出来的研究能力不会丢。”针对传统滴灌方式存在的缺陷,刘沈厅研发了成本更低,操作更简单的简易滴灌系统。不仅如此,自返乡当起“新农人”以来,他先后指导和撰写了简易滴灌、简易大棚、防冻套袋等多项涉农专利。


“大学生种果树,就是不一样。”如今,这个“弃文从农”的年轻人,成了农民眼中的榜样,还在互联网上火了起来。2019年,刘沈厅发起创立了彭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为农民提供包括种前规划、种植技术和种后销售等指导。为了解决水果保存期短、容易滞销的困境,刘沈厅利用自己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优势,主导开发了“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整合当前直播、小程序、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资源,让500多位商会会员“种前规划得当、种中技术提升、种后销售无忧”。


当天,记者在他的新基地里转了一圈,新基地基础建设已初具雏形,新栽下的小树苗在阳光下绿意盎然。“虽然农业之路起起伏伏,但农村天地广阔,我相信未来可期。下一步,我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技术研发,在促进产业发展、服务父老乡亲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乡村振兴做贡献。”刘沈厅内心笃定。


关键词:创新

甘俊林:焊接青春色彩  筑梦交通强国

甘俊林经常趁着午休时间给学员培训焊接技巧。(资料图片)


4月26日,在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货一生产车间里,趁着午休时间,一身蓝色工作服的甘俊林正一边焊接钢材料,一边给学员培训焊接技巧。只见他手中的焊枪轻轻一点,转眼间,焊点变红,焊条熔化,两个断面被“缝合”起来了。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加快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智能制造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制造’和‘高铁技术’在国家‘交通强国’‘一带一路’战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甘俊林对货车产品的试制有着特别的坚持,“如何攻克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这是我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甘俊林始终坚信高超的技能源自积年累月的艰苦磨砺和执着付出,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践行的。16年前,刚刚来到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的甘俊林,只是一名从未接触过电焊的员工,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他干劲十足。


“到底怎样才能增加焊枪的稳定性?焊接有哪些隐藏的缺陷?”为了研究焊接技术,甘俊林的“钻”劲犯了。当焊接臂力不够时,他就用自制沙袋绑在手臂上练习、增加焊枪的稳定性;为分析焊接缺陷,他用手机拍摄焊接焊缝、回家仔细研究焊接纹路规律……多年以后,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甘俊林最终能够在焊接中先后看到红色、绿色、金色乃至银白色的焊缝,成长为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的冷作、电焊“双料技师”和中国中车高技能核心人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公司青年技术员工中的领军者,甘俊林深知要积极发挥“头雁”的辐射带动作用。2019年,“甘俊林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他借助平台,培训青工4000余人次,引领青工钻研技术;同时,带领团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比赛,获得多个奖项,不断提高团队技能实战水平。


“作为一名新时期技能型青年员工,我将继续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努力实现企业全面智能化制造、提升制造水平,希望更多工友能够站在世界舞台上,让中车眉山车辆厂有限公司成为货车制造的龙头。”畅想未来,甘俊林信心满满。


关键词:责任

罗洋:志愿服务展风采  青春力量作贡献

罗洋(右一)带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走出校园做好事,贡献青春力量。


“小朋友你的头还要再往前伸一伸。”“这些舞蹈看起来太有趣了。”“来,动动小手,动动小脚!”……4月24日,在彭山区彭溪街道蔡山社区里,一片欢声笑语。


当天,来自锦江学院的志愿者们正在这里开展“你笑起来真好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活动。志愿者们耐心带着孩子学习舞蹈《你笑起来真好看》,还与小朋友一起做“老鹰捉小鸡”“狼来了”等游戏,和他们玩耍聊天。


