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献青春 辛勤汗水铸丰碑
2019-05-01 12:24
1
/
魏星
宋茂强
梁勇
邓刚
他们,活跃于城市乡村的每个角落;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他们,用勤劳铸就伟大。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本报走访青神县几位普通劳动者,讲述他们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伟业,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故事,弘扬劳动实干精神,致敬所有像他们一样的劳动者。
魏星
二十余载奋战一线
潜心弘扬工匠精神
【人物名片】
姓名:魏星
职业:机械工人
特质:精益求精
眉山网记者 肖倩 文/图
4月25日,在四川省青城机械有限公司数控车间内,一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中年男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检测加工后的零部件,身旁的自动化生产线井然有序地运行着。
他叫魏星,是数控车间龙门加工中心带班组长。自1996年进入四川省青城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守生产一线,凭着对机械行业的热爱,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勇攀技术高峰。
以热爱为引擎 坚持学习新技术
“我的父亲是一名机械工人,在他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对车床、零部件等东西感兴趣。于是,初中毕业后我选择进入一所职业学校,学习机械专业。”魏星介绍说。
1996年,从职业学校毕业的魏星进入四川青城机械有限公司工作,成了一名机械学徒。在短短时间内,他先后干过钳工、机修工和电工三个工种。而每到一个新岗位,他都虚心向老师傅们学习,老师傅们也喜欢这个好学的年轻人,不仅毫无保留将自己多年的经验传授给他,还手把手地教他操作机械,帮助他很快从一名青涩的机械学徒成长为成熟的机械工人。
2004年,青城机械有限公司更新生产设备,将以手工机床为主的生产线升级为先进的数控机床生产线。因为工作表现优秀,公司安排魏星学习数控加工技术,期望他学成后,成为数控机床生产线的中坚力量。
“当时一方面向数控机床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求教,一方面就通过互联网解开重点、难点问题。”魏星说,在学习过程中,他深刻地了解到,机械工人不能读死书,要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并结合实际生产经验,不断调整工作方法,才能持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学成后,在公司生产设备更新换代的几年中,他既是厂里最早上班的人,也是最晚下班的人。
在实践中提升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致力于将新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工作中,魏星结合公司实际生产情况,提出了一些技术改进项目。同时,他鼓励班组成员经常提出改进意见,并积极听取意见,结合实际不断优化数控机床编程思路,在新产品加工中结合大家的建议优化方案,提高新产品零件投产速度,不断改进老产品的加工方案,为生产效率的提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公司启用的数控机床仍然沿用着传统手工机床的高速钢刀具,这种刀具加工机体零件时间长,零件上需要钻孔攻丝位置较多,占用加工时间长。魏星一直思考着如何转变这种情况。
2015年,一家刀具生产厂家向魏星介绍了合金钻花的优势,他便思考着用合金钻花取代高速钢刀具。而此后的实践证明,合金钻花取代高速钢刀具后,转速和进给量、线速度、孔加工效率提高,机体零件加工时间缩短,整个数控机床生产线的效率大幅度提升。
2016年,魏星又提出为一些较小的零件制作专用工装夹具。在车间工友的一致努力下,制作出的专用工装夹具节省了工装夹具准备时间,优化了加压定位位置,减少了单件装夹时间,同系列零件实现了连续加工。
此外,在魏星的带领下,他所在的数控车间还优化了刀具改进程序、精进了产品生产工序。
“公司生产技术的升级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汇众人之力、集众人之智的结果。”魏星表示,接下来,他也将立足本职岗位,多学新知识,在更多更广的领域发挥机械才能,为公司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宋茂强
奋斗就是我的劳动幸福观
【人物名片】
姓名:宋茂强
职业:机械工程师
特质:勤奋
眉山网记者 林琳 文/图
在四川丹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丹甫”),宋茂强的能力与努力是众所周知的。这个时常挂着笑容的“八零后”,凭借着自身不懈的学习和进步,肩负着四川丹甫诺大公司的质量检测、计量器具、管理性能实验室等多重重任,却举重若轻,淡定自若。
