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眉山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之二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12-12 07:52:13      

责任编辑:


未来五年怎么办

全新起点的战略抉择

——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之二

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立足全新起点,纵观内外大势,既毫不避讳指出了我们存在的困难挑战,又科学精准研判了我们面临的形势机遇。未来五年,发展机遇大于困难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必将是眉山再出发、再追赶、再跨越的黄金发展期。

在挑战方面,“变”与“不变”的内外形势,要求我们专注定力、主动作为

一方面,外部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在经济新常态下呈现“L”型走势,地区间因结构差异和转型快慢,正呈现区域分化、格局调整、重新排位的新常态特征。另一方面,眉山阶段特征没有变化。“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结构不优”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思想解放不够、产业层次不高、城市规模不大、人才支撑不足”的困难挑战,没有根本改变。

在机遇方面,触手可及的政策优势,要求我们乘势而上、大有作为

眉山不仅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同样属于“天府新区”和“大成都都市区”两大国家战略的核心区,未来的眉山,将从沿海发展“后卫”变身内陆开放“前锋”,将由最易被“虹吸”到最先享“溢出”。而且,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四川自贸试验区”拓展等改革试点的密集实施,尤其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构建大成都都市区格局,眉山将迎来触手可及的重大机遇。

基于对眉山市情的科学研判,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决胜“两个率先”,实现“五个先行”,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的奋斗目标。提出这一奋斗目标,是省委对眉山的明确要求。2013年,省委要求眉山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4年、2016年,省委先后两次要求眉山等成都平原8个市在全省加快发展中“走在前列”。提出这一奋斗目标,更是对眉山当前发展阶段的全新定位。全国有18个国家级新区、6个国家级中心城市。眉山既属于天府新区,又属于成都大都市区,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汇聚。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必将使眉山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是眉山“融入成都”发展思路的一以贯之

眉山建区之初,地委就主动前往成都对接,确立了“融入成都”发展思路。十九年来,从“错位发展”“一体发展”,再到“同城发展”,坚定不移“融入成都”。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能有一条发展思路十九年不过时,多么不容易!我们既然找到了,找对了,就应当一以贯之坚持下去。尤其是在当前周边兄弟市州竞相融入成都的大背景下,眉山融入成都的步伐只能加快、不能停步,只能提速、不能减速。未来五年,只要我们围绕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不动摇,全域深度融入成都和天府新区发展,持续放大“成都区位”的最大优势必将大有希望。

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是眉山当前“融入成都”借势发展的时代使命

融入成都,首先要了解成都,要把成都的机遇形势、政策举措研究透、研究懂,才能融得进、融得好。当前,成都的中心工作,就是集中精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今年4月,国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要求成都发挥核心带动功能,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产业互动、功能互补。9月,成都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157”战略,将打造西部经济、科技、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包括眉山全域在内的37个区县,进入了成都大都市区范围,将与成都在产业、旅游、物流等领域协同发展。未来五年,只要我们围绕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不动摇,协同参与成都和天府新区产业分工和项目建设,补齐眉山“工业”的最大短板必将大有希望。

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是眉山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需要

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特大城市对周边城市往往有两个效应:一个是“辐射效应”,只要主动融入、借势借力,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另一个是“虹吸效应”,如果自我封闭、被动观望,就可能是“大树底下不长草”。眉山之于成都,如同苏州之于上海、佛山之于广州。从仁寿视高到成都未来市中心——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距离只有9.7公里,比成都的大部分区县还要近。与其被动虹吸,不如解放思想、主动融入,借力借势发展。从眉山发展基础来看,我们与成都同处半小时经济圈,城市建设自成体系,正处在城镇化加速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承载成都的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未来五年,只要我们围绕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不动摇,主动承接成都城市功能疏解,以成眉同城化带动全域一体化,努力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生活品质之城”,全面激发眉山“城镇化”的最大潜力必将大有希望。

(梅政研)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