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12-10 09:17:50
责任编辑:
过去五年怎么看
一脉相承的宝贵经验
——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之一
编者按 在日前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眉山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李静代表中共眉山市第三届委员会作了题为《决胜“两个率先” 实现“五个先行” 奋力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 大都市区新高地》的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过去,客观分析形势,提出了未来五年我们的主要任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未来五年眉山再出发、再追赶、再跨越的行动纲领。为帮助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理解《报告》,我们从今日起分3期推出党代会报告解读文章,供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参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开篇就用“五个始终”系统总结了眉山发展的宝贵经验。“五个始终”如一条红线,贯穿眉山创业历程,一脉相承、历久弥新、生生不息;“五个始终”如一盏明灯,照亮眉山前行道路,源于历史、根植当下、通向未来。全市上下当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断谱写眉山发展新篇章。
经验之一
——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办好眉山的事,关键在党。我们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科学构建“四个全面”强思想、“四个一流”抓班子、“四个作为”带队伍、“四个过硬”强基层、“四个当天”转作风、“四支队伍”强服务的党建工作体系,锤炼出坚强有力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营造了党风清、政风勤、民风淳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为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作风保证。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4位,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连续7次位居全省前列,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全省优秀县委书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典型。2012年至2015年,眉山在全省综合考核中分别名列第1位、第3位、第5位、第3位。
经验之二
——始终秉承一种精神:苦干兴眉、主动作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建区之初,眉山基础何其薄弱,创业何其艰难,“艰苦创业,苦干兴区”就是摆在面前的唯一出路。十九年来,这两个“苦”字,已成为眉山干部的鲜明特质,融入到干事创业的件件工作。面对两次大地震的考验,我们在抗震救灾中又创造了“自力更生、自救互助、自强不息”的三自精神。特别是市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党员干部抢机遇、抓发展、促跨越,坚持“主动作为创一流”,最终淬炼并形成了“苦干兴眉、主动作为”的眉山精神。过去五年,我们创造了一大批全国全省经验,“大调解”“诉非衔接”“四步流转、三方受益”农村土地流转等率先为全国破题。站在新的起点,“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结构不优”的最大市情没有根本改变,但只要“苦干兴眉、主动作为”的眉山精神不丢,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挑战、赢得未来。
经验之三
——始终坚定一个思路:融入成都、同城发展
抓住一次机遇,实现一次跨越。建区设市以来,我们始终把区位作为眉山最大的优势,坚持“融入成都”不动摇,从“错位发展”“一体发展”,再到“同城发展”,成功把一个传统农业市,建成西部极具潜力的新兴城市。与成都“产业同链、基础同网、区域同城”正在变为现实,城市交通颠覆巨变,高速路网密度是全省的3.3倍,迈入“双高双港”时代;城市品位大幅提升,“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厚植绿色生态,建成“两宋荣光”眉州大道、东坡宋城等100多个重点文化项目,群众为城市的变化由衷点赞。当前,“天府新区”和“大成都都市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眉山,区位优势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变现机遇。我们必须坚持“有特色、无落差”,一刻不停地去对接成都,矢志不渝地去融入成都,最大程度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最大限度把优势转化为胜势。
经验之四
——始终坚持一个战略:工业强市、产业富民
工业强则眉山强,产业兴则城市兴。我们以加快发展的雄心壮志,举全市之力推进工业经济迅速壮大,带动一三产业快速发展,逐步筑牢了眉山这座城市的根基。经过19年的努力,昔日一穷二白的四川最年轻城市,已初步形成了“眉山制造2025”“东坡味道”千亿产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业”三大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已建成3个百亿园区、5个百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23%;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东坡泡菜创造“六个全国第一”; 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7个百分点;县域经济竞相发展,6个区县全部晋位升级进入全省前100位,眉山后发追赶的态势更为巩固。实践证明,发展的基础是产业、重点是工业,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坚定不移做强工业、做大产业,才能为眉山发展提供最强劲的引擎、最持久的动力。
经验之五
——始终锁定一个目标:建设富裕美好眉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造福人民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刚刚过去的五年,是眉山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全市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改善,701项民生承诺全部兑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翻了一番,机动车拥有量居全省第5位,快递业务量居全省第3位,高校总数居全省第3位,教育、卫生、医疗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得到明显缓解,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脱贫攻坚全面推进,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5.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7.6%下降到4.4%,成为全省片区外扶贫工作先进市。民生连民心,民心聚民力。只要我们始终致力于共享发展成果,持续改善民生,就一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就一定能够凝聚起加快发展的磅礴力量。
(梅政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