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8-06-24 09:48:01
责任编辑:罗思源
眉山网记者 李幸 熊莉
外国友人学习青神竹编。青神县委宣传部供图
青神竹乐器。李正安 摄
青神竹编。覃建华 摄
在四川人眼中,竹子可能和回锅肉一样,再普通不过了。然而,随手砍下二两竹子,巧手一编后,却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你信吗?眉山人做到了。
眉山竹资源丰富,是四川竹资源分布重点地区,全市竹林面积达108万亩,年产慈竹、单竹、毛竹等优质竹原料50万吨以上。市竹林面积达108万亩。从送礼外宾到积极“走出去”“引进来”,眉山竹编,不仅早已浸润进眉山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搭建了“高大上”的平台,告诉世界,竹编,“Made in Meishan”。
6月29日-7月1日,2018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将在东坡故里——四川眉山举办,以竹为媒,眉山竹文化、竹产业又将走出四川、走向世界。据悉,从2018年起,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将每年在眉山举办。
28年前结缘亚运会
青神竹编让外宾惊叹
今年4月,结束了四川之行的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总理库尔茨从成都启程离开。与他们同时返程的,还有来自眉山青神的二两竹丝——名为《融》的瓷胎竹编。近段时间内,泰国公主诗琳通、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也相继收到了代表四川眉山竹文化的“土特产”:青神竹编。
“青神竹编作为礼物已经送给多位来到四川和眉山的外宾了,我对此也感到非常的激动和自豪。”青神竹编是竹编大师陈云华的骄傲。
陈云华的家乡青神县,是“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国际竹编之都”。2017年,当地实现竹产业总产值22.5亿元。“我们这儿很多人,从小都是编竹子长大的。”
而这幅取名《国宝图》的竹编作品,正是选用青神特有的优质慈竹,经数十道工艺制作成薄如纱、细如发丝的竹篾,耗时20余天,手工精编而成。“喀麦隆也产竹,去年我还去过喀麦隆,教当地人编竹子。”陈云华说,“或许因为这样的关系,送上一幅竹编,更能见证两国人民的友谊。”
而在陈云华的记忆中,青神竹编作为礼物送给外国友人,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了。
1997年,竹编《邓小平》通过驻荷兰大使赠予荷兰友人。
2001年,向泰国外贸部部长赠送竹编《九鱼图》。
2002年,向俄罗斯代表团赠送竹编《熊猫》。
……
“最早的一次,应该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陈云华回忆说,成都市竹编工艺厂,定制了100个竹编密码箱,送给了39个国家的友人。“当时反响很好,外国友人都说傻了眼,简直没想到竹子可以编成这样。”
28年间,青神竹编作为四川“土特产”,通过各种渠道,送往世界各地。据不完全统计,产品已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熊猫和观音形象最受欢迎
青神人编竹子已有5000年历史
陈云华粗略统计过,成千上万送出的青神竹编中,熊猫、观音、茶具等,送得最多。“其中,又属熊猫和观音,最受外国友人欢迎。”
陈云华解释,熊猫是四川的标志,也像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不管哪个国家,看到熊猫都开心得很。”陈云华说,观音在东南亚国家,则特别受欢迎。“毫不客气地说,青神竹编的技艺,在全球都是第一。”
青神竹编,首先用刀刮青,一层普通的竹皮可以划10到16层,每一层还可以再细划成5层,这时候每一层简直就是薄如蝉翼,然后再把这些竹皮分成1厘米宽的竹线。这还不算完,每一根竹线还要再分成48根甚至64根比头发丝儿还细的竹丝,再用挑、压、破、拼等竹编绝技精编而成。
而这种天下第一的功底,也不是一天就能炼成的。
在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蚕丛氏的故乡》有记载:古蜀王蚕丛氏“着青衣教民农桑,民皆神之”。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们就活动在青神,那时,他们便开始用竹编簸箕养蚕、编竹器用于生活。
“青神的竹编、千年的底蕴,眉山转身只为你倾国的纯真;竹乡竹品、竹风竹韵,巴山的夜雨看到你不染俗尘。”一首《青神竹编》,道出青神竹编的悠久历史,经过千百年的薪火相传,心灵手巧、勤劳智慧的青神人的竹编工艺不断提高,竹编文化积淀深厚。
上下五千年,竹编文化一脉相承。青神置县已1400余年,如今,青神竹编已经发展成为集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竹编套绘三大类3000种的庞大产品体系,形成了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混合竹编为一体品种齐备的业态。
竹编精品《鹊华秋色图》。(资料图片)