“在机械这个行业里发展,不能光凭借从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随着设备、技术等要素的更新换代,也促使着我们每一个机械工人要不断地学习进步。”4月30日,在四川丹甫生产车间,正对生产线上各种设备进行巡检的宋茂强告诉记者。
怀揣梦想与激情 踏实勤奋换硕果
自小对机械着迷的宋茂强大学选择了与机械相关的专业学习。2009年大学毕业后,他便从老家乐山来到了青神县专营机械生产的四川丹甫。
怀揣对机械行业的一腔热爱,带着从学校里面学到的机械知识,宋茂强从“零”开始,努力而快速地学习设计产品。据他回忆,特别是初期参加冰柜冰箱开发设计工作时,自己每天清晨七点不到就来到工厂,一边进行设备的检查调试,一边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晚上就窝在宿舍看图纸、资料到半夜,把产品所有的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烂熟于心,根本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年,宋茂强参与开发设计的冰柜冰箱产品被推向市场。而截至目前,该款产品的销售额已达200万元。
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2011年,他参与了企业压缩机新厂房中央空调项目机械设计及冷却系统设计工作;2012年,他担任企业技术质量部代理负责人一职,参与技术相关难题的解决;2014年,他担任四川丹甫技术部主力工程师,从事相关调试、质量检测工作;2017年,被聘任企业质检部装配工程师。在此期间,他先后获得企业“丹甫优秀党员”“优秀技术精英”等称号,在平凡的岗位上,他用自己的踏实肯干、勤奋吃苦的精神书写了一张张可喜的答卷。
无奋斗不青春 用行动诠释劳模精神
由于工作的出色表现和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今年,宋茂强被评为我市第五届劳动模范,全市只有50人。
“这个称号不仅仅是一种肯定,更是对我在工作上、生活中的一个鞭策,有了这个称号,也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提及刚刚收获的荣誉,宋茂强表示,自己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单位领导的信任,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更离不开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他希望能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械工程师,来回报所有人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
“奋斗就是我的劳动幸福观。接下来我还是打算继续学习,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机械行业还是需要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规划起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宋茂强的眼神里满是憧憬。
梁勇
创新,让老房子迎来新生
【人物名片】
姓名:梁勇
职业:新型农民
特质:创新
记者 王丽 文/图
“自4月上旬樱桃成熟以来,每天来采摘的游客都多得很!”4月29日,青神县罗波乡龙泉村一处庄园里,主人梁勇乐得合不拢嘴,他说,樱桃采摘完后,庄园里的蓝莓、树莓、西瓜、李子也将相继成熟,每月营业额在5万元以上。
从曾经赶潮流进城的打工仔,到如今庄园事业的“如鱼得水”,梁勇凭着创新的思维、实干的作风,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
就地取材 老房迎新生
龙泉村位于青乐路沿线,境内有龙娴路通过。辖区面积6.9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91.72公顷,以蔬菜、水稻、林木种植为主。在梁勇看来,城市的喧嚣让城里人更向往农村的宁静,渴望有一个地方可以放松身心,亲近自然,能容纳下他们的一身疲惫,过一种“慢生活”。除了交通便利等地理位置优势明显,龙泉村依山靠水的生态环境和当下人们追求生态自然的理念正相符合。于是,2017年11月,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的第二个月,梁勇回到家乡着手办理第一件事:将自家老房子加以改造并取名“静谧庄园”。
“改造房屋仅用了10万元左右,这比新建房屋节约多了!”梁勇乐呵呵地说。改造后的老房子实现了大变样:昔日的厨房变成了休闲室,杂物间变成了服务大厅,附属用房变成了厨房……其中,还有两个房间的外墙没有作任何刷漆处理,保持了原有的火砖外观,为的是让来客感受到整栋房屋充满沧桑的岁月感。
目前,梁勇的庄园主要从事餐饮,采摘,休闲,民宿等,用特色种植带动餐饮。庄园现有种植面规模20亩左右,为本地群众提供长期岗位4个,采摘旺季还会提供临时岗位10个。庄园精心的设计、返璞归真的装饰、贴心的服务、优美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让梁家山上的老房子迎来新生。