“锦江学院的哥哥姐姐几乎每周都会过来开展各种活动,有时候跳舞、唱歌,有时候玩游戏,我非常开心!”今年10岁的留守儿童李佳是志愿活动的“常客”,说起志愿活动,她有着自己的小“算盘”:“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去做志愿服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李佳参加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只是锦江学院志愿者团队开展众多志愿活动中的其中一项。今年36岁的罗洋是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团委书记,同时也正是锦江学院志愿服务工作的负责人。多年来,他热心公益事业,组织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了“锦江学院社区志愿服务队、双语志愿服务队、赛会志愿服务队、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文明宣传志愿服务队”等5支常备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罗洋还带头成立“锦江学院志愿服务行动中心”,统筹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研发、孵化以及重大会节志愿服务;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与团市委共建了“眉山市青年志愿者培训基地”,共同推动志愿服务改革;与学校所在地彭山区观音街道合作,打造“社区志愿服务站”,推动大学生志愿者更好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目前,锦江学院注册志愿者20398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08万小时,开展大中型活动422余场(次),受益者14万余人次。 


在不断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罗洋更加深刻地明白志愿服务的意义。“无论是留守儿童天真无邪的笑容,还是敬老院里老人们发自内心的笑声;无论是抗洪防疫时同学们的积极响应,还是爱国卫生运动后干净清洁的社区......志愿服务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体现社会责任的机会和磨砺人生的平台。”对于罗洋来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走出校园做好事,贡献青春力量,是责任,更是一件快乐和温暖的事。


关键词:情怀

刘博:永葆奋斗姿态 用心回馈社会

4月27日,在东坡区魁手盲人按摩中心,刘博(正中)给盲人学员们讲解按摩手法。


“大家将手掌和手指自然伸直平放在背部,注意手腕连同手臂作为发力点来进行按摩。”“千万不要太用力,可以舒缓一点,推一推,这样会感觉好很多。”......4月27日,在东坡区魁手盲人按摩中心,刘博正在给盲人学员们讲解按摩手法。


当天,2021年眉山市盲人初级保健按摩培训开班仪式在这里举行,刘博正是这场培训的主讲老师。记者看到刘博时,他正在课堂上忙活着,尽管视力不便,培训起来他却没有丝毫马虎,一讲完保健理论知识,又马不停蹄投入到按摩实践操作中去。


今年30岁的刘博,是土生土长的眉山人,从小患有眼疾,被认定为视力一级残疾。在旁人看来,视力的不便会让他的生活无趣且孤独,但事实上,刘博却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经历。2003年,只有12岁的他进入眉山特校学习,在一次偶然的校园运动会中,刘博的跑步特长被老师“挖掘”,从此,他与跑步结下了深深地缘分。


从眉山特校毕业后,刘博又到成都特校系统学习体育。期间,他作为专业运动员多次参加省、市残疾人运动比赛,取得多枚金牌。之后,为了学习一技之长,他前往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学习推拿技术,考取了盲人医疗按摩师资格;2020年,在眉山创办了四川好阳气按摩服务有限公司,帮助盲人就业。


“我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跨越,都是成长。”从残疾人运动员到开店创业,这一路走来,刘博经历了很多,同时也收获满满:“从眉山特效到成都特效,同学总是帮助我;在河南学习推拿时,老师都很关照我;刚开店的时候,客人们也乐于鼓励我。”


“这些年来,我得到了很多别人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温暖;现在自己日子越过越好,也尽力帮助别人,回馈社会。”公益,成为了刘博特别的爱好。为此,他成为了各种残疾人保健按摩培训课上的“常客”,只要一有空,刘博就主动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希望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带动其他人。


前几天,刘博报名参加了2021千禾眉山东坡半程马拉松暨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的赛后恢复工作,期间,他和其他盲人志愿者一起为几百位运动选手进行赛后放松。“运动是我一辈子热爱的事,虽然这次未能以运动员的身份参与,但是能为运动员提供赛后帮助,做一些尽所能及的服务,我也十分满足。”说到这儿,刘博头微微上扬,表情坚毅。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