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援沪检验士汪婕:在抗疫最前线散发“95后”的光与热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4-19 15:51:55

责任编辑:雷尧


熟练地将PCR反应管放入荧光PCR扩增仪,随后设置好循环参数,等待检测结果进行判断记录……4月13日凌晨,在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达安孙浦路方舱实验室,来自眉山天府新区的“95后”援沪检验士汪婕,正全神贯注于手头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扩增检测。


汪婕是眉山市援沪核酸检测队的一员,也是新区首位在上海抗疫最前线奋战的医务工作者。4月3日一早,她与来自眉山各地的其他19名医务人员一同出发,赶赴上海,服从调配,投身到核酸检验工作中。


右起第三是汪婕,她和四川援沪检验人员在临时实验室外合影。.jpg



紧急受命义不容辞 接到通知当天抵沪


汪婕今年25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青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各类检验工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开始为辖区居家隔离人群上门采样检测,同时还多次抽调去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4月3日0时2分,我们接市卫健委通知,要求紧急增派援沪检验人员1名,结合新区检验人员力量安排和此前摸排到的个人意愿,我们确定由汪婕参与。”新区社会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说,在通知汪婕本人时,她毫不犹豫就承担下了这一重任。


“电话打来时我已经睡着了,接听时还迷糊着,但听到需要我‘支援上海核酸检测’,一下就清醒了过来。”汪婕说,她先跟妈妈说了这个消息,就赶紧开始收拾行李。由于事发突然,她只简单带了一些衣物和少量口罩,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出发时,单位为她送来了不少防护用品和日用物资。


家里人一开始不太愿意她去,认为工作辛苦,感染风险大,而汪婕却说:“对抗疫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我的战场在一线,而且我受过专业训练,到了前线,肯定能保护好自己。”



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为战胜疫情全力以赴


检测队到达上海是4月3日傍晚6时20分,在驻地酒店安置下来,已经晚上8点半了。天色几乎全黑,大家从窗户看出去,周围万家灯火通明,宽阔的街道上却少见人影,很多商铺都关着门,只偶有“大白”和执勤运输车辆往来。


“我们一定要好好干,大家共同努力,争取早日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让繁华和热闹回归这座都市。”汪婕和检测队的同事们当晚顾不上休息,就参与到了前期准备工作中,开完了线上培训会,又进行任务布置,还排出了小组轮班表:35名检测人员分为4组,采取早中晚三班倒,一组轮休的工作制度。


汪婕正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扩增检测。.jpg


“我们小组9个人,两人负责试剂配置,5人负责核酸提取,我和另外一名医生负责核酸扩增和报告审核。”汪婕说,检测任务重,大家都抢着多干活,有时会在实验室里待11-12小时,最多时,一组要检测8000管样本,大家都咬牙坚持着。


“我在上海也有朋友,一开始他们也劝我别来,但我觉得在这里和在家乡都一样,我只需要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能帮助大家。”汪婕说。



物资供应保障充足 已做好长期作战准备


“一开始物资供应相对紧张一些,吃饭要比正常时间晚两个小时左右,而且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物资不太够。”汪婕说,在当地政府与驻地酒店的全力支持下,三餐供应正常了,防护物资和日用品也充足起来,队员们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每天工作结束后,汪婕会通过视频电话向家里人报平安。当妈妈问她什么时候回去,她却给不出答案。“虽然期盼着疫情早日结束,可大家实际上都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她说,新区有关部门也随时与她保持着联系,时刻关心着她工作与生活上的需要。


虽然暂时离开了家乡,但汪婕并不孤单:“在新工作环境认识了很多老师和小伙伴,大家来自不同的医疗机构,除了工作上紧密配合,休息时间还会通过视频会议在线互相学习讨论,我掌握了不少新的知识经验。”


汪婕身上满是“95后”的活力。.jpg


汪婕说,她一直想当一名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这次援沪给了她更多的成长,等回到原本的岗位,她会继续“发光发热”,认真对待每一份检测样本,温暖遇到的每一位患者。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莉 钟烨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