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明史专家:张献忠“屠川”或是被“冤枉”了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7-04-16 09:07:36      

责任编辑:


明史专家解读沉银背后的历史:张献忠“屠川”或是被“冤枉”了
 

江口遗址发现的银锭。
 
眉山网记者 李幸 文/图
 
古谚有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明末清初,川人骤减,战乱是主要原因。
 
关于四川人是谁屠杀的,有两个说法,一是张献忠,二是清军。民间对张献忠,冠以“杀人王”、“大魔头”等称号。清廷组织编撰的《明史》,更称张献忠杀人六万万。
 
张献忠是否“屠川”,史书记载是否准确?在考古挖掘过程中,许多明史专家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深入解读,并表示,张献忠“屠川”有夸张和为清政府“背锅”之嫌。
 
张献忠说“张献忠”:屠川范围仅限成都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献忠。
 
来自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献忠,因为名字和江口沉银“张献忠”的热度,受到大家的关注。不似历史上张献忠的鄙俚低俗,记者眼前的张献忠,谦逊随和,文质彬彬。如今的张献忠要为当时的张献忠“正名”。
 
张献忠认为,张献忠确实在四川进行过惨无人道的屠杀,而且数量不会太少。但大部分史籍都有夸张,甚至将明、清以及地方武装对四川人民的屠杀也“嫁祸”于张献忠。同时,张献忠的“屠蜀”政策主要发生在后期。
 
张献忠说,将“张献忠屠蜀”肆意夸大、渲染,不仅可以转移清政权的合法性危机,而且还可以通过把自己打扮成“替天行道”者,找到一条重建政治合法性的路径。基于此,清朝不遗余力地将其与其他各种势力对四川的屠戮转嫁到张献忠及其大西军身上。清朝一方面不断强化张献忠的“杀人魔王”形象,一方面宣称“明亡于流贼”,进而巧妙地将其对张献忠的征讨和对川民的屠杀说成是“为明复仇”。清朝由此从屠杀者、征服者变成了“替天行道者”,其合法性也因此得以建构。
 
“如果清朝着力渲染明军对川民的抢掠和屠杀,或者将清军的屠杀转嫁到明军头上,虽然能转移其合法性危机,但却无法塑造自身形象,也不利于其政治合法性的建构。”张献忠说。
 
不过,张献忠觉得,历史上“张献忠”肯定也在四川杀过不少人。“到了入川后期,被迫要离开时,产生报复心理,屠川应该是存在的。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范围没有扩大到全川,而是仅限成都地区。”张献忠说,“杀人的数量不好统计,但不至于把成都屠光。因为张献忠死后,余部还在四川和清兵抗争了10多年。”
 
袁庭栋:古籍记载带有主观意识
 

《蜀碧》中关于张献忠“屠川”的记载。
 
今人常见描写张献忠“屠川”一说,主要来源于明史、彭遵泗的《蜀碧》和沈荀蔚的《蜀难叙略》。明史《张献忠传》曾记: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蜀碧》对张献忠“屠伪官”写到:“既集,令之由东门入,西门出,尽斩之。” 《蜀难叙略》则有张献忠“搜各州县山野,不分男女老少,逢人则杀” 的说法。
 
“这几本书作都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说,“就拿《蜀碧》和《蜀难叙略》来说,《蜀碧》的作者彭遵泗,丹棱人,彭端淑之弟,其曾祖一辈被张献忠杀害,《蜀难叙略》的作者沈荀蔚其父被张献忠杀害,两人‘带着仇恨’描写‘仇人’,定会不那么客观。”
 
周孝廉:战乱是川人减少的主因
 

周远廉(右)接受记者采访。
 
《明史》称张献忠杀人六万万。“这肯定不现实,明末全国才一亿人口!”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周远廉摆了摆手,他说:“张献忠统治四川的时候,还要靠老百姓耕田收税,怎么可能屠川?”
 
“明朝末年,全国人口大约是一亿,当时四川面积很大,还包括重庆和云南一部分,大概有60万平方公里。”周远廉说,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当时四川到底有多少人口,“但根据推算,几百万人应该是有的。”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张献忠在川期间,势力不断扩张,巅峰时期,管辖了四川大部分地区。“士农工商各种职业都有,有研究称,张在四川还推行了科举。”周远廉说,更重要的是,张献忠要收取田赋等税收,以供各项支出。“张献忠号称有60万军队,就算打点折扣,也是一大拨人,要养这么一大帮人,怎么可能去屠川。”
 
彭山江口,张献忠沉银地,陆续出土的银锭,似乎也在证实周远廉的推断。记者从彭山文管所了解到,出土的银锭中,就记录有大西政权征收粮税的历史。
 
周远廉说,张献忠在川期间,没有人口统计,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有确切的统计,四川只有人口“四万丁”。“按照5人一丁来算,当时四川只有20多万人了。这与明末时几百万人相去甚远。”
 
在周远廉看来,战乱才是川人骤减的主因。“张献忠也杀人,看不惯也杀,肯定存在乱杀人,但还不至于达到这么大的杀伤力。几十年的战乱,才是四川人少的原因。”周远廉说,从顺治元年到顺治十八年开始,18年的时间,战争打了13年。“只有康熙四年到康熙十二年是比较安定的。”周远廉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义,发生三番之乱,四川几个降官,也在川掀起风雨。”
 
三藩之乱,直到康熙二十年,才被平定。“四川是最后才平定的省份之一,仅次于云南,一直打到康熙十七年左右。”周远廉说,连续不断的战乱,有人被打死、有人饿死、有人逃走,到1685年,人口只剩20万,才有了后来的“湖广填四川”。
 
周远廉说,清政府有关官方记载中,对张献忠、李自成都以流寇、匪描述,对其杀人的情况,也有过于夸张的宣传。这就给民间造成了误导,让人误认为是张献忠屠川。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