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东坡区

>

新闻中心

种养循环 切实“变废为宝”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4-22 10:02:31

责任编辑:雷尧


1.jpg

  丁塘村村民葛君相正在使用种猪场内的沼液进行青豆苗灌溉。 


  眉山网记者 王琴 文/图


  “你好!我明天上午开始要灌溉30多亩的青豆苗,麻烦你们到时候把沼液灌溉片区总闸打开一下。”4月16日晚,松江镇丁塘村种植户余明容提前给万家好松江种猪场负责管理片区粪水使用的管理人员罗银电话预约,准备在17日—20日使用猪场的沼液对青豆苗进行灌溉。


  在松江镇茶店村、五里村、丁糖村和石洋村,20多户种植大户与猪场签订了沼液使用协议,可以免费使用沼液灌溉。


  万家好松江种猪场位于松江镇丁塘村,目前存栏母猪3000余头。近年来,该猪场探索出粪污处理利用新路子,采用“猪—沼—果(菜)”模式,实现种养循环,变废为宝,切实解决了养殖粪污处理难题。


  4月17日,记者来到松江镇丁塘村,村民葛君相正在自家田里用管网灌溉青豆苗。在离葛君相灌溉地20米远的地方,有一个管网铺设在田间,管网上有一个阀门,种植户或者村民只要将自家软管接在阀门上,拧开开关,便可实现沼液灌溉。


  “这些沼液供应管网是猪场免费为周边的种植大户和村民铺设的。”据介绍,万家好松江种猪场规模大,产生的粪污量也相对较大,污水生化处理成本高、维护难,猪场从2014年开始布局在田间地头免费铺设沼液供应管网,消纳粪污,直到去年底才基本完成管网铺设。


  “目前,每日种猪场可产生干粪量约8吨,产生液体粪污120余吨,年产生粪污量约4.8万吨,其中干粪3000吨,液体粪污4.5万吨。”猪场负责人介绍道,针对种猪场产生的粪污量,种猪场经过前期走访调研,综合考虑周边的自然环境因素,创新采用“猪-沼-果(菜)”模式,实现种养循环,将粪污资源化利用,彻底解决养殖粪污处理难题,真正达到了污染‘零排放’标准。


  所谓“猪-沼-果(菜)”模式即指,猪场所产生的粪污采用无害化处理技术(厌氧发酵)后,集中到暂存池,再由管网输送进入周边种植基地内灌溉。


  离种猪场几十米远的红红火火李子种植基地内,满山遍野的李子树长势喜人,基地共种植有580余亩的李子树,每株李子树上结满了豆大李子。“得益于种猪场免费提供的沼液,该李子种植基地每年要灌溉2-3次,不但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每年还可节约化肥投入约18余万元,还能改良土壤,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说起种猪场内沼液的好处,该李子种植基地负责人廖为平赞不绝口。如今,种猪场所采用的“猪-沼-果(菜)”模式,为周边种植户和农户免费铺设管网提供沼液灌溉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周边村民向种猪场提出了需求。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