竹编精品《寒食贴》。(资料图片)
陈云华教孩子们认识竹编。青神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克能卖3000元
青神竹编比黄金还贵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的后人,传承了东坡先生爱竹的习惯。眉山当地竹资源十分丰富,农家房前屋后,沟边山坡遍布慈竹、斑竹等几十种竹子。千百年来,这里勤劳的人民,把竹子编织成生活用品,过上幸福生活。
20世纪90年代,陈云华带着他和妻子创作的《中国百帝图》,应邀到港澳台三地进行巡回竹编表演。这幅作品,被一个美国人出价48000美元!当时,一幅竹编画能卖出这个价格,可是史无前例。陈云华凭着这笔生意,赚到了第一桶金。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云华开始了更高的挑战。他想到了一幅绝世名作:北宋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高2米多、长5米多的画面上,有800多个人物、200多个动物。
编制一幅《清明上河图》要有多精细?首先,得把一截竹子分成26根篾条,每一根篾条要再用刀刮八九十次,直到刮得薄如蝉翼,然后再把这些篾条分成1厘米宽的竹线。每一根竹线还要再分成48根、比头发丝儿还细的竹丝。普通的竹子,达不到要求,陈云华和学生走遍青神,才在中岩山悬崖边找到符合要求的翠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多过去了,200多万根竹丝,变身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竹编《清明上河图》。这幅竹画,薄如蝉翼,滑如绸缎。5米多长的竹画不足300克,画上的800多个人物、200个动物,全都栩栩如生,跃然欲出。
这幅竹编《清明上河图》,在2006年卖出了106万元人民币的天价。1克竹丝要值3000多元,远比黄金还贵。
在青神县,从2000年至今,青神县青神竹编共生产百万件竹编书画艺术珍品,竹编帽和竹编包装创新出8代60多个新品种,销往国内外市场,每年销售额约3亿元。青神竹编已从2000年的一个竹旅公司和10家作坊,到现在已发展到4家公司和100多家个体作坊。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00人发展到3万人,带动全县农村从事竹编及竹制品加工业专业户5000多户,解决2万多留守妇女及残疾人等就业问题,人平纯收入3万元。
国际竹博会召开在即
5000余名国际友人来学编竹子
在眉山,从事竹产业的人员则有8万人之多。
眉山竹产业拥有3大门类3000多种产品,青神竹编工艺品和通过欧盟认证的“斑布”本色生活竹纸等,远销欧、美、澳以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神竹编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神也获得了“国际竹藤组织培训基地”“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等称号。眉山竹产业总产值年逾55亿元,已成为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四川省五大特色产业。
目前,眉山正在规划建设国际竹编产业园、国家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
然而,小小的竹子,不仅富了当地,也像一座桥一样,搭起了青神、眉山、四川与世界的友谊的桥梁。
2001年起,国际竹藤组织,就把培训基地设在了青神,首期培训班,就有26个国家的56名学员,到青神学习竹编技艺。陈云华说,全世界大概有60个国家和地区产竹,而目前国际竹藤组织已有超过43个成员国。“学习竹编技艺后,这些国际友人可以回到家乡,大力推广使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帮助很多地方消除贫困。”
据统计,2005年以来,青神共培训巴西、厄瓜多尔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贫困人口5000余人。
基于当地对世界竹产业的贡献,2017年眉山市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2018年起每年举办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
今年的竹博会旨在搭建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将举办全球竹产业高端论坛、国际竹产业贸易洽谈、招商推介暨合作签约、竹产品展示展销等系列活动。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嘉宾、外国领馆官员,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竹产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科研机构、高校专家教授以及商务类嘉宾,将应邀出席,共谋产业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