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2-27 09:45:23
责任编辑:雷尧
张文静(左)走访农民工余俊旭。
冯露西 李杨 眉山网记者 陈燕利 文/图
为进一步保障外出务工人员权益,激励他们返乡创业就业,服务家乡发展,洪雅县抓住新春佳节务工人员“返乡潮”,以“三走”的方式给他们送去温暖。
走近务工人员身边
共谋未来发展
“没经验,缺资金,无场地。当时,没人相信我会成功,我自己心里也很没底。”近日,在与槽渔滩镇党委副书记张文静的交谈中,返乡务工人员余俊旭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难。随后在县、镇、村的帮助下,余俊旭申请到了8万元的免息贷款启动资金,并解决了场地租用问题。
“饲料喂鸭,鸭粪肥鱼,一塘双用,下鱼上鸭,一料双兼,鱼蛋双收,这就是我的鱼鸭立体化养殖技术。”余俊旭介绍,目前,他的俊峰养殖专业合作社年产值已达到300万元,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计划逐步打造成集垂钓、餐饮、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你看,这就是我们生产出来的光通信设备。随着家乡的高速发展,我们的订单也在不断递增,预计到今年年底,我们还能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采访中,曾经的外出务工人员王伟向记者介绍道,和很多青年人一样,他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于是在2010年只身前往深圳,一步步打拼。然而,独自一人在外面打拼并不容易,2014年,王伟毅然返回家乡创业,在政府的帮助支持下,成就了一番事业。“到今天,我终于明白,成就事业关键在于拼搏,而不在于地方。”
近年来,洪雅县大力协调各方资源,在技术、人力、资金等各方面为创业务工人员提供支持,像余俊旭、王伟这样的做成规模的创业人员,洪雅县已有200余人,同时也有效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增收。
走入务工人员家里
共享外出见闻
杨付林是将军乡新安村村民,为了生计已在外奔波了数十年。他做过运输、干过生产、上过工地、进过厂房,现在是浙江一墙纸场中的机修工,也是一名企业中层负责人。
2月11日,参加完村里面的座谈会后,杨付林感慨万分,对前来走访的组工干部李杨说道:“江浙一带基础设施发达,我们学不来,但洪雅有独特的美食、风景、气候等,这是我们的特色。”杨付林介绍道,以前厂里面的老板来到洪雅是赞不绝口,他们还准备找机会再来。
与此同时,三宝镇川溪村的李方祥也向三宝镇干部杨奇能倾诉道:“在上海打工已经10余年了,一直干着货运司机这个行当,无论是酷暑、寒冬,总是坐在小小的驾驶室里,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来回奔波”。回顾在外的经历,李方祥总是感慨万分,“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洪雅的变化真大,在外面的时候我总是期盼着能快点过年,好回来看看”。
洪雅县利用春节期间,直接走进务工人员家中了解他们外出见闻,收集意见建议236条,以“一对一”的方式为务工人员送上新年祝福。
走进务工人员心里
共促创业就业
张松林生于农村家庭,以前总是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后学得一门手艺,在县城内开起了理发店,但由于生意惨淡,不得不外出务工。“谁不想呆在家里呢。”张松林与柳江镇干部曾西莲交谈到,“看到‘给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我很感动,真想回来找一份合适稳定的工作,在外奔波真的很累”。
和张松林有着同样经历的李思全也曾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但为撑起家庭的开销,他不得不踏上外出务工的“征途”。“外出20多年了,家里的父母我不能照顾,儿女我很难见面,真想回来找个稳定点的工作,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过日子”。李思全说。
据悉,洪雅县在新春之际专门举办了“新春招聘会”,为务工人员积极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各村级党组织陆续开展“返乡农民工座谈会”“村级运动会”“春节文艺汇演”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营造起了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