创新思路 乡村发展添动力
“乡村要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如今,梁勇的目标不仅是经营好自己的庄园,更多的是想通过庄园,为龙泉村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梁勇回忆道,2018年11月中旬,经青神县委组织部推荐,他从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乡村振兴项目培训学习归来后,很受触动。他认为,农家乐、民宿在各地兴起,要吸引游客在龙泉村留下来,他就不能仅仅是推广几个拿手菜、几种供采摘的水果,更有效的途径是以农村生活为主,通过罗波乡“一河三渡口,九个半断山,上有龙泉伏虎,下有宝镜寒潭……”这样浓厚独特的文化塑造乡村整体形象。
“现在的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很大,这里面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梁勇思考着,凭借庄园越来越大的名气,可以尝试以“静谧庄园”作为一个集中展销点,把龙泉村各家各户的原生态有机农林产品推向市场,让农产品变成商品,一方面满足从城市涌入农村的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也能造福龙泉村的父老乡亲。
“当然,要发展成气候,我们就不能各干各的,要联合起来干。”梁勇说,自己计划先做庄园周边亲戚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加入自己抱团发展的计划,在让周边村民看到计划的可行性后,将土地整合利用起来,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打造出更接地气的休闲观光区域,同时,把闲置住宅、房间利用起来,在保留房屋外观的前提下,将室内按酒店标准进行打造,向来客提供安全舒适静谧的住宿,让农民变成服务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后,我们的卖点不仅仅是美食和美景,更是向外推广我们的乡村生活方式,一种更符合当下市场的、别有风味的生活方式。”
始于民宿,而不止于民宿。梁勇的“工匠精神”还在乡村振兴路上发酵……
邓刚
用脚步丈量
青神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人物名片】
姓名:邓刚
职业:城市管理工作者
特质:坚守
记者 林琳 文/图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蓝色执法服,每天穿梭在青神的街市,用脚丈量青神的每一个角落,用心维护整个城市的规章秩序,他们是城市秩序的“守卫兵”,也是青神的“活地图”。他们,就是城市管理工作人员。
今年45岁的邓刚也是城市管理工作者中的一员。自1998年加入青神县城市管理工作者行列以来,他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维护城市市容和秩序,为构建和谐稳定青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组照片串起工作常态
4月30日,记者在青神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见到了刚刚执勤归来的邓刚。从清晨七点半到下午两点间近六个小时的连续工作,让他的脸上带着些许疲惫。
“日常工作很琐碎,要制止摊贩违章占道行为,要处理噪音、油烟扰民投诉,还要纠正商铺脏乱差现象……但我觉得很自豪,城市需要我们这样琐碎的工作。”邓刚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了上午所拍摄的36张照片,照片里的“主角”全是乱摆摊的零散小贩和占道经营的商家。
邓刚告诉记者,尽管每次巡逻都会耐心地劝导,让违章者遵守城市管理的相关规定,但仍有一些摊贩一再违章。因此,拍摄照片就是为了给乱摆摊的小贩“留底”。
“拍了多少次就证明已经劝导了多少次,如果之后发现违章占道行为依然存在,我们执法者在按规定对其进行处罚时,违章者自己也会知道理亏。”邓刚说。
而除了屡教不改的乱摆摊设点的摊贩,有些人有时对城管工作的不理解也时常令邓刚感到苦恼。
“或许有人只看到我们收违规摊贩的东西,却不了解我们在这样做之前已经对他们做过多少次工作。”邓刚说。同时,他也表示,被收的东西最终也会在摊贩到综合行政执法局学习相关规定并签字后,自行领走。
秉持真心坚持服务群众
在领导眼里,邓刚踏实肯干,工作积极。在同事眼中,邓刚严于律己并且乐于分享工作经验。确实,二十年工作经历,青神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摊贩都认识邓刚,也都知道要遵守城市管理规定,这都源于邓刚对“城管”一线工作总结出的一套工作技巧和方式——努力用更好的方式去沟通和管理。
“大家多换位思考,互相谅解,那么城管工作便能更好地开展。”谈起多年来的工作心得,邓刚的脸上泛起了自信的笑容。
邓刚说,通过耐心的沟通,如今很多摊贩都能理解城市管理者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意义,也愿意身体力行的维护城市市容市貌,这是所有城市管理工作者努力的结果,也是城市文明提升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