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4-10-19 15:26:05
责任编辑:雷尧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印发《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聚焦森林的“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在全国率先开展“森林四库”建设,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森林康养 生态洪雅 。张佳豪 摄
洪雅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全县林地面积208万亩,森林蓄积177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超72%,被誉为“绿海明珠”“天府花园”,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森林康养标准化建设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县。坐拥丰富的森林资源,拥有多项“国字号”殊荣的洪雅县,该如何推进“蓄水于山”“摇钱于树”“藏粮于林”“固碳于木”?
日前,走进四川竹元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板材生产线正在忙碌运行,一根根竹子经过疏解、浸胶、烘干、热压成型等一系列工艺,变成一种名为竹钢®的高密度、高强度的新型环保材料。
洪雅竹钢®景观亮相西班牙巴塞罗那。
该公司位于四川洪雅经济开发区,为国内较早从事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公司,也是竹钢®的缔造者和商标持有者。近日,顺利完成的世界首例重组竹框架—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中,就出现了该公司产品的身影。
竹钢®产品。
“此次实验中,采用的重组竹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等特点,这些重组竹均由我们公司生产并协助配合组装。”该公司技术研发部主任周建名介绍,试验验证了重组竹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将对推进重组竹在竹结构建筑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此次试验的成功对在“以竹代塑”环保产业新赛道上发力的该公司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也对一直以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洪雅来说提供了实现“两山”转化的广阔空间。
绿色洪雅。
目前,洪雅全县竹林面积44万亩。立足竹资源,洪雅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涌现出竹产业生产加工、竹笋食品、竹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业态。目前,全县已有6个竹产业基地,2023年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18.3亿元。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全国首个“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国家森林康养服务标准化试点等森林康养项目纷纷落地洪雅。
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是洪雅县依托丰富森林资源建设“钱库”的成功实践典型。在保护和发展让森林产品变商品、资源变资本、价值变产值,打造“钱库”的同时,也为构建多元化森林食物供给体系,近年来,洪雅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竹笋食品加工、林下药材种植等,为实现“藏粮于林”提供了有力支撑。
“森林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其作用不仅体现在‘钱库’和‘粮库’上,还体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增汇的‘水库’和‘碳库’上。”洪雅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刘伟表示。
为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巩固提升森林固土保水能力,在过去的七十余年时间里,洪雅县大力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一体化推动植绿、护绿、用绿。
洪雅县国有林场储备林项目现场。 唐磊 摄
2022年10月,洪雅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期)正式开工建设。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完成人工林集约栽培2371.5亩。经测算,项目实施后,可年增加蓄水68.4万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6.84万吨。2023年2月,洪雅县又开启国家储备林项目(二期)建设。截至目前,较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森林面积增长了4倍,林木总蓄积量增长了8倍多。
同时,为推进林业碳汇发展,洪雅县将林业碳汇项目与国家储备林、退化林修复、森林质量提升等项目相结合,先后编制《洪雅县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5年)》《四川省洪雅县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洪雅县林业碳汇潜力评估报告》,以“储备林+储碳林”模式推进林业碳汇发展,着力实现“固碳于木”,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目前,全县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478万吨,可用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100余万亩。
人们在森林里享受“森”呼吸。
“洪雅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通过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联动,建设森林‘四库’,将充分释放森林的多重效益。预计到2024年年底,洪雅县林业综合产值将达到57.3亿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洪雅县林业局负责人表示,眼下,洪雅县正坚定“1+2”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加快建设“两山”转化示范县,聚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而通过建设“森林四库”,将为洪雅县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更好地造福当地人民。
来源丨 蒲训训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勇军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