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向顺:本土音乐唱作人 用音乐记录家乡成长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8-14 10:28:09      

责任编辑:罗思源


1 (1)_副本2.jpg

  向顺正在编曲创作。

  眉山网记者 李幸 文/图

  每到中午,在位于彭山区的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后街总是传出食物与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快递包裹的拆包声、嘈杂的人声等,汇聚在一起仿佛是一曲多重奏。

  然而,就在这样充满烟火气息的街道上,从二楼的一间屋子里总传出来阵阵动听的乐曲,那是向顺的琴行。趁着午间教学的间隙,向顺循环播放着一首略带古风的前奏,那是他近期创作的关于彭山江口沉银的新曲。

  向顺是彭山本土的音乐唱作人。在学生眼中,向顺是他们的老师,才华横溢。写词作曲14年,他在歌曲中寻找快乐,描绘家乡,憧憬着未来。

  “一听倾心” 与音乐结缘

  向顺出生在彭山区的一户普通农家中。与大多数农家孩子一样,他的童年,是在田地里打滚,在岷江边戏水,少年则是按部就班学习,周末与朋友玩耍。真正与音乐结缘,是他16岁的那个夏天……

  那次,向顺去表哥家做客,表哥是弹吉他的好手,当他在向顺面前弹罢一曲,向顺立即对吉他着了魔。“太酷了”,便是他当时的感受。

  为了学习吉他,向顺瞒着父母,把原本学习五笔打字的学费用在了学习吉他上。他记得,当时在吉他班报了名,学费180元,并附送一盘周华健的磁带。拿着磁带走出培训班,向顺难掩激动和兴奋。

  自此,向顺的少年时期多了音乐的陪伴。学习之余,他听歌,并且尝试写歌;周末,他便带着吉他,来到岷江边,采风弹唱。

  “青春期写的歌基本都忘了,那时候写歌也没有章法,全凭自己感觉哼唱。”向顺说。

  生活是灵感 音乐是归宿

  参加工作后,向顺辗转做了几份工作。初出社会的年轻人,内心总是焦虑彷徨的,向顺也有那样的感觉。每当困惑的时候,向顺总会拿起笔写歌,将无处倾诉的心绪,写进歌词,作进曲里。

  度过了“迷茫期”,向顺渐渐找准生活的中心。积淀了十多年的音乐基础,向顺在学校附近开起了音乐培训班,同时更系统地进行创作。

  这时,他的创作灵感,更多来自身边人的故事,以及自己内心的感悟。

  “转眼过了多少天 仿佛过去多少年 心里泛起思念 在雨夜……曾经以为 那个人会是你 再没有谁能取代你 曾经以为 那个人会是我 谁知道过了今天以后 明天会是怎样的……”向顺这首歌《那个人不是我》,灵感则是来自朋友的爱情故事。在看到一对恋人从热恋、谈婚论嫁到分开,那种情绪,或喜或悲,多少会有感触,向顺把这种感触写成了歌。而这首《那个人不是我》在豆瓣和5Sing原创音乐网站打榜数周,排名冲进前十。

  向顺说:“创作的人大多不善言辞,比起直接表达,我更喜欢将生活的灵感、情绪写进歌里,它就是我的‘发泄口’。”

  家乡是情怀 音乐引共鸣

  “彭山是个小地方 它是我的家 那是我最深爱的故乡……老彭山的记忆 永远在心里 老北街的回忆 公园山上的点滴……”

  “寿乡水岸 小城的人儿啊你走在画里面 寿乡水岸 东山的彩林啊倒映山水间……”

  尝试着用流行乐表达生活与情感,近几年,向顺也尝试用流行乐抒发乡愁,歌唱家乡。

  每当写起家乡,向顺的脑中就会浮现起老彭山的记忆。“小时候,母亲常常领我去彭山最繁华的老北街,那里有个包子铺,我每次去还会在街上要一碗糖水……”

  “如今,彭山在一天天发展,记忆也在发生变化。”向顺说。他认为,创作家乡的歌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起家乡人的共鸣。因此,他的歌里,有彭山本地方言,彭山老地名,彭山历史人物、著名景点等乡愁元素。目前,他的《寿乡水岸》与《小城彭山》两首作品拍摄了MV并收录在彭山本土音乐创作人家乡歌曲的原创大碟中。

  向顺对一切却看得很简单。“我写歌就是因为我喜欢,我很享受现在这个状态,希望能一直保持初心,继续前行。